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淼 何银志 张天监 卢俊锦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尿路水成像在泌尿系先天性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47例泌尿系先天性畸形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进行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尿路水成像扫描检查,并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先天性肾盂输尿管秽行部梗阻(PUJO)14例,左侧9例,右侧5例,男性10例,女性4例;输尿管囊肿11例,左侧8例,右侧3例,男性2例,女性9例;重复肾8例,左侧6例,右侧2例,男性3例,女性5例,合并输尿管囊肿2例;输尿管开口异位8例,均为左侧且均为女性,合并重复肾1例;肾发育不全6例,左侧4例,右侧2例,男性3例,女性3例,合并肾盂扩张1例。结论: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尿路水成像在泌尿系先天性畸形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尿路水成像;泌尿系先天性畸形
[中图分类号]R7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5-087-01
泌尿系先天性畸形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生殖细胞(精于或卵子)、胚胎和胎儿发育障碍,导致个体出生时泌尿系统各器官发生畸形,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引起该疾病的原因主要有环境因素(例如孕前父母所处环境或职业常接触农药、煤气、铅类等有害物质)、遗传因素(例如近亲结婚)、药物因素、孕期营养不良等。为进一步了解MPJ和MLRU在泌尿系先天畸形中的诊断效果,本研究选取了47例泌尿系先天性畸形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进行MPJ和MRU扫描检查,以期为临床诊断泌尿系先天性畸形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现将具体操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收治的47例泌尿系先天性畸形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儿29例,女性患儿18例,年龄范围:1个月-17岁,年龄均值(7.32±2.86)岁。临床表现:尿频尿急19例,腰痛腹痛13例,血尿5例,腹部包块4例,尿淋漓3例,B超示肾积水3例。临床诊断:先天性肾盂输尿管移行部梗阻(PUJO)14例,输尿管囊肿11例,重复肾8例,输尿管开口异位8例,肾发育不全6例。
1.2方法所有患儿均行MRI和MRU扫描检查,MRI平掃采用日立AIRIS-Ⅱ0.3T开放型永磁磁共振扫描仪,年龄较小的幼儿应嘱咐其静伏不动,并让家长陪同,以便更好的完成各项序列检查。检查时可在受检部位处加放褥垫,确保受检部位不偏移。先对患儿进行腹部常规快速、小角度自旋回波(FSE)序列的横轴面T1WI、T2WI和冠状位T1WI扫描,层厚4-8mm,矩阵256x256.MRU扫描采用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陕速自旋回波(HASTE)序列T2WI(TR/TE为2.400.ms/728.ms)冠状位薄层无间隔扫描,技术参数:TR/TE 6000H60ms,层厚3mm无间隔,距阵288x256.FA为90,NSA为4次,FOV依据患儿体型适当调节约220-300mm,预饱和为前、后。原始图像以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法进行三维(3D)重建。
2结果
经MRI和MRU扫描检查,47例患儿中,先天性肾盂输尿管移行部梗阻(PUJO)14例,左侧9例,右侧5例,男性10例,女性4例;输尿管囊肿11例,左侧8例,右侧3例,男性!例,女性9例;重复肾8例,左侧6例,右侧2例,男性3例,女性5例,合并输尿管囊肿2例;输尿管开口异位8例,均为左侧且均为女性,合并重复肾1例;肾发育不全6例,左侧4例,右侧2例,男性3例,女性3例,合并肾盂扩张1例。详见表1.
3讨论
目前,对于泌尿系先天性畸形的检查方式有很多,如B超、静脉肾盂造影(1VP)、CT、膀胱尿道镜检等。IVP是泌尿系先天畸形的基本检查方法,理论上能够直接显示各种畸形的形态、位置和大小,但在实际上对开口异味的重复肾、积水较重的先天性肾盂输尿管移行部梗阻等的形态难以清晰显示,因此在诊断泌尿系先天性畸形时难免存在不足。而MRI具有无辐射、多序列、多方位成像以及软组织分辨能力强等的优点,能够清晰显示泌尿系统畸形的详细形态,且不会收到肾功能的影响。将MRI和MRU联合应用于泌尿系先天畸形检查中能够更加明确患者的病情,并减少对肾脏功能的损害,对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尿路水成像在泌尿系先天性畸形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先天性疾病的筛查方法,有助于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