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玲丽 李盟 丁丹
[内容提要]物流是整个经济生态、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和支撑部分,也是地区行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高效的物流效率将提升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也将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本文重点就沈阳物流中心建设的实现路径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物流中心 产业竞争力 融合发展
近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发布《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发改经贸[2018]1866号),据此沈阳被定位为陆港型、生产服务型以及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随着空港、高铁新北站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沈阳物流中心建设要立足长远,推动沈阳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东北亚进出口贸易中心乃至东北亚对外开放新高地。
沈阳区域物流中心建设与城市发展定位相辅相成,也与区位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密切关联。在沈阳市创建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全力打造“物流城”和“国际物流港”的背景下,实现物流从“支撑”产业发展到“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是沈阳物流业发展核心目标之一。物流中心建设的成效,既有其物流业白身发展规律,亦离不开政府规划引领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推动以及区域物流园区的空间聚集、物流业态与本地产业的深度融合等综合因素。
加快沈阳物流中心建设,一是要解决规划主体的关键问题,由省级部门为沈阳作为物流中心的层次和规模进行战略定位、功能设计和布局设计,解决与国家骨干网的衔接,解决本地区进出口通关、区域配送、城市配送等问题。二是要解决沈阳地区物流园区集群化和资源共享化的关键问题,使地区物流产业产生集聚效应。三是要解决沈阳地区产业与物流融合发展的关键问题,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具体建议如下。
一、明晰规划主体,构建专业统一的工作组织机构
沈阳物流中心建设的规划需要由省级政府部门牵头负责,从省、市两个层面共同推进。
1.由省级政府部门牵头作为沈阳物流中心规划主体。从物流中心的概念来看,一是沈阳作为物流中心辐射的半径,并不局限于沈阳的行政区域,而是包括了沈阳经济区乃至沈阳带动、影响的经济区域。二是物流中心不是由简单的几个运输场站构成,而是能使沈阳具有综合物流运作能力,涵盖企业物流、物流设施及物流经营组织体系的大系统,其能够充分发挥沈阳现代物流产业集中程度和效率方面的优势。因此,就主体而言沈阳物流中心建设的规划需要由省级政府部门牵头负责,从辽宁省对接国家物流规划和战略、沈阳经济区、沈阳地区三个层面,统筹安排,通盘考虑,相关市、区县级政府部门,制造业、农业、商贸流通业等各行业主管部门,物流企业也要积极参与顶层设计和规划。
2.应从省、市两个层面共同推进沈阳物流中心建设。省级层面,加强对沈阳物流中心建设进行规划、设计和指导。市级层面,进一步强化沈阳市物流办职能,落实具体工作任务,细化工作制度。在物流办设置由市发改委、交通局、服务委、外经贸局和经信委等部门参与的副主任级单位,协调推进沈阳现代物流业发展。
二、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物流园区空间布局调整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产业集聚的重要阵地,承担了重要的区域经济服务职能。沈阳物流中心建设应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物流园区空间布局,引导物流业向集约化、高端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调整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应以沈阳行政区域为核心,兼顾沈阳周边城市群物流布局需求,促进协调、共享、共赢、联动、融合发展。二是应远离中心城区,原则上要布局在远郊区域,同时兼顾与毗邻城市联合建设。三是综合考虑特大型城市规划新态势,以及使用经济区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促进多式联运发展。四是兼顾国内区域性物流枢纽与国际物流园(国际物流港)统筹与协调发展。五是物流园区规划应与产业园区规划相互联动融合发展,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应向东西南北四个产业带(城际产业轴)方向延展。一是在沈阳东部地区形成汽車物流集聚区。二是南部结合机场及沿线地区打造沈阳港。三是西部形成装备制造业国际物流园区。四是北部借助沈阳国际物流港已有优势,重点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城市配送物流等。
三、广泛运用新技术、新模式,实现“孤岛式”物流园区的经营整合
1.物流行业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信息化平台等手段实现物流园区之间的连锁化经营和互联互通。
2.积极引导帮助园区内的物流企业提供除场所租赁以外的增值服务,如借鉴国内部分园区连锁化经营的公司经验,可以在园区的综合信息系统的研发方面有所布局,从园区的招商、物业管理、财务结算、生活服务、车辆管理、物流信息匹配、物资采购、仓储运输、物流金融、安全管理等全方位集成,全面提升园区及园内企业基础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3.结合沈阳作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白贸试验区以及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政策优势,通过行业数据、交通运输数据和物流平台的动态对接和整合,探索建立政府、物流平台企业、行业协会以及资源提供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分享经济多方协同的治理机制。
4.推动无车承运人、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形式,大幅提升运输效率。广泛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沈阳物流中心枢纽的建设。推动物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鼓励互联网平台创新、创业,推动智能仓储、智能交通、智能配送等智能物流发展。
四、做好产业定位,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
沈阳物流中心建设应从当前的新形势和新格局出发,根据沈阳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围绕物流、制造、跨境电商三者之间形成供应链协同机制的目标,做好产业定位,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
1.鼓励大型制造企业通过BRP和ERP实,完成主辅剥离,通过分离、外包、合作等形式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使企业更专注其核心业务,增强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2.培育和引进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引导物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升物流功能和服务水平,结合制造业物流的流程再造,鼓励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嵌入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为制造企业提供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
3.大力支持物流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制造业向高端发展,搭建两业的对话与沟通平台,建立定期的会话机制;利用公共服务平台,为现代物流和智能制造提供基础支撑;支持制造企业建立面向上下游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企业发展面向客户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对接和物流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白贸区优势资源,推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建设。鼓励沈阳市生产、批发、零售企业通过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开展业务,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拓宽出口渠道。
4.加大对物流基地、冷链体系等建设的政策性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和布局物流基地、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农产品流通全程冷链系统建设。
5.沈阳应继续加强与营口港深度合作,加快沈阳港和空港经济区建设,打造企业一白贸区—港口为一体的区港联动。开辟国际航线,积极打造海陆空三位一体的国际物流新通道。积极利用辽满欧国际货运班列,深度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通道网络。发挥沈阳市交通枢纽和节点城市作用,设立多式联运监管中心,促进海陆空多式联运方式下货物自由流通。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物流、仓储成本及通关便捷问题,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