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成
摘要:越来越多的人们依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并成为忠实的互联网用户。统计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在移动互联时代,“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是传播的鲜明特征。
关键词:媒体融合;全媒体;优势
移动互联迅猛发展,纸媒、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力下降、经营艰难的状况。越来越多的事件报道被网络媒体抢了风头,也就是说,新媒体越来越强化了社会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这种趋势在以往的社会热点中已经得到多次印证。这是因为,相对于限量的记者,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信息传播的中心,都有传播的渠道,只要有足够的“料”,瞬间成为社会的舆论暴风眼。
而从受众分析来讲,如果把一个人接触各类媒介的时间分为几段,分别为:早上家里,上班途中,上班中,下班途中,晚上家里五个阶段。
可以看出,新媒体几乎占据了所有的时间段,而电视只占早晚的家里,电脑占据上班中与晚上家里,报纸占据上班途中、上班中和晚上家里。
这也可以得出,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智能手机的覆盖面增加,网络资费的下降,將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倚重新媒体的传播渠道。
区域性媒体掌握着本地区最主要、最主流的信息来源,这是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法拥有的资源。有了强大信息的支撑和传播,只要有优秀的人才来运营新媒体,必将聚集一大批受众,从而做成这个地区最主流的新媒体。
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区域性媒体有一大批铁杆受众,利用传统品牌,打造新型传媒品牌,这些受众完全可以转化为新媒体用户。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区域性媒体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要打破媒体形态,全力融合。不管时代如何变,作为媒体内容生产的记者总是要存在的,不过,记者将不单单是为报纸、电视台为主要类型的区域性传统媒体服务,而是要为全媒体服务,报纸的记者不仅仅是要写,还要会拍照、拍视频,剪辑视频,甚至要懂点网络技术。
首先是打破各个媒体端的各自为阵格局,实行全媒体采编形式,一次采编,多媒体分发,记者上传稿库后,多个媒体编辑按需选取,稿费以媒体选取多者多得。优化原先的优稿评价机制,除了领导、编辑的评价外,增加新媒体上的评论和点击量、阅读量的考察,可谓吸取了读者的意见。
从消息发布到事件调查转型。以报纸、电视为主要媒体形态的区域性媒体有着其他新兴媒体缺少的权威性,这也是为什么出现舆论危机,各个公司首先选择报纸辟谣。
在这种情况下,报纸与新媒体拼消息发布的速度和数量都会输,因此要走深度报道、专业性报道的路线,这些报道新媒体无法操作,只有专业的记者能够做,以此更加巩固自己的权威和主流、官方信息渠道。
比如近几年,受到新媒体的冲击,都市报等以快消息为主的报纸广告和发行量下降,但是,《经济观察报》《中国企业家》的广告与收入比较稳定,因为上述媒体的新闻专业性很强,一般的新媒体做不了。
从经营一张报纸到经营一个品牌转型。以往区域性媒体的思维往往就是利用报纸或者电视做广告,可是这一张报纸的品牌我们很少利用,记者为报纸服务,树立品牌的价值,报社再利用品牌去运营活动,去投资。比如,一些区域性媒体就利用品牌去做购物平台,用媒体的权威性来树立商品的信誉。
广告经营要树立全媒体意识,要培养那些能够为商家提供总体营销的人才,为客户提供最优质、最专业、最具性价比的营销方案,从而实现最低成本最大收益的经营目标。媒体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融合发展要调配最具竞争力的人才充实全媒体队伍,以体现激励政策,鼓励记者无顾虑、全身心地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