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和兴 孙景根 朱卫军
近年来,上海人身边的公共绿地不仅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美,一些大型绿色景观带也成了摄影爱好者日常“打卡”的宝地。最近,我们3人就相约前往徐汇滨江大道寻找创作灵感。
说起这条沿江而建,全长3.6公里的“西岸文化走廊”,堪称上海工业遗存改造的经典案例。这里曾经有水泥厂、船坞、筒仓、机场等许多老旧设施和废弃建筑,一度显得极为破败。如今,经过精心设计和改建,并引入了一批文化设施,这里的许多“遗迹”焕然一新,成为极具特色的景观,造就了一处新地标。
其中最热闹的一段风景是“中国海事”高塔,它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高约41.2米,上部为观测区,分为3層,均为环形大面积开窗设计,当时用于海事瞭望、监控航道安全。如今该塔以上海市花白玉兰、中国传统瓷器和稻穗为概念,塔身表面用金属网架包裹,形态优美,极具动感。夜幕降临,塔身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海上廊桥又名“彩虹桥”,由4座经过除锈、打磨、加固、刷漆的卸船机组成,重现了工业码头的历史记忆。改造中保留了悠久历史的两座塔吊,晚间在灯光点缀下格外显眼。龙腾大道西面的攀岩墙吸引了许多青年和儿童玩耍攀登。
虽然谈不上一步一景,但不同的人与不同的景可以和谐地组合在一起,不同时间和不同角度取景,也会有不同的意境。在看似普通的城市景观中、在擦肩而过的人群中,寻觅让自己心动的那一幅画面,正是城市摄影的乐趣所在。从这方面来看,徐汇滨江大道对于摄影人来说堪称影像资源的“富矿”。经过连续数日的“挖掘”,我们都各有收获。
拍摄此类题材的作品,对环境光的把握和选择拍摄时段尤为关键。摄影即光影的结合,一般清晨与傍晚,也就是日出与日落前后是最佳时间,侧逆光效果会让画面有立体感,季节不同,光影、时间段也不同。一般来说,天黑前半小时,天空泛蓝,拍出的画面比较容易出彩。
(摘自《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