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霞
摘 要:自主學习能力是当下教育界的一个讨论热点。走入大学校园后,很多学生因为外界压力或束缚的快速减弱而彻底松懈,几年大学时光近乎空掷。在这种情况下,在高中阶段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中能否继续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语文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自然也应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即从明确定位、创设规则、抓住问题和提供平台四个方面,浅谈高中语文的自主学习策略,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目前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有的教师片面强调“自主”,学生几乎获得了绝对自由;也有的教师虽然看起来在推行自主学习,但又对学生提出很多限制。前者因为缺乏更高角度的有效指导,学习效果实际上非常可疑;后者则从本质上与“自主学习”相距甚远,只算是停留在口头或理念上。从当前的实际教学场景来看,重要的是怎样在比较平衡合理的策略下,把自主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一、明确自主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定位
正如上文所说,部分教师不明白自主学习只是一种方法或途径,而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如果从当前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来审视,高中语文教学是为了实现学生的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反推之即可以看出这恰恰说明学生的思维发展等能力还并不完善。因此,自主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自然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提升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主思维能力等都有很大的益处,但并不适合作为教学过程的全部,不能因此放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引导作用。
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如果教师秉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理念,只是让学生读书,没有明显的目标或技巧上的指引,显然就是一种盲目的“自学”,很大程度上是在浪费时间。教师仍然需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告诉学生相应文体的特征是什么,作者的写作特征又是什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然后再让学生自主阅读。这样学生才明白自主阅读时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思路,同时又避免了直接给予学生有关课文的结论性的内容,学生才可以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得到属于自己的认识。
二、在一定规则的指引下平稳开展自主学习
制定自主学习规则,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上文提到的教师引导作用的一种实现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也是分阶段的,在刚刚接触自主学习模式时,学生可能会比较茫然,不知道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达到学习目的,有时还会受到自制力比较差等因素的影响。而规则的作用就在于此。通过规则,学生能够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以什么样的方法做,而且对自主学习的结果也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预期,有利于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从而逐渐培养起学生基本的自主学习习惯与技能,为自主学习模式的下一步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例如预习,教师提出预习的要求、程序和侧重点,实际上就是规则的制定。而这些要求、程序与侧重点,都可以直接顺延到自主学习中。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预习或自主学习的要求不能太过具体,特别是不能强制要求学生得出明确的结论性成果,而是要保持一定的开放性。比如阅读,可以是要求学生至少通读和精读一遍,而不要直接让学生总结出课文的中心思想,因为这应该是学生达到一定程度后从自主意愿出发得到的结果,否则只会成为对教师甚至自己的一种“敷衍”。
三、抓住问题作为自主学习过程的重要核心
自主学习的对象或目标,是为了解决具体的问题。没有问题的自主学习,即使有一定的规则,实际上也是盲目的。因此,问题可以说是自主学习过程的核心。如果从问题的角度审视自主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又发现了更多更深入的问题,是一个系统的循环。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一循环每个阶段及各阶段衔接时需要的思维能力与技巧,就会逐渐内化为自身综合素质的一部分,突破语文学科的限制,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提升产生巨大帮助。
仍以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为例。高一语文必修一的《想北平》,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学生A感情比较细腻,能够比较深刻的理解作者感情,想要进一步探究这种感情的来源:学生B则对文中北平风物的描写非常感兴趣。他们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虽然不同,但都应该贯穿其自主学习的始终。教师应该肯定他们问题的价值,让他们抓住问题不放松,同时指导学生A,寻找更多的作者资料和写作背景,从作者写作时的心态乃至周边环境出发,触摸到作者的感情来源;对学生B,则可以让他通过网络等渠道,获得对北平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
四、为学生提升自主学习成果创造环境平台
自主学习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不同。在传统的被动式学习中,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主要平台就是考试成绩,教师也主要据此为学生作出评价,调整下一步教学活动。而在自主学习中,虽然有一定的规则,但学生还是有较为充分的自由的,他们的成果带有很大的个性色彩。千篇一律的考试试卷对于反映学生的这种差异明显力不从心,也无法为学生的进一步成长提供有力的佐证。因此,教师应该从自主学习的特点出发,创造出新的环境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审视并提升自己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不论是对已学课文的进一步感悟,还是课外阅读中产生的思考,都可以拿到阅读分享会上与大家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在这样的环境平台中,没有来自考试成绩的压力,也没有非此即彼的对错,即使是同样的阅读对象,也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学生有充分的勇气和自由去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也得以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或兴趣特征、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等,为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自主学习指导方案。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的自主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高中生之间又存在不同的特征,有不同的自主学习需求。上文提到的几点,是需要注意的一些基本原则,具体操作方式还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希望广大同仁能够把握住自主学习的本质,努力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长军.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2):39-41.
[2]刘段肖.浅析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实践策略[J].学周刊,2019(01):55-56.
[3]周娟.创设自主课堂,培养个性品质[J].中学课程资源,2018(10):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