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职高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但这个群体普遍存在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需要进行科学有效地干预。职高学校应当加强职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还需要家庭、社会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从而达到提高职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技能型合格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职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容置疑。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高需求也使职高教育呈现出勃勃生机。职高学生是介于初中生和大学生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承上启下的特殊年龄段决定了他们将会遇到更多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认知的偏见、初中段养成的不良习惯以及生理心理的不均衡发展,使职高学生在情感心理、学习心理、性心理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妥善解决。
一、职高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表现
(一)性格特征方面
普遍缺乏理想信念,没有长远的打算和人生目标。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叛逆心理较强。部分学生内心恐慌、紧张,常常不能面对现实,容易退缩和放弃。
(二)自我认知方面
自我定位不准确,对自己不能正确评价,部分学生甚至存在较大偏差。自我认知较为模糊,不能客观看待自己及周边事物。有的人自我否定,放任自流;有的人则自我膨胀,盲目自信。
(三)人际交往方面
社会性交往匮乏,不太懂得与人相处,跟异性交往存在行为偏差。同学间交往江湖气较浓,和老师存在隔阂。大部分人喜欢通过网络交流沟通,但因为社会经验不足,又容易上当受骗。
二、影响职高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
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行为和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环境,特别是父母言谈举止的影响。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极强,但自信心不足,自理能力较差,遇事不知所措,欠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父母对子女管教过严,不注重与子女的沟通,经常以命令的形式督促孩子学习,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将会使孩子在人际交往中表现自卑和懦弱。另外父母感情不好、经常吵架、父母有不良嗜好等都会使子女产生心理问题。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但职高学校基本还是在采用传统模式管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会被忽视,大部分教师因为没有心理学背景,也不会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教育教学方法失当,会直接影响职高学生重树信心,出现某些心理问题,诸如偏激、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有的学生缺少自律意识,在职高宽松的教育环境中,容易自暴自弃。有的学生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诱惑,没有抵御能力,很容易沾染恶习,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社会因素
社会舆论对职高教育的评价普遍较低,“次等教育”的头衔一直没有得到改观。传统思想的偏见会使职高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出现孤僻、厌学情绪以及逆反心理。同时他们也会受到已经步入社会的同龄人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手机的普及,使他们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通过网络和校外的同学、朋友聊天、攀比,过早地接触校外社会,不经筛选地接收网络信息,造成心理大龄化的趋势,面对负面消息心理承受能力极其脆弱。
三、加强职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作为职高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整体规划,科学部署,注重实效。
(一)开设心理课程
职高学校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之中,并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切实发挥校内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配齐配强专业教师,心理问题的发现、甄别和干预需要最大程度体现专业性原则。同时要在班主任当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选择部分有热情、有能力的教师,组成兼职心理辅导团队,也可以考虑把优秀学生干部吸纳进来,通过他们尽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加强青春期教育
职高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发育已趋于成熟,性意识迅速开始萌发,早恋现象比较普遍,性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校内因男女生交往引发的各类事件时有发生。学校务必把性教育重视起来,采取人性化措施,不应反对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对已经发生早恋的学生,要通过平等耐心地沟通,讲清利害关系。针对学生的不同性别和特点,采取分类讲座、个别辅导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一些正常的性生理现象,避免性心理反应过敏。
(三)正确引导学生
职高学校要加强自信、自尊教育,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学会客观地认识自我,这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周边事物具备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作为离学生最近的班主任,要经常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对所有学生应该一视同仁,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关心爱护学生,善于使用表扬艺术,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之,学生在职高学校的学习时期是其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期,学校在抓专业课的同时,必须正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将其摆到整个德育体系中的重要位置,积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职高学生的发展营造健康和谐的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
参考文献:
[1]试论职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误区及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2]浅谈职高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与干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
作者简介:陈晓颖;女;出生年:1985年;籍贯:宁波;最高学历:本科;目前职称:中级教师;研究方向:职高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