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结合的德育教育机制能够促进德育教育作用的发挥,为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德育目标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应挖掘学校德育、家庭教育与社区德育各自的优势,协调统筹,实现资源共享互补,从而建立学校、家庭与社区和谐互动的德育机制,促进合力育人德育机制的形成。
关键词:中职;德育;三结合;途径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联动的德育教育工作机制是保障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思想的社会背景下,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联动的德育教育工作机制的重要性,并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联动教育机制作用的发挥,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德育要求打破传统学校教育的封闭性,将教育的空间延伸到家庭、社区,充分利用社区、家庭的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外部教育环境,形成教育合力,从而真正实现德育的目标。
一、中职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家庭、社区三者结合已是老生常谈,但通过学校与社区开展德育互动实践来提高德育工作的创新性与实效性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学校德质教育如果脱离了个体所在的社区生活、脱离了个体周围的人群、脱离了社会实践,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学生的素质培养是难以实现的。
首先,学校自身的状况影响与社区德育互动的深度。不同规模、不同地域的学校,学生参与社区德育互动的频率、内容和形式也有着显著差异。坐落在成熟社区的、拥有一定历史文化传统的、超过名学生的省级重点学校与社区开展德育互动的成效显著高于其他学校,这说明前者所获得的社区支持度和德育资源开发深度显著比其他学校高,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态度更积极,与社区的沟通更广,共同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更多。
其次,教師对互动的认同与参与深刻影响学校与社区德育互动。教师不仅是学校中直接从事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也是社区中很重要的人力资源,是社区教育及精神文明设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由于教师久己习惯了学校围墙内的独立工作,又因工作负荷过重,导致教师不能进入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角色。另外,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学校与社区的决策机制民主化、学校及社区教育的组织形式等都会影响学校与社区的深层互动。
最后,社区居民的素质状况影响学校与社区德育互动的效果。超过半数被调查者认为居民素质状况是影响学校与社区德育互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比起治安和环境更强调人的因素,正所谓新时代“孟母三迁”的有力注释。由此引申出居民的邻里关系和家庭成员间关系也成为影响学校与社区德育互动的重要因素,因为家庭是单个社会细胞,只有和睦的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才能营造出和谐的社区风气,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得到身心健康发展。只有全社会,每个家庭,还有学校,把这些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合力消除或把影响降到最低,才能把对孩子成长中的潜在伤害可能性降到最低。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模式构建思考
1、学校与社区的德育融合。把中职学校与社区德育互动实践与学校常规教育工作相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各学科课内知识相结合,与环境教育、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相结合。开展经常性的社区服务,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了居民生活,促进了街道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把校内和校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素质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载体。通过与学校所在社区内有关单位进行广泛深入的沟通,使他们认同并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德育互动实践,甚至与教育基地签定协议,建立长期的共建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提供稳定的、丰富的、有深度的教育资源,逐步把社区的德育资源开发成系统性较强和有梯度、有深度的社区教育体系,使中职学校的学生都可以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分阶段达成教育目标,从而使德育更落实、更有效。
2、学校与家庭的德育融合。家庭是社区的基本组织,家长是社区构成中的重要成员。学校与社区开展德育互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家庭、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组织家长参与学生的教育活动和学校日常运作学生家长具有双重角色,既是孩子的父母,同时又是社区的成员。学校和社区可以把家长组织起来,凝聚个人力量为集体力量,策划活动,支持学校运作,帮助学校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维护学校的声誉和权益,支持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改革实验。这样的家长组织,便成为了学校的另一支援系统,与学校、社区相互配合,为学校和社区的需要做出贡献。
3、合理利用移动终端,组建微信、QQ 群,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互动。要想真正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互动机制,促进三结合德育教育的全面落实,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校还需要注意对移动终端的开发与利用,利用移动终端信息传递功能,将学校中德育工作以及所组织开展的德育活动、活动反思等向家庭和社会范围传播,形成较大的辐射范围,对德育工作的影响力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学校可以利用现在家长及教师都普遍在用的手机终端,巧妙组建微信、QQ 群,为学校和学生家长创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在将德育教育向家庭和社会延伸的同时,也能够将家庭信息和社会信息有效地反馈到平台上,使学校教师更好的把握德育工作。在具体组织实践中,学校教师将本班级学生、学生家长组织到微信、QQ 群 中,将 学校德育工作的信息分享给学生和学生家长,也保证学生家长在实施家庭德育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及时向学校反馈,得到学校教师的指导。同时,学校也可以将一个年级的学生家长集中到大群中,分享社会上有关德育工作的信息,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指导家长如何对学生实施家庭教育等。这样就能够全面增强德育工作的互动性和有效性,切实提升德育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班华.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一一新世纪德育人性化走向[D].南京师大学报,2015
[2]万小平.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3):64
[3]李会红,台宝成.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构建开放式德育平台—天津市和平区社区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天津教育,2017(2):164
[4]丁艳辉《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体系》[D].华北师大学报,2007
作者简介:黄柳学(1984.11-),女,壮族,广西百色人,大学本科学历,讲师,靖西市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德育。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7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中职德育互动机制构建与实践研究----以靖西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7C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