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报纸监督新闻中的暗访技巧

2019-09-10 07:22杨佳峰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技巧

杨佳峰

摘要:记者暗访是调查报道(监督报道)常采用的一种形式。之所以采用暗訪这种形式,一是确有必要,二是要可行。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记者的暗访才有价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监督报道;暗访;技巧

2018年5月22日,《长江日报》刊发报道《两家网红店排队者中好多“托”》,长江日报融媒体也推出报道《这家网红店排队的有“托” 排12小时90元》,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武汉市工商局闻讯后立即采取了行动。大家排队购物,平淡无奇的一件事是如何被揭穿“虚假繁荣”的呢?卧底调查发现,原来在见报前的5月18日、19日,《长江日报》记者“卧底”多个充场群,在多个“网红店”门前体验当“托”的经历,才揭秘“充场”现象背后的隐秘江湖。这种卧底调查其实就是“暗访”。

所谓暗访就是记者在完成调查事件真相时全部或者部分不亮明记者身份而完成调查报道。之所以采用暗访,至少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暗访的必要性。记者亮明身份是常规的调查采访(明访),可能遇到较大的阻力,不采取暗访的方式无法获得核心信息,无法展现事件本质。假若记者不亲自在网红店门口当“托”,根本无法揭示事件真相,也就发现不了新闻事实。也就是说明访看不清事件本质,让暗访成为记者采访的必然选择。

其次,是暗访具有可行性。虽有一定的风险,但预计可以完成,才能实际去执行暗访。但有时候事件突变,存在不可预见的风险,有时候这种风险很大。

笔者在多年的暗访采访中有过多次失败的教训,主要是出现了不可预见的风险,不仅写不出稿件,自己还陷入危险境地。如,2005年在暗访汉口一赌博窝点的时候,因为摄影记者相机闪光灯突然闪光,导致自己被暴露,不仅暗访失败,自己还被赌徒们扣押,经过警方解救才得以脱身。事后,摄影记者解释,完全是他误操作导致闪光,偷拍失败。

再次,必须充分考量暗访的风险成本与执行人的暗防能力和技巧。可以这么说,新闻选题有没有分量,或者说价值不够大,而投入很大的暗访时间成本和风险成本,显然是得不偿失。一名记者完不成暗访工作,而另一名记者轻而易举完成了,记者的暗访能力和技巧是个重要原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记者的暗访实践和经验积累事关暗访的成功。

首先是暗访心理准备。要做到胆大心细,保持镇定,也要灵活机动。暗访和明访不是绝对的,有时候处理不慎暗访就会变成明访,或者露出破绽被人发现,都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行应对。

其次是器材的准备。录音、录像设备要方便隐藏,开启备用手机,将常用手机远离暗访环境,备用手机密码设置要稳妥,手机内部要存储敏感信息,图片、录音、视频证据要及时备份。比如,我在暗访赌博窝点、假冒食品窝点时,整个工作环境都有人盯梢和监控,还有人会故意检查记者的手记或者手提包,如果手机里的一些联系人或者短信,里面有明显的跟人物身份有关的字眼,被这些人看到就会暴露身份。

另外,偷录偷拍设备要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出故障,也不要漏掉应该摄录的关键信息。假若在一些暗访过程中,因为器材问题,关键的画面、场景或者语言没有录到,现场需要灵活处置,假若能重新摄录而不暴露身份可以重新来一次,假若无法重新摄录就要果断放弃,整个暗访也就失败了。

再次是安全保障。暗访前可与报社或者部门提前沟通备案,并进行仔细推演,约定紧急情况下的联络方式和用语,在暗访过程中及时与后方沟通前方情况,以获得及时援助。一般情况下,在暗访场所之外设置一个外援记者较好,出现突发情况可以有效处置。

首先,暗访之前要明确暗访目的并找到突破口。暗访的目的是什么?无外乎就是取得证据,什么样的证据才能锁定新闻事实呢?当然是最关键的证据,最好能形成证据链。如笔者暗访对过往车辆乱收费的站点时,亲自驾车通过收费站进行体验,交钱并取得票据就是核心证据。暗访时要寻找合理的途径打入暗访的环境或者团队。

其次,暗访中的提问需要转弯抹角,灵活多变,以不引起对方警觉为原则。具体说,在口音上最好能与暗访环境一致,在一堆湖北人的暗访环境中,暗访者操东北口音自然会引起别人注意;在穿着上也要大众化,追求不引起对方警觉为要;另外,在行为举止上也不要过于另类。笔者暗访的湖北新闻一等奖作品《希望杯数学大赛忽悠万名学生》时,是以学生家长身份和开办培优班的老师双重身份暗访的,所以在装扮上成熟老练,访前还恶补相关知识让交流有话可说,不至于冷场露出破绽。

第三,完成目标任务后要学会进退自如、不可恋战。暗访是记者的一项重要隐性采访工作,一切从工作出发。笔者暗访百家乐赌场,为取得对方信任,在赌桌上小试牛刀,虽然赢了一点小钱,在完成拍照录音证据后,并没有恋战,不会心想多赢几把再撤退,而是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将工作放在第一位,做到进退自如。

第四,暗访失败要灵机应变保护自身安全。暗访是一种高风险工作,一着不慎就容易暴露身份而前功尽弃,自身也会处于危险中。

笔者数年前曾经在蔡甸侏儒镇金鸡村暗访一位装神弄鬼的女半仙,因为她吸引了大量武汉人前往“过阴”,通过预测来世今生收取钱财,影响非常恶劣。记者在暗访过程中,不小心开启了相机闪光灯,最终暴露了身份。虽然现场撤离及时,还是被女半仙安排的“小青年”骑摩托车拦截,笔者对他们进行了半个小时的法制宣传才得以脱身。在硚口区暗访一个废旧电视机翻新市场的时候,因为暗访时化妆不到位,加上窝点老板记住了笔者口音,次日带领工商人员查处窝点时,被一拼装电视的窝点老板当场识破身份,现场遭到百般威胁,笔者一边周旋一边安排另外的同事报警,最终被公安人员解救才得以脱身。

第五,保护线人,保存证据。在暗访的过程中,特别是人多眼杂的环境,不要再轻易与外界的联系中说与工作相关联的话,不暴露自己的身份也不暴露爆料人(线人)的身份,这是起码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保存证据,对可能引起安全问题的信息,如知情人、爆料人、内部线人甚至记者本人等做出必要的模糊处理,同时妥善保存证据,和举报人等保持沟通,防备被监督方进行反扑。

暗访作为隐性采访是进行调查报道(舆论监督)报道的一项重要手段,相对于明访,虽然风险大,但更容易取得证据,锁定报道核心事实。但是暗访报道需要讲究技巧,暗访前要做好心理准备、器材准备、安全保障对接等大量的访前准备;还要寻找暗访突破口打入暗访的环境或者团体中,完成暗访任务。

猜你喜欢
技巧
漫谈数列求和中的放缩技巧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因式分解常用变换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导数在不等式中的技巧应用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