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阿妮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改变其传统的教育模式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初中教育时期的重要课程,对学生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意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从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应用措施
本文将根据初中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作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且会结合当前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提出相应的看法与意见。另外,还会结合如何转变传统教学挂念、如何应用全新教学方法以及如何开展小组互动教学的措施对学生全面的培养与提升。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秉承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放置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上进行培养与引导。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且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加充足。因为当学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眷顾与关爱之后,其内心会产生一种与教师的共情心理。在这一心理的驱动下,学生自然会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由此可见,该方法是一个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交朋友的好办法,也是一个可以带动课堂整体教学质量提升的好措施。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问题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和互动频率,而且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期待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且会积极地的对其做出回应。比如,驾驶在对学生进行如何做人做事相关内容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思想品德等作为基础引导对其进行培养。进而通过提问来规范学生的认知观念和道德素养。如,教师可提问:“小王和小李两人有矛盾,但是有一天小王在放学的路上自行车坏了,此时小李刚好经过,请问,小李应不应该帮助小王一把?”此时,学生会综合教师说教学的内容对其做出回答:“应该对其进行帮助。因为矛盾是可以通过不断地接触化解的。而且这个机会也是促进小王和小李两人关系的一个契机。只要把我的好,两人必然会和好如初的。”
二、采用全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对课堂进行教学模式的创设和研究。并且要鼓励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主动地参与到其中,为教师建言献策。这样,教师便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学生的想法和学生所期待的教学模式。这对于改变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状况有著重要的促进意义。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学习热情的培养与带动。
例如:教师在开展课本的第一课时,可以结合“我终于进入中学了”这一主题对学生进行培养。在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并且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进入中学的理想、盼望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一个分析与讲解。虽然该方法从表面来看是一种“形式主义”,但是其本质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学生后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会无时无刻想到自己当初的规划,并且会不断朝着这一方向努力发展与提升。又如,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开展“道德普及”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举出相关案例与学生一起分析案例中的主人公和事件的关联性,并且指出其中的对与错,分析其中关于道德层面的内容。
三、开展小组互动培养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不仅能够让学生在长期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一个积极的学习习惯,还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这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且需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空间。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人生自强少年始这一内容的时候,可以先对学生分析什么是“自强”,然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分析所得的内容,对个人关于“自强”的表现作出讨论。此时,学生会在教师的鼓励下进行合作交流与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观点表达能让其他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将他人的意见与自己的观点融合在一起。在这一模式下,学生的不断交流也是学生之间思维不断摩擦与碰撞的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的一个想法变为多个想法,且可以让学生是个人认知变成集体性的认知。这对于开发学生的大脑,促进学生的学习效应,带动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自身发展息息相关,在实际的教育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还没有摆脱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没有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何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是相关教育人员值得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志荣.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6.
[2]符惠玉. 情景教学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融合[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