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简介
沈嘉柯 著名作家、文化学者。进入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蝉联两届影响力作家文学贡献奖。已出版《愿你从容地生活》(清华大学出版社)《沈嘉柯精选集(三卷本)》(人民东方出版传媒)《人生是一场雅集》(江苏文艺出版社)《与岁月温柔相待》(武汉大学出版社)等50多本各类文学作品,畅销百万册。担任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评委、中国青少年写作营导师。现为湖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湖北省青联委员。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社会科学报》《新华日报》《散文》《杂文选刊》《南方文学》《中华活页文选》《语文报》和加拿大《环球邮报》、新西兰《先驱报》、美国《侨报》等各国报刊发表数百万字散文、小说、诗词赏析、文艺批评、杂文随笔等,入选全国数百种最佳文学选集,最有影响力文库等。被中国之声、《中国青年》杂志、《青年文学家》杂志专访报道。先后于《作文素材》(北京大学语文研究所指导刊物)、《高中生学习》开有看图作文解析、古诗词赏析专栏。清华大学附小校长窦桂梅教阅读、全国各地中小学语文考试均选用沈嘉柯文章作为阅读理解题。
短歌行
曹 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曾经说过一句话:“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古代的文人得意起來,睥睨四海,藐视八方,所以谢灵运的话,我们不能太当真,但是我们又从中得知,曹子建真的很有才,是才子中的才子。曹子建,也就是曹植。他是个出现在很多传说故事里的人物,他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曹操的儿子。
一般说来,父亲杰出,不代表儿子就一定优秀。在历史上有太多虎父犬子活生生的例子。儿子杰出,或许出身一般,父亲全无才华,抑或父子各自擅长不同领域。而曹操、曹植、曹丕一家三人都在文学上成就斐然,显然,这中间有父亲对儿子的影响。
曹操不是一般的历史名人,他是名人中的名人,才子之上的才子。他是以帝王之心写诗。所处的位置、眼界和心境,决定了他关心的事物,自有他的角度和气韵。这是理解他的诗歌的核心要义。
虽然曹操没有公开称帝,只是在死后被儿子曹丕追谥为武皇帝,但曹操的一生功业太耀眼,被骂为白脸奸臣,一代枭雄,也被翻案,夸为千古雄杰。我们读他的诗,可以从中体验超越简单对立思维方式的审美。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对人生的感叹,是从古到今的文学基础题。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感叹,曹操凭借这十六个字,他就直接站在了读者眼前。他不是小青年的哀愁幽怨,也不是平庸者的服气认命,更不是官吏酒鬼的滥饮。他是一个有想法的政治家,对酒当歌,是因为要抒发心中的感慨。酒是引子,歌是心声。这个“当”字,慷慨之气,溢于言表。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就是在建安十三年统一中国北方以后,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在长江向孙权刘备开战。摆酒宴请文武官员,深夜目睹明月耳闻乌鹊鸣叫,于是即兴写下此诗。
汉乐府诗《长歌行》就有描写朝露的句子:“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珠到了清晨,就被太阳晒干蒸发,形容时光短暂,人生苦短。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两句出自《诗经》里的《国风·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本来是首情诗,衿指衣襟,讲述的是女子对恋人的思念,想起你,想起你的青色衣襟。就算我不能去见你,你难道不能传递音讯给我吗?就算我不去找你,你就不能来找我吗?
这个心事,原本属于恋人的微妙幽怨,特别具有爱情的心理模式。我不开口要你做什么,你自己去做了,你领会到我的心意,你来见我,这就是欢喜。
曹操在这里引用《诗经》,恰好表达了同样的心态。他想的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忧的是,人生有限,当建功立业,可是建功立业非同小可,是极其艰难的大事,没有人才辅佐,没有凝聚力量,是办不到的。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心中的君,是泛指天下英才,但在具体的诗中,又达到了奇妙的效果,仿佛谈心时,让对方发自内心深处,被自己吸引。一个文韬武略的人物,为了爱慕的人才,会一再沉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何其诚意满满,感情丰富,求才若渴。
但是最关键的是,人才是不能勉强的,要心悦诚服地追随效力才行。拿什么来感动贤才们呢?如何才能让世上无数英才为自己所用?那就必须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心,甚至明明白白说出来。像昔日的周公一样,感动世人,感动人才,纷纷主动来到我这里。
曹操的诗中之意,说到这个分上,已经感人肺腑,格外强烈,但他觉得还不够,还要再提高一个级别来强调这份心情。
于是他进一步引了《诗经·小雅·鹿鸣》里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呦是鹿的叫声,苹是艾蒿,我这里有嘉宾光临,我要鼓瑟吹笙来庆贺招待。
这里表明他的求贤若渴。前面是情感上的走心,后面则是礼遇尊敬。在心理层面上,逐步递进。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就像那天上的明月,什么时候能摘下?君、嘉宾、月,从泛指的君,到嘉宾,再到朗照大地的月亮,情感之浓烈,渴求之强烈,忧思之猛烈,无以复加。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阡陌是田野里交错的小路。枉是屈尊的意思。那些嘉宾穿过阡陌,屈驾来探望我。久别重逢谈心饮宴,心里念想着旧日恩情。
明月皎洁,星光稀少,乌鹊向南飞去,选择可以栖息的树枝。绕树飞了三圈,不知道哪一根枝头自己可以依靠?
