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 邵振刚
伴随改革开放40多年,拥有对外双向交流历史传统与实践经验的广州志愿服务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面临体制政策亟待突破、指引有待逐步完善,“走出去”风险意识与相应管理不足,具备国际经验的志愿组织缺少等难题。未来如何抓住国家“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良机,进一步推动广州志愿服务国际化,以及结合广州特色志愿文化和志愿行动,吸引国际化和社会化志愿服务资源的有效参与,共同打造中国志愿事业国际化的“广州名片”,正逐渐成为政府、社会各方共同关注的重要命题。
作为全国首个独立承接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的副省级城市,广州从2007年起,先后派出68名志愿者援助塞舍尔,成为了广州志愿服务国际化品牌项目之一。广州作为国际商贸中心、国际金融都市和国际体育城市,每年承接各类国际性赛会、展览会等志愿服务工作,擦亮了“广州实践”国际名片。
近年来,除了最早由政府主导的海外志愿服务和国内举办各类国际性大型活动志愿服务之外,推动志愿服务国际化的另一股中坚力量也在广州市悄然崛起——这就是来自民间的社会组织和志愿团体。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本地民间志愿组织与港澳台、境外公益组织交流频繁,例如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志愿服务总队除了吸纳在穗外籍人士报名入队外,还多次举办香港义工社团、澳门中小学生义工团体来穗的民间交流活动,探索双方合作项目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在穗外资企业志愿者和本地公司的外国员工志愿者等群体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项目,直接促进自身与本地志愿者(义工)交流融合。例如达能(中国)广州公司志愿服务队联同集团各地区志愿队伍,从2015年开始持续开展社会关爱主题活动,联结公司供应商、经销商、客户和员工家属等社会力量,分别在中国20个城市开展志愿服务,带动更广泛人群参与。上述两种表现形式的主体在两个维度上,持续助力广州志愿服务国际化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志愿服务国际化进程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发展也面临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体制政策亟待突破,指引有待逐步完善
针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涉外志愿服务和国际化合作的开展,相关管理部门一方面尚未深刻认识到志愿服务组织是拓展民间外交的新力量,另一方面在体制和政策上也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志愿服务组织不清楚相关指引,可能出现违反相关涉外法律法规的不良局面。
笔者查阅《志愿服务条例》《慈善法》《广州志愿服务条例》等相关法律条文和制度规定,均未发现相关涉外政策方面的指引规定,亟待补充完善细则。同时,如何化解志愿组织在对外交流过程中服务的多元需求与现有資源难以匹配等现实窘境,需要广州在配合国家统筹行动的基础上,创新实践、探索顶层设计,促使针对性的指引出台并实施。
(二)“走出去”风险意识与相应管理不足
长期以来,广州以及我国各地大部分志愿组织主要在国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项目和活动,因涉外志愿服务活动而产生的风险和事故几乎为零。
但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化“走出去”志愿服务,因各国地域风情、政策环境各不相同,志愿服务可能面临政治风险、外交风险、安全风险、资源风险和文化差异风险等。对于习惯了国内开展服务的志愿组织来说,预防涉外风险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此外,全国志愿工作管理方、志愿组织中大多数没有专门设立针对国际志愿服务或“一带一路”的运作部门,广州市、区志愿者工作管理部门也没有对应的部门机构,相应的支持体系和组织资源亦有待加强。
(三)具备国际经验的志愿组织严重缺乏
在我国倡导“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大背景下,广州志愿组织“走出去”的成败关键之一在于国际志愿服务经验的熟悉程度。目前大多数志愿组织缺乏国际化认知,能兼具中国特色并主动开展国际化志愿服务的组织凤毛麟角。因此,广州市志愿服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国际化发展,是广州志愿组织从小到大、从国内组织成长为国际性组织的重大举措,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智力支持和不同层面的条件配合。
让广州成为中国城市参与志愿服务国际化合作的典型示范,为广州城市形象赢得国际赞誉,为中国政府国际形象加分,需要广州市内的志愿服务组织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
二、广州志愿服务国际化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完善涉外志愿服务政策,加强志愿项目国际化培育
从长远发展目标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视角,可以考虑在国家政策层面对志愿服务国际化给予更多保障。尤其是要帮助有国际志愿服务意愿兼具一定美誉度的志愿组织在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发展援助、人道救援、关爱帮扶、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社区发展、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合法身份,为“走出去”提供法律基础。对正在建设“志愿者之城”的广州市而言,建议可在地方政策文件中,适当加入推动志愿服务国际化的相关指引条例,明确在穗开展国际化志愿服务的主体责任与权利、对开展国际化志愿服务的本土志愿组织提供政策支持等内容。同时,在广州志愿服务系列法规细则中,补充具体条款规定,让广州以及中国志愿组织成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广州乃至中国志愿服务的国际化魅力。
项目运作是集结志愿组织资源并承载组织使命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志愿服务目标的真正体现。对于广州国际化志愿项目的培育,一方面可在城市、涉外企业、媒体等不同维度进行宣传,给予相应的外部环境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广州志愿组织自身加强项目策划、实施、管理、评估、传播等环节的能力建设,更好适应国际公益事务需求,努力向国际化志愿组织的目标推进。广州每年举办的社会组织公益创投、益苗计划(市赛)和志愿服务交流会,建议可针对性设置国际化版块,增加国际类别项目,不论是面向“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项目,还是在穗实施的“引进来”项目,亦或相互融合的国际项目,都可以在此系列平台上展示。
(二)提升志愿组织参与国际化发展的能力水平
