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立霞
摘 要:新课改不断深入下,高中语文学科教学进行调整与优化的紧迫感越发明显,固有的教学理念,方式方法的实际有效性也在不断降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提升的视角下,人文精神可以在学科教学中得到更为有效的应用,甚至是成为常规教学与学生培养的一个有效媒介。但也需要看到,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韵味较为淡薄,人文精神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入与应用状况也并不良好。本文将对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就这一精神如何更好在常规教学中融入与应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同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间具有很高的契合性,新课改越发深入为语文学科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更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现阶段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人文精神融入的大环境较为良好,且教学化应用具有诸多意义。但想要在学科教学中引入并发挥出人文精神的正向影响,发挥出实际意义上的应用价值并不简单。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对于人文精神的教学化应用缺乏一个完整认识,探寻出人文精神更好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也十分必要。
一、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融入概述
语文学科本身是一种人文属性和韵味均较为浓郁的一门学科,学科知识本身的人文色彩也较为明显。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可融入空间较为巨大,人文精神的融入更是可以驱动语文学科教学活动在新时期的更好开展。从教学层面来看,人文精神的融入能够为教师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替,教学方式方法选用层面的创新提供很大帮助。从学生培养与教育这一层面来看,人文精神的融入能够使得教学与教育更好联系在一起,学生在人文精神的影响和熏陶下能够对语文学科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语文教学的功能性也能够得到更为多元的显现。
二、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教学应用现状
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融入和应用,但人文精神理应具备的积极影响和价值并未得到较好显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依然存在,很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也并未积极的进行理念上的调整以及方式方法上的创新。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应用是一种浅层次应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也差强人意。很多语文学科教师思想意识层面缺乏对人文精神的了解,人文精神想要在語文学科教学中进行应用的现实难度也相对较高,而教学模式较为固化,方式方法的选用较为单一时,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会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三、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更好融入与应用的对策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科知识讲解之中
语文学科知识具有的特殊性使得其能够同传统文化间进行更好的融合,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考虑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科知识讲解之中,从而增加传统文化教学化融入与应用的深度。例如,在进行《兰亭集序》一文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将书法这种传统文化框架下的艺术形式,同基础性学科知识讲解联系在一起,从而让学生能够对古诗文进行学习的同时,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进行较好感知。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本身的开放性较为明显,过于基础的学科知识占比较小,学科知识讲解中进行传统文化的融入,从而进行人文精神的融入与应用这一模式较为可行。教师在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驱动下进行学科知识的讲解也能帮助高中生更好的进行知识学习和感悟。
(二)引入并应用人文精神韵味丰富的教学资源
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活动应当跳出“书本”的制约,特别是在学科教学资源本身十分丰富的基础上,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互联网上进行人文精神韵味丰富的教学资源搜集与整理,并在实际教学中对这些教学资源意义应用。例如,在进行《拿来主义》一文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名家的《拿来主义》短评,并在课堂上与学生一同进行相关短评的分析与交流。通过对诸如此类人文精神韵味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应用,师生间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进行更为轻松的学术性交流,教师围绕着这些较为新颖的教学资源,进行人文精神以及学科知识的一些讲解也能够增强高中语文教学的层次性,这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更是既有十分明显的帮助。
(三)人文精神应用视角下进行学科专项能力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人文精神应用视角下进行学科专项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核心素养培养与提升视角下,阅读、写作等专项能力的提升可以同人文精神的融入、应用较好联系在一起。例如,在进行阅读能力培养时,教师可以多多选取一些人文精神韵味浓重的阅读材料,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提升同人文精神教学化应用联系在一起。在进行写作能力的培养时,教师则可以布置一些人文精神属性明显的论文题目,让学生能够在对人文精神有一个较为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上的尝试。这种人文精神应用上的策略可以最大限度的将人文精神同高中语文教学联系在一起,整体教学的过程更是能够促进人文精神在教学中融入深度的不断增加。
结语: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认识到人文精神教学化融入与应用的重要性,并在思想意识层面给予人文精神教学化融入与应用足够重视的基础上,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中,对于人文精神的应用价值进行最大限度挖掘。值得注意的是,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且高中低年级与高年级语文学科教学的侧重存在差异。这一情形下,教师应当运用动态眼光和发展思维进行人文精神的教学化应用尝试,确保学科教学中的人文精神韵味能够更好凸显出来,在给予学生充分尊重与重视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丽娜,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才智.2010(23)93.
[2]周丽娜,人文素质培养的科学方法[J]文学教育(下).2009(03)45.
[3]石素琴,独立的个性培养——语文课上人文教育的根[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1)114.
[4]刘晓惠,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课堂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185-188.
[5]周雨明,语文教学不能在“人文熏陶”下迷失[J]中国教育学刊.2008(07)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