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布元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更强调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创新性,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从传统应试教育下的知识“填灌”、强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向现代化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一般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协同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这不仅需要教师改变教育模式,更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升级教育管理理念等等。基于此,笔者立足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教育管理改革问题展开探析。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研究
引言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便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1]”。小学是学生初入校园、展开系统性学习的初级阶段,具有奠基作用。为此,该阶段教学管理理念、模式及策略都应立足于生本理念上,以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做好教育管理的改革创新。為此,应认识到实际工作中存在哪些不足,如何采取针对性解决对策——
1、简析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教育理念创新性不足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合作愈发密切,社会竞争压力大,应试思维的影响依然存在。无论是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部分学校一味追求的更“亮眼”的成绩,这都让部分教师依然用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能力强弱的主要依据,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问题。
1.2教学方式刻板、定式
小学生仍以具象思维为主[2],自我约束能力欠佳,这便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机械练习、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例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依照千篇一律的方式进行授课,未考虑班级的学情,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区别等。这便造成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认为学习是无趣的、枯燥的。
1.3教育管理存在局限性
教育管理应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前瞻性,很多学校便将教育的定义局限于课堂教学之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家校共育问题、校本课程的开发等特色化教育的关注度不够,这便造成教师认为自己的课堂重难点知识讲解完,教育管理工作便结束了。因教育视野狭窄、管理的片面性,导致出现教学问题时,其采取的措施便缺乏适宜性。例如:信息时代下,小学生接触网络的渠道、机会更多,学生的自我分辨力又尚显不足,外加教师、家长的疏于管理和照看,往往当学生已经沉迷网络无法自拔时,才会发觉,其采取的方式也多为说教。
2、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的有效策略
2.1注重创新教育理念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应试教育注重学生更好的成绩,新课程改革并不是与其相悖。小学教育管理改革,针对的是应试教育中存在的不适宜地方,并非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全盘否定。例如: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具有依赖性的、对知识的学习多为虚拟的,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注重立德树人、知识内化己对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也便需创新教育理念——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做好教学组织者、观察者,以积极引导,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展开实践,使其在获取更好成绩的基础上,亲历知识的产生过程,更具学习的活动感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2.2全面升级教学方式
其次,在教学模式方面,应积极引入创新教学模式。例如: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升级,依据学科教学特点与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规律相结合,引入情境教学、生活化教学、任务驱动教学、课外实践学习、翻转课堂等,为学生营造生动而有活力的教学课堂,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其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建立其对学习的“好感”。
2.3不断加强师资建设
再次,打造一支精英师资团队。为此,学校可邀请教育专家、儿童心理学专家等到校指导,为教师提供更多进修学习的机会,促进其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授课能力。此外,还可运用信息化发展的便利,让教师进行远程学习。同时,还可组间校内的教研小组,选取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对教师的授课水平、管理方式进行评估,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例如:可举行教育管理工作的比武活动,对优秀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一方面汇集优质的教育管理理念、方式,促进经验共享;另一方面鼓励教师教学创新,不断提高其职业素养。
2.4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注重学校教育管理制度“顶层设计”的完善,应及时更新校园管理规范、促进教学管理的革新。此外,为了提升德育、美育、体能教育的发展,应注重开展多样性校园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可开设校本课程,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资源,让学生更加了解故土以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还可以定期举办校园读书会、设置家长开放日,运用家长职业优势、吸纳其意见建议,让校园活动的开展有声有色;还可以在校园运动会中,可加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民间体育项目等。此外,还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入专门人才,成立心理健康工作站,注重家校互通,促进科学教育理念分享。
3、结语
新时期不仅为教育教学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对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更是提出了新要求[3]。为此,应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转变教育理念、革新教育管理模式,在促进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过程中,完善教育管理体系、注重教研工作、鼓励教学创新,引导教师与学生构建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以教定学向为学而教的转变。从而,提高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科学性与全面性,为新时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邱志聪.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法的创新[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2019(7):1.
[2]丁立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分析[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8(11):5.
[3]孙琳琳.新课程改革形式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