第一,加快完善组织内部管理结构。深挖和吸纳具有国际公益志愿服务经验、拥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员或专业志愿者加入组织管理层。其中,成立于1995年的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作为国内知名志愿组织之一,可以在现有基础上,专门成立促进广州志愿服务国际化发展的内部机构,致力“志愿花城”国际化的引导、管理工作,探索目前广州志愿服务国际化的具体难题与解决方法。
第二,持续从项目运作、资源链接、成员培育、协作传播四个角度加强“内功”。在对外援助服务背景下,开展当地特色、中国风采、岭南风格的各类国际志愿服务,彰显中国志愿者、广州志愿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推动社会建设的重要价值。具体做法:一是在现有广州“志交会”对外服务项目和外方在穗实施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创立“花开国际、花城世界”专项版块,遴选并给予相关项目种子资金扶持,同时鼓励广州志愿组织根据自身情况开展具有国际化元素的服务项目;二是主动链接在穗外资企业、领事馆的资源优势,以及羊城志愿服务基金会、文化体育类基金会和外向型本土企业的各种资源,统筹兼顾广州志愿项目国际化发展与合作的长效支持机制;三是借力志愿服务健康发展的新要求,对有意向参与国际化发展的广州各类志愿组织进行成员培育工作,逐渐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及执行力的志愿组织队伍,在“走出去、引进来、融合性”三个方面持续发展成员规模;四是积极横向联系省市外事部门、国际性基金会、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组织、华人社团和海内外媒体,共同传播广州志愿服务国际化的创新实践,在国内外打造广州志愿者的“好友群”,争取更大范围的工作支持和传播涟漪效应。
第三,通过“外引内联”方式,加大“一带一路”志愿服务研究和专业志愿者培训工作。吸收国内外杰出志愿服务人才,促进广州志愿服务组织人员具备国际化综合素质,保证参与“一带一路”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和规范化,为国际化志愿服务储备人力资源。具体可以在广州志愿者学院、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培训部、广州义工联会员部等研究与培训机构,开展志愿服务国际化专项调查、课题研究、人才培训、课程开发等工作,为广州志愿服务国际化项目与参与“一带一路”中国志愿者提供持续性智力支持。
(三)借力出境旅游规模效应,创新志愿服务国际化路径
随着我国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境旅游持续成为休闲热潮,国家旅游局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1.5亿人次中国游客和超过2000亿美元的旅游消费,同时还将吸引沿线国家8500万人次游客来华旅游,拉动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随着合作不断深化,旅游交流规模还将进一步增长。
国内旅游和出境游市场的高速发展,为中国具有志愿者身份的旅游者提供了机遇,广州作为中国出境旅游重要客源的城市之一,在此热潮下,可以为旅游志愿服务贡献自身力量。
广州从事出境旅游的企业,可以在组织出境旅游团的同时,适当联系旅游目的地志愿服务机构,包括联系中国驻外公益志愿服务组织代表,发挥当地官员、社会名人、华侨华人、公益社团等群体的影响力,开展一系列具有当地特色和发展需求的志愿活动。这一方面需要与海外的专业公益组织、志愿团队、出境旅游企业对接协作,在旅途中加入公益志愿服务活动环节,丰富“公益旅行”元素,为扩大中国广州志愿者正面形象提供实例,传播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互友好的信息;另一方面也需要广州志愿服务国际化发展的管理机构与省市旅游局、旅游企业携手合作,相互配合、相互影响,更好地迈向国际化发展。在此过程中,不可忽视志愿组织负责人、职业导游等关键人物的带动与引领作用。
广州旅游者也是广州志愿者。出境旅游者一方面可以在旅游行程中,开展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将中国特色、岭南风格的志愿项目及相关公益志愿组织推介给沿线国家民众,为广州志愿服务在“一带一路”沿线宣传推广扮演“民间交流大使、花城使者、花城益士”的角色,这不失为广州志愿服务国际化的新选择,也是过往2010年“广州亚运志愿信使”、2017年《财富》全球论坛“财富志愿信使团”探索做法基础上的2.0版实现路径。同时,“广州实践”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以及未来中国志愿服务“一带一路”发展路径提供了创新实践参考。
另外,众多的旅游网站开始涉猎志愿者出境旅游业务,每年招募数以万计青年前往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1-8周的短期志愿服务旅游或义工旅行,这些趋势动向,应引起广州及中国志愿服务国际化研究者和管理者的重视。广州能否借鉴公派留学生模式并适当调整,由志愿组织、爱心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费用,选拔并资助一批青年志愿者到广州的国际友好城市开展志愿项目,在国际化文化交流、公益服务等方面发挥现实作用,积累更广泛的海外志愿服务经验,持续创新“走出去”服务内涵,这需要更多的探索勇气和实际行动。
(四)依托岭南文化历史优势,发展志愿文化國际化建设
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提出鼓励私营部门、民间社会、慈善团体参与国际合作,这当中除了“走出去”国际化志愿服务行动之外,公益文化、志愿文化的交流合作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另外,2018年5月,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针对深化人文合作交流等五大方面提出了39条具体工作措施。这对于具有地理位置优势的广州来说,需要抓住传播岭南文化的契机。一方面,可以积极动员广州志愿者支持“一带一路”沿线、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等“走出去”,传播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另一方面,基于不同国家背景的志愿团队在穗服务的现实情况,持续推进志愿文化“引进来”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文化交流活动。以志愿服务文化建设为基础,促成多元文化在广州、全国乃至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总而言之,广州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城市,必须要抓住机遇,借此加快推动花城志愿服务国际化速度,创建志愿服务国际合作示范项目,建立志愿服务国际合作机制,加强志愿组织国际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国际化志愿服务整体水平,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国际化迈向新的发展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