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力米提·买买提
【摘要】随着社会的持续性发展以及物理的持续创新,高中教育阶段物理教学课程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提高。在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之下,国内外大多数的物理课程都处于持续改革阶段,改革的重点便在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培养。对此,为了更好的推动高中物理教学发展,本文简要分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教育;教学策略
0、引言
创新教育对于任何教育均有显著影响力,客观角度来看,我国高中教育阶段物理教学水平相对比较差,其主要是因为物理并未纳入到应试教育考核项目中,所以在教学期间有许多的弊端与问题无法应对,在教学期间还有比较大的教育改革与创新空间,特别是在核心素养理念提出之后,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构架高效率、个性化以及开放性课堂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高中物理教师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此,探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显著教育价值。
1、改变课堂教育方式,激发学习积极性
按照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的创新和优化教学方式,例如借助任务驱动、微课教学、项目合作等教学措施,实现对学生能力的有效培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整体质量以及创新教育培养的目的[1]。下面以程序设计课程为例,简要分析创新教育的培养方法。
首先,在教学目标方面,需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作为主要目标,有意识的创新思维环境,并组织多种思维综合性活动,借助主动探索实现实际问题的解决;其次,在教学内容以及方法方面,可以结合实际的应用进行教学。例如,在高中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过程中,假设按照以往物理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进行统一性讲解,此时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无法理解,最终无法统一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因为教学模式固定且枯燥,所以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比较差。对此,便可以借助过山车的模具,在教学中借助展示过山车运动的规律,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想象与思考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进行讲解,并借助这一实验过程,让学生明确世界上哪些运动属于匀速圆周运动,促使学生可以借助思考实现思维拓展,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最后,在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之后,便需要按照不同的内容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改变语法或算法为中心的教育思维,而是以学生为核心、教师辅助引导的教学思维,引导学生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从而明确类似问题以及思维能力的应用能力。
2、突出教学趣味,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动力。在课堂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设计出兴趣更加强力的课堂教学方式,便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促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有效提高,并为后续创新教育的构建奠定基础。教师是否可以有效的引出课题对于后续教学质量的影响非常突出,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做好课堂导入的精心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2]。因为物理课程大多数内容都可以借助实验的方式呈现,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实验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一内容教学期间,可以借助易拉罐制作“水流星”的实验方式,并借助这一实验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强烈兴趣,从而保障整体教学质量与效率。
3、强化合作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合作属于基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相互补充、相互交流沟通的质量,可以挖掘学生的主体价值,更好的落实创新教育的构建目的[3]。在物理教学期间,教师需要采取组内异质与组间同质的分组合作原则,促使学生可以合理的划分到不同的小组并实现高效率的协作学习,同时小组之间的整体水平相近可以更好的保持合作学习以及小组竞争的合理性。在具体教学期间,为了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高度尊重学生的自主意愿,在自由分组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合作学习主题方面,教师应当是以“最近发展区”作为基础思路,综合学生的认知差异表现情况,以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促使学生可以合作交流。例如,教师可以提供导线、副线圈、电流表,同时提出问题“你能想到哪几种办法可以促使副线圈中形成感应电流”。因为具体方式比较多,此时便可以让学生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不同方式并分享经验,从而实现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达到创新教育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创新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将创新教育的培养落实在学生的问题分析、问题的解决能力的培养方面。在教学中,应当高度重视创新意识、探索精神以及问题求解能力的培养,并围绕着物理教学特征,做好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和改进,从而实现创新教育的持续性提高。
【參考文献】
[1]柳春光.高中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学递进策略——以“正交分解”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3(8):7-9.
[2]孙殿乔.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化元素的策略研究简[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31(14):111-112.
[3]顾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新课导入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14(23):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