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传统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更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新课标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则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以课程为基础,加强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了较强的自主意识,他们渴望通过课堂学习而获得更多的认知。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较为显性,也较为容易达成,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则较为隐性,更难达成,要更好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还得创新教学。
一、创设和谐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高中阶段的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的知识较为丰富,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也不断发展,视野较为开阔,自主意识较强。在政治课堂中,他们渴望教师引导、指导、支持他们的想法和看法,理性的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而结合课堂实践却不难,一些教师依然抱着应试的态度,课堂中板着脸,一副俨然高高在上的姿态,课堂中学生不敢说话,不敢发言,试问,这又如何给予学生思想的引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如何能实现?为此,要更好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创设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鼓励并支持学生大胆发言。
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要以情境为铺垫,由此而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也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积极发言,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奠定基础。如“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中,借助幻灯片展示平时玫瑰的价格和情人节当天的价格,提出问题“为什么情人节那天玫瑰花的价格会更贵?”在此问题下,学生展开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而引出买方市场、卖方市场等概念,并引导学生归纳出“供求影响价格”的因素。在整个环节中,更多的是学生在思考、交流,而教师是引导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学生的思想活跃,参与积极,其自主意识得到培养,更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展开探究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较为显性,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较为隐性,且其实现需要建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基础之上。在以往政治课堂中,以讲授方式进行教学,虽然利于大面积向学生系统讲授知识,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且学生没有积极参与,过程与方法掌握不到位。在政治课堂中,提倡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让学生在相互探讨中学习,体会过程,掌握方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交流和探讨中,学生思想在碰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容易落实。
以“个人收入的分配”为例,该课时的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既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为此,在教学中借助招聘的案例,让学生当老板,看其会选择哪一种招聘方式而引出“效率”概念,再置换角色,由学生扮演应聘者,展开对“效率与公平”的探讨并引出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义,接着以问题“既要讲效率又要求公平,如何处理和解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呢?”而更深层引导,以“大锅饭”图片而引导学生讨论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如此,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看”、“听”、“说”等活动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很好地促进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三、紧密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探索实践
高中政治教学强调要以生活为基础,注重实践性。的确,政治课程并不是空洞的思想教育课程,而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必须立足于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政治知识,在学习后应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如“消费及其类型”的学习中,更多的是要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而掌握消費及其类型,在生活中做到合理想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为此,在教学中就要紧扣教材而从生活中选择素材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在政治教学中,一是课堂中定要多引入生活素材。如在“企业与劳动者”的“经营公司”的教学中,借助“八佰伴”破产、某公司被石化公司兼并后发生的变化实例而引导学生探讨企业兼并及其意义,通过这样的案例,不仅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如何经营一个公司,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创业观。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展开生活实践。如“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的教学后,引导学生在了解所在社区或村的民主自治状况后,设计一份“村民或居民自治章程”,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在学习后参与,为民主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的活动,也可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高中政治作为一门具有较强思想性的课程,其宗旨是通过课堂引导而让学生在探究中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同时,政治课程又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在政治课程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以此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夯实基础知识构建,以和谐的课程气氛为基础,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这样才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也才能让学生在政治课程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