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增丽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针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展开深入研究,重点对缺少完善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工作尚未落实到位、监督控制手段严重缺失、预算管理力度严重不足等问题进行详细阐述,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措施,如制定完善统一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落实好会计核算工作、优化会计监督管理手段、加强预算管理等,确保会计核算制度的完善性,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制度的应用优势,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制度 改革措施
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会计核算制度的发展和改革,这已经成了事业单位内部的重中之重。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革,可以促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维护好事业单位财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将预算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规范化,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和进步,更好地顺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发展趋势。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中,主要借助收付实现制,将其作为会计核算的前提性条件。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管理很难及时反映出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也很难确保财务报表提供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和实时性,影响事业单位的正确决策。而通过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改革可以实现向权责发生制的顺利过渡,结合新预算法要求,加强权责发生制的预算体系的构建,将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信息充分反映出来,从而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和进步。
(二)有利于发挥监督评价体系的作用
事业单位由于借助国家财政资金的扶持和帮助,对预算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依赖性,会计核算仅对记账功能发挥作用,没有将会计对事业单位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于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来说,往往采用简单的记账工作,尚未积极管理事业单位。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改革,要求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借助会计信息,加强监督评价体系的构建,并保证会计人员良好的素养,以便于监督考核体系的顺利构建,逐步朝着实现会计改革目标迈进。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完善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
一是各个事业单位均具有属于自身的会计制度,国家出台了政府会计准则,但是相关准则没有及时发布出去很难统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二是各个事业单位适用的会计制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导致了国家财政管理难度的增加,但在会计制度核算差异化的影响下很难实现资金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三是财务报告信息的可比性严重缺失,不同的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很难将财务报告信息的可比性体现出来,极容易导致政策决策方面出现问题。
(二)会计核算工作尚未落实到位
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已经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具体来说,会计核算工作的执行力度不足,比如在对单位“固有资产”进行核对时,对单位所有的固定资产纷纷进行了“折旧问题”“登记造册”等处理,但是固定资产的保值可以大大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效率,一旦难以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和增值进行平衡,就很难落实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
(三)监督控制手段严重缺失
在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中,会计核算是重要的前提内容之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分开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工作,出现了权力分割化现象,进而很难确保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尚未形成良好的会计核算监督环境。
(四)预算管理力度严重不足
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预算管理是重要的构成内容,必须要加强预算管理,为后续会计核算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实际上一些事业单位缺少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预算管理中,预算的支出管理体系严重缺失,很难提高财政的制度约束力,缺少约束的财政支出经常出现,一定程度上导致财政资金效益始终停滞不前,再加上监督部门的职能比较弱化,预算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能有效落实,不利于合理规划事业单位预算的管理,也影响着资金的合理规划和布局。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完善措施
(一)制定完善统一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
一是结合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制定和出台具体准则,给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一定的会计政策依据。二是加强成本管理制度的构建,严格管理和控制成本,不断提高财政资金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加强新老制度的过渡衔接,在新的会计准则实施的带动下,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变化比较显著,因此事业单位要从自身实际隋况出发,逐步实施。此外,在事业单位不断变革过程中,事业单位要对资金的使用过程予以高度重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此,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要加强权责发生制的应用,充分反映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使用情况,结合会计核算内容将经营性业务和非经营性业务区分开,充分体现权责发生制的作用,避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从而给予会计核算质量一定的保障。
(二)落实好會计核算工作
一是要结合事业单位发展实际情况,将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优化和规范,在现有的成本核算体系的营销下,一些单位没有对非经营性业务进行深入分析,难免会出现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因此,事业单位在成本核算工作中要将非经营业务纳入进去,并确保与经营性业务保持高度的一致和平衡,有效落实核算工作。二是在财务会计整体核算体系中要重点涵盖基建会计。由于在基建工作项目中极容易引发问题,因此事业单位要提高对基建会计核算的高度重视,避免出现财务风险,将监督职能落实到位。
(三)优化会计监督管理手段
事业单位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提高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高度重视,强化监督效力,优化设置单位内部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实施不相容职务分离,将常规监督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结合在一起,形成全新的监督检查模式,针对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要加大监督控制力度,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避免出现经济犯罪行为。此外,要不断提高会计核算的信息化水平,加强财务指标体系的构建。由于财务指标具有高度的及时性,可以识别出财务风险,并且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其中,对于支出增长率、人员经费支出比例等要纳入到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构建中去,同时还要深入分析各项财务指标,注重指标变动情况,密切关注指标是否与正常数值相符合,合理分解指标。需要注意的是,要将会计核算质量提升上来,确保会计信息高度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充分反映行政事业收支情况。
(四)加强预算管理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必须要确保预算的合理性,以及资金使用和分配的合理性,通过加强预算管理和控制,可以充分掌握单位资金使用情况,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预算改革,引导部门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同时还要将预算的管理职能进行下放,加强预算管理力度,促进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必须要提高对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高度重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维护财政资产的安全性,并规范事业单位各项行为,避免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更好地落实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其中,在加强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要将制定完善统一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落实好会计核算工作、优化会计监督管理手段、加强预算管理等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