这其实就是俗语“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人才的聚集,就是做人的工作。但人心需要考量,曹操很理解有识之士的犹豫怀疑。有才华的人,也想要选择合适的人去辅佐。
如何证明自己是适合禽鸟栖息的树木?这个疑问我们暂且搁置,最后再来谈。
《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顾名思义,就是声调音曲短促,是情绪和灵感来了的即兴之作。
曹操的忧心,其实就是时不我与。正因为人生有限,去日苦多,所以才不能坐等,不能放任自流,不能蹉跎,抓紧时间,完成自我,成就自我。
帝王将相,都会化为尘土,曹操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才急切。这种对人生的认知,他一次又一次写诗表达感慨,在另外一首诗《精列》里曹操写过:“厥初生,造划之陶物,莫不有终期。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意思还是在说,天地万物,诞生之后,就有终结之期。圣贤也不能避免这样的规律,为什么要担忧呢?
他这又是在说反话。当然不是不忧心,而是历来寻访神仙求取长生不老,实在属于虚妄,沦为无稽之谈。如此规律不可违背,时日匆匆忙忙就过去了,言外之意,他不打算虚度光阴。
一个人的境界如何,主要看他追求什么。曹操追求的是统一大业,治国理天下,贤才群至,共同建立起辉煌的理想国,镌刻下千秋万岁名。
统一依赖军事上的胜利,陆战水战,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首先要实现统一,才能继续推进政治抱负,打造清明盛世之国,青史留名。
《管子·形势解》里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曹操化用了这两句,海纳百川,所以汪洋肆意,浩瀚雄浑,越深越能容纳人才。“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就是在表达这样的意思,我敞开胸怀,我愿以山的巍峨,海的深广,欢迎天下有识之士与我并肩作战。
曹操对每一个典故的运用,都是精准无比的。只需要化用了这八个字,自然就会联想到后半截,英明的君主如何团结群众?当然是欢迎接纳众人。学子士人如何抵达学问的至高境界?当然是热爱学习才能成为圣贤。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个典故,简直用得精妙,仿佛专门为曹操量身定制的一般。都说曹操是野心家,但他终生没有称帝。他是汉朝的丞相,以周公自诩,特别妙。这两个人在当时的处境,有着同样的位置。民间和官方,都在流传他们意图掌握权力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闲言碎语。曹操和汉献帝的关系,是为此。周公在周武王死后,辅助年幼的周成王执掌天下。
《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他当年执政时,呕心沥血,时刻接见贤士,常常被打断生活节奏。洗澡时,三次中断,绾起头发去见客,吃顿饭,还没咀嚼吞咽食物,三次吐出来,先去见客。这样的态度,这样的诚心,周公还怕失去天下贤士人才。
昔日周公就是以这样的态度,赢得天下贤士的心。曹操在这里表明态度,他也要向周公看齐,做到这样的程度。
话说这样也就回答了那些人才的疑惑。这是设身处地看问题,洞悉贤才,也做足了功课,他曹操,愿意拿出媲美周公的心意,礼贤下士,以此来招徕贤士们。
曹操的一生,远比周公更加有名,更加流传千古。他的个性鲜明,三分天下的三国故事,也更加充满戏剧斗争。
曹操晚年时,他的属下劝他称帝,但他拒绝了,说这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后来曹操去世,曹丕就废了汉献帝,自己称帝。
曹操写的《蒿里行》,直接说:“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他心里明白得很,只要权势利益存在争斗,就一定会有无穷纷争和战乱,民众惨遭不幸,生灵涂炭,野外都是老百姓的白骨,正常的生活全被摧毁,千里范围都没有鸡鸣人烟。
谁能一统山河,谁就能完成个人宏图霸业,同时又拯救万民。
人的动机向来是复杂综合的,有私心不要紧,除了看主观意图,还得看这动机的客观效果。曹操唯才是举,不看虚名,要能够做实事的人,打破门第限制,屡次发出求贤令,打击豪强,严于律法,一统北方,是地地道道的乱世大英雄。
这首诗,符合曹操身份,又具有真情实意。他不绕弯子,直抒胸臆,才把诗写得深入人心。那些人才们,听到这样的诗,受到感染,自然也會激发珍惜时光,建功立业之心。
(责任编辑 / 刘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