马小建
摘要:情景剧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情景剧表演,再现生活场景,感悟道德情感,实现知识迁移的教学形式。文章在肯定情景剧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用价值的基础上,阐述了情景剧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并指出实施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景剧教学法;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情景剧教学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强化学生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升华情感,促进学生发展,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一、情景剧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1.积极参与,突出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扮演的往往都是听众或观众的角色,其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教学效果难免受到影响。而情景剧教学法能够改变这一情况。学生以编剧、导演、演员等角色投入其中,成为活动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这对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实现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转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师生在平等互动中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激发情感,达成教学目标
教育就是经验的成长与重组的过程。而经验是在社会活动和学校教育活动的体验与感悟中产生的,这正是价值观内化与强化的过程。情景剧教学法给学生创造了体验与感悟的机会,有助于唤醒学生的情感,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感召力和说服力,促进价值观的内化。
3.合作学习,提升交际能力
一部完整的情景剧,需要所有成员共同努力。剧目的选择,剧本的编写,角色的分配、排练与表演等,都需要全体成员出谋划策、分工协作。学生既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出现分歧要积极沟通,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合作学习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锻炼。
4.回归生活,理论实践统一
道德与法治教学不是理论知识的简单灌输,而是要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做对社会、国家负责任的合格公民。情景剧教学法是一种实践教学形式,学生在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社会生活,从而实现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理论指导自身的思想行为。
二、情景剧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阶段
第一步,确定主题,编写剧本。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情景剧主题,学生围绕这一主题搜集素材,加工整理,形成剧本。
第二步,挑选演员,完善剧本。
学生主动报名参演。确定好演员后,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对主题的理解,修订并完善剧本。
第三步,排练和预演。
为了充分理解自己所参演角色的内心刻画,学生在理解剧本的基础上,需要一遍又一遍地排练。为了收到更好的表演效果,在正式表演之前,要安排1-2次预演,教师点评,提出建议。
2.课堂展示阶段
第四步,情景剧表演。
学生自导、自演创作的情景剧,教师要积极引导表演活动的进行,调节课堂气氛,正确处理好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表演拍成视频,在校园网上宣传展示,实现以点带面的教育功效。
第五步,总结点评,组织互动。
在表演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与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付出,指出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情景剧情节组织学生互动交流,深化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认知与理解。
三、情景剧教学法的教学思考
1.情景剧教学法的教育性和趣味性问题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旨在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在运用情景剧教学法时,教师应该把教育性放在第一位,兼顾趣味性。情景剧主题的选择应紧扣理论教学,防止纯娱乐化的倾向,避免出現脱离理论指导的教学活动。同时,也要把握好情景剧的趣味性。趣味性是吸引学生参与的重要因素,学生可以在剧本编写、台词设计等方面,增加一些有趣的元素。
2.情景剧教学法的参与面和可行性问题
情景剧教学法并不是只有少数学生参与的,而是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学生可以自行组成8~10人的小组,各小组根据主题,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题、创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情景剧准备时间长、耗费精力多,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往往任教班级较多,有些教师甚至担任7~8个班级的教学工作,这样的教学现状难以保证情景剧教学的有效开展,活动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加上学生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在情景剧的表演展示环节,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影响情景剧的展示效果。因此,教师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与完善实施过程,发挥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