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学生:新型教师的基本素养

2019-09-10 02:59周艳丽刘会如
科海故事博览·中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学生观基本素养教育改革

周艳丽 刘会如

摘 要 本文从新型教师认识学生的必要性、教育实践中的学生观更新、实践中仍然存在的学生观偏差以及新型教师对此应采取的积极措施四个方面入手,对我国教育实践改革中的学生观问题作一个简单的叙述和议论,并浅显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教育改革;新型教师;基本素养;学生观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它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主旋律是“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改革是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在改革浪潮下,我们呼吁新型教师的出现。这对教师来说既是对智慧与创新的挑战,又是自我发展的新机遇。

一、新型教师认识学生的必要性

(一)认识学生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与此相应,在文件中还提出了对教师政治、思想、道德与业务素质的要求,其中包括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等方面。遵循教育规律,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身心发展规律,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认识学生和尊重学生,做一位新型的、有创造性的教师。

(二)认识学生是新型教师基本素质的需要

关于新型教师基本素养的论述,是一种综合的、期望目标的表述。理想的教师应当具备以下基本素质:①喜欢接近青少年,并愿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而献身;②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有共同的理解;③具有广博的学识教养;④对于不断变化的社会,具有正确的感受性;⑤熟识专门学术的探究方法及技术;⑥对教育内容与方法,具有开发创新的能力;⑦对于教育组织,深入理解并有判断力;⑧具有教育者的责任感;⑨对于人格的陶冶,具有探究精神;⑩对能力的发展,愿意为此作出终生的努力。学者将理解和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教师基本素养的首要两点,可见认识学生对教师自身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认识学生是教师反思“学生观”的需要

学生观是对教育场景中的学生的认识,是对“人”的研究在教育场景中的具体化。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有自己表现为各式各样的学生观:如有的教师把学生看作为可以灌输知识的“容器”;有的教师把学生看成是可以点燃其头脑知识的火把;有的教师把学生比喻成动物,需要经常监督和看管;也有的教师把学生比喻成“蜜蜂”,需要老师把他们带到“繁花似锦”的地方采集花粉,酿造出优质的“蜂蜜”。

二、教育实践中的学生观更新

20世纪末21世纪,有学者通过对实践的反思和理论的梳理,提出在教育实践改革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观的几个基本问题作出思考与实践。

一是认识学生成长的主动性。主动性是针对人们在习惯上和实际教育中,通常把学生看作是接受教育的被动者和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者而提出。它承认,儿童作为生命体,“有着与生俱来的生命活力”,有着本能的主动性,儿童具有发展其主动性的需求和能力。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就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创建学生参与其中、对儿童主动发展具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儿童的主动性。

二是认识学生的具体性。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面对的对象都是群体中的学生。那就经常导致一个问题:在教师心目中,往往只有班上抽象的学生群体,但缺乏对个体学生的具体认识;或者只有个别的特殊学生,而缺乏对每一个学生独特性的尊重。学生之间是相通而不相同的,相互的差异性是学生个体成长不可缺失的资源。教育者要承认差异、关注差异。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各自的特长和个性都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

三是认识学生成长的综合性。学生的成长是生命体的成长,学生的状态是具体综合的生命状态。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除了语言、数理逻辑等学科智能外,身体动作、音乐、自然观察、人际关系等也是人类拥有的,并需要发展的智能。与之相对应的,学生的成长也是多方面的,不是简单地获得知识、获得某种情感的满足,而是满含着拓展知识、深化思维、丰富情感、锻炼意志等多方面的发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对学生交往能力、意志发展、创新意识、生涯规划等的全面培育,真正担任起“育人”的功能。

三、新型教师应采取的积极措施

在强国梦的召唤下、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们都需要改变、且必须改变当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学生观偏差问题。这种改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笔者从教师的角度来谈谈应当采取的一些积极措施。

首先,新型教师需要教师角色理想的重建。教师作为一个古老的职业,长久以来,就被社会寄予“师道尊严”的态度。社会上也习惯称颂教师是“蜡烛”“春蚕”“园丁”,强调教师的无私奉献的社会价值。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本身“缺乏内在的尊严与欢乐”。

其次,新型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全面认识学生观,离不开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等渠道获取教育专业知识。心理学对于更新学生观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例子来体现。如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发现,人们识记一篇学习材料,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的识記效果最好。

最后,新型教师需要反思实践,敢于开拓。“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观需要践行,教师要将自己在理论上的知识来指导实践。比如教师在掌握九大学习风格的理论后,更有挑战性的是要去践行。

我们身为教师,既是经师,又是人师,一定要好好育人。而育人的前提,就先要认识“人”,也就是要认识你的学生,了解你的学生和尊重你的学生。在今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成长为更优秀的教师,也可以通过自身发展来成就更健全、更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叶澜、杨小微主编:《教育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版。

[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猜你喜欢
学生观基本素养教育改革
探讨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的基本教学要求
电视法制节目的特点及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外籍教师课堂典型用语及其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措施背后折射出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孔子学生观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启示
戏剧导演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