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熠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食品问题的不断暴露,更是提高了人们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关注程度。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副产品的安全关系着我国国情的稳定发展,真正让全国人民吃得放心、喝得安心,已经是摆在我国人民面前的一道难关。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泛滥使用激素、农药等,使得土地及农副产品受到污染,间接地影响着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高我国农副产品的品质及安全性,应加大对农副产品的生产把控,加强环保意识,摒弃原本落后、污染环境的不良农业发展方式,结合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增加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坚持以环保、绿色、无污染为前提,为全国人民提供安心、放心食品,巩固我国在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地位。对生态农业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了阐述,以提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制约因素
原本的农业耕作方式,由于生产的单一化、无规模化,无法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及规律,为了追求农副产品的高产量而大量使用为害食品安全的药剂,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现代农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生态农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
所谓生态农业,是指通过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规模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其可以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循环发展为理念,以新技术、新方法、新科技为基础,通过提升太阳能、生物能的转化率,改善当代农业的劳作模式及环境,从而实现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其在协同发展和农业技术的更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民、农业问题一直备受国家及中国共产党的关心。现阶段出现的农业问题,主要是受到历史及客观原因的制约或影响。
1 生态农业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
1.1 重视程度不足
首先,一些基层干部对农业缺乏足够的认知,在以前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只注重对新农业资源的开发,缺少对其的保护,导致一些新的农业资源被开发出来后,为了寻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农村的植被环境遭到破坏,农副产品的质量也受到影响。在农村生产实践过程中,由于农民对实施生态农业的意识薄弱,不愿意接受新技术,一如既往地遵循落后的农耕方式及技术,导致农产品的产量低、销路少,农民积极性不高,更无法接受新的科学技术的运用。其次,大部分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环保意识及绿色消费意识薄弱,更不会积极主动接受农业新科技重组农业技术。与此同时,个别农业企业认为,发展生态农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获取效益需要很长的周期,这也使得一部分农民放弃了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使得生态农业无法发展[1]。
1.2 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
完善的法制是發展生态农业的保障。目前,我国颁布了很多有关发展农业的法律法规,但唯独欠缺针对生态农业的全面性法律法规,这也直接影响了生态农业的发展脚步。对于生态农业发展方面法律法规的不足,部分乡镇的表现尤为突出,相关部门对生态农业的宣传力度不大,执法能力不强,使广大农民对生态农业的掌握不到位。现阶段,针对生态农业已有的一些法规及行业标准,从农业的发展层面上来说相对滞后,法规中的相关条款在实际应用中与现实的结合不是太紧密,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1.3 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农业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也是无法实现的。农业的发展与增创效益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这就需要很大的资金支持。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发展正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原本农耕时代造就的耕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需求,要加大政府在农业发面的补贴及资金支持,为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首先,加大政府补贴,提高资金扶持力度,提供优质的耕作方式,向敢于创新的农业集体及个人发放贷款,解决其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不足现象。其次,在贷款过程中,降低借贷利息,使农民真正体验到新产品及新技术带来的好处,提高农民创新农业的积极性。
1.4 科学技术水平较低
我国在农业方面的技术发展相对落后,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因素就是科学技术水平较低,使得在农业方面的技术创新不足,农业新产品及与其相配套的病虫害防御技术滞后,无法适应现阶段农业生产的发展;在一些地方农业的科研工作中存在严重的人、财浪费现象;在一些关键技术的开发上,存在严重的技术及设备落后现象,无法为现阶段的农业生态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数据支持。以上这些技术及观念上的落后,也使得农业生态化的发展受到制约。
1.5 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个别地区重工轻农的观念,使得农业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植被、土壤、水、空气受到严重的污染。在传统农业耕作过程中,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及经济效益,不得不使用一些农药,由于用量过大,导致一些土壤出现板结现象,土地能力下降,产值也随之降低。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由于环保意识薄弱、工厂污染物随意排放,导致酸雨的产生,这也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改变这一恶性循环的农业发展现状,解决现阶段农村土地、空气、环境的污染现象,降低水土流失,就要严格地、科学地发展生态农业[2]。
1.6 经营方式不适用
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在传统农耕模式下的农业发展已无法满足当下的时代要求。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较为粗放,劳动力效率低、农产品产量低、经济效益差,无法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只在小型生产中无限循环。一些地区在发展生态农业时分散发展,无法形成特定的规模,在市场中竞争力不强,这也使得农业的经济效益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导致前期能够接受农业生态化发展的农民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程度的挫伤,也使一些持观望态度的农民不敢轻易尝试。这种经营方式缺少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市场认知度不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1.7 体制建设不完善
农业技术的变革,涉及多个系统与部门,而且这些系统与部门之间互相穿插、制约及协同。目前,与农业有关的职能部门之间互相协调不够完善,一个问题,多方管理,致使在管理过程中较为混乱。例如,在农产品的监管过程中,包括农业、工商、技术监督等多部门的管理,实际管理效果较差,无法真正实现有效监督。如果农民在发展优质农产品上需要政府一定的经济支持时,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出现贷款难的现象,会打击农民想要改变现状的积极性。在农产品检验过程中,多部门混乱管理导致增加了一定的经济成本,制约着农业的经济发展。
1.8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近年来,我国在农业新技术与新成果的研发过程中,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纵观整个农业的发展,研究出来的新技术与新成果能真正运用到农业生产中的屈指可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新技术的应用与实际生产的衔接度不够。由于广大农民文化程度较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而且在新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单纯地注重宣传,导致广大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技术的核心优势,使得无人使用新技术,造成了技术力量的浪费[3]。
2 结束语
现阶段,为了结合市场需求,需要不断进行农业技术的变革与创新,克服其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摒除农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切实以科学技术为指导,解决农业发展问题,为我国农业技术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1 ] 王建波,周文翠.生态农业发展中主要制约因素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03):194,196.
[ 2 ] 景晓卫,林正雨,李晓.四川藏区生态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04):639-643.
[ 3 ] 钱昕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J].农场经济管理,2018(06):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