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莲莲
珠玑巷,位于中国广东省北部的南雄市,属梅关古道一段。从秦代开始至20世纪初粤汉铁路开通之前的1000多年里,珠玑巷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联系的最主要通道,大量中原移民经过这条驿道进入岭南地区,并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在珠玑巷聚族而居,然后再向珠江三角洲、港澳、海外等地区继续迁移。从这里走出去的广府人在千年的实践中创造了以粤语、粤剧、粤绣、岭南画派等为代表的广府文化,极具地域特色,堪称经典。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已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旋律,“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再次将文化传承创新放到突出位置。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府文化迎合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散发出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在传承过程中,广东省广府人珠玑巷后裔海外联谊会(以下简称“联谊会”)无疑是广府文化卓越的发扬者。
1995年,在知名爱国人士霍英东、马万祺等人的倡议下,联谊会的前身广东南雄珠玑巷后裔联谊会在南雄市落地,以“弘扬祖德、维系桑梓、增进情谊、发展经济、振兴中华、造福社会”为宗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团结凝聚海内外数千万广府人,深耕粤北沃土,造福地方百姓。为更好地传承广府文化、团结海内外广府人,2008年6月23日,联谊会迁址广州,2012年更为现名。二十四年精耕细作,联谊会承载着黎子流、梁广大、雷洁琼、吴桂贤、高祀仁、欧广源、朱小丹、汤炳权、马万祺、何厚铧、吕志和、李兆基、何鸿燊、郑裕彤、利国伟、李东海、区宗杰、余国春、霍震霆等老一辈领导的艰苦付出和亲切关怀坚毅前行。如今,联谊会理事遍布广东珠江三角洲以及港、澳、台及海外地区,已成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及较大影响力的非营利性、联合性的社团组织。
近日,本刊记者专程拜访广东省广府人珠玑巷后裔海外联谊会,让我们跟随联谊会的工作去追寻广府文化发展创新的足迹。
举办广府盛会 增进民族凝聚力
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珠玑巷移民的姓氏有176个,家族达797个,南迁海外各地后裔总人数约6000多万人。特殊的历史经历催生了广府地域浓厚的姓氏文化和华侨文化,也塑造了广府人坚毅开放、包容并济、敢为人先的精神。正是这种文化和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广府人勇于拼搏、开拓创新、团结族群、重视乡谊。这些品德共同凝聚成强大的合力,展现出广府民系独特的风骨。
联谊会自创会以来,始终将弘扬广府人精神、促进海内外双向合作作为自己的事业和责任,赋予广府人精神、举办世界级广府人盛会就是强有力的见证。
2012年,聯谊会与来自粤港澳、海外五大洲33个广府人社团的88位侨领在签署《举办首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倡议书》之际,提出“广府人精神”。在联谊会的章程中,广府人精神被赋予这样的定义:“慎终追远、开拓奋斗、包容共济、敢为人先”,短短十六字精准地总结出广府人的气节和胆识。
2013年11月13日,在联谊会、广州市侨办、广州市侨联的共同主办下,第一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又称“世广会”)在广州隆重开幕,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位政界领导、优秀企业家、歌手、演员等代表们共聚一堂,见证这一盛大的历史时刻。大会以“世界广府人·共圆中国梦”为主题,历时三天,相继开展了“广府文化论坛”“南雄市旅游投资环境推介会”、评选表彰“十大杰出广府人”和“十大杰出广府青年”、广府传统艺术品展、“广府风情”摄影大赛、参观考察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果、文艺晚会、珠玑巷寻根谒祖八项活动,最大程度地展现了悠久深远的广府文化。值得注意的是,由联谊会组织编纂出版的《广府文化大典》也在本次大会上惊艳亮相。
继2013年后,2015年第二届世广会、2017年第三届世广会先后在珠海、江门两地成功举办,三届大会共聚集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的7800多位广府人来粤交流,共话情谊。第四届世广会将于202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联谊会将全程提供支持和帮助,相信这场在异域举办的盛会将别具风采。
传承广府语言 促进湾区融合
粤语,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其根源于古代中原雅言,含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同时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语言。粤语的发展与岭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至今已逾3000年,并通行于广东、广西东南部、海南省的部分地区,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大洋洲、欧洲、美洲、非洲等华人华侨聚居区,是广府文化的载体和广府民系的认同标志。
随着时代发展,东西南北汇合交融,促进这一古老悠久的方言在历史更替中传承,在时代发展中创新,是联谊会的责任和使命。
2018年,对联谊会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由联谊会、广东珠江广播电视频道历时3年精心筹备和策划的“超粤未来”——2018粤港澳中学生广府话大赛在广州隆重举办。赛事依托广府文化,中学生为赛场上的主角,以个人才艺表演、广府语言文化答题等形式,把广府文化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赛启动后,先后在广州、佛山顺德、肇庆、澳门、香港五地举行海选赛、晋级赛和决赛。联谊会创会会长黎子流、广府民俗专家梁谋、粤语相声传承人陈坚雄、著名节目主持人李静雯、粤语相声泰斗黄俊英等人士均为这场盛世空前的广府话大赛出席助阵。
举办赛事不仅是传承广府话的重要载体,更是粤港澳三地促进情谊、共话发展的良好契机,毫无疑问,以粤语为支点,以青少年为主力,撬起粤港澳文化交流互动的杠杆,具有深远的意义。联谊会将不懈努力,把大赛打造成粤港澳首个广府话赛事品牌。
创新广府乐韵 倡导时代审美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州,参观了粤剧博物馆,总书记对粤剧的发展寄予厚望,希望广州人民将粤剧越办越好,讲好粤剧故事。粤剧又称“广府戏”,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流行于珠三角、港澳及海外华人地区。粤剧轻快流畅、新款善变,享有“南国红豆”的美誉,2009年,粤剧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粤剧发展进程中,先后涌现出薛觉先、马师曾、唐涤生、红线女、白燕仔等一批优秀的粤剧表演家,他们的作品糅合时代特色,在粤剧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长久以来,联谊会为南国红豆粤剧的传承和发展倾注力量,注入时代之风,促使其迈向更为广阔的舞台。
2014年,由联谊会组织举办的大型经典古装粤剧《魂牵珠玑巷》在珠三角各地相继演出,该剧讲述了南宋时期珠玑巷老百姓和胡贵妃之间发生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表现了岭南人的开拓精神和壮烈情怀。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魂牵珠玑巷》继在珠三角等地表演大获成功后,还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将南国民众的风骨气度以戏剧的形式展现给北方观众。
同年12月,联谊会与广东粤剧院主办的“广府粤韵传京城——新编传奇粤剧《白蛇传·情》”在中国评剧大剧院成功上演。《白蛇传·情》在传统粤剧基础上融入新的编排手法,将小青、许仙等剧中人物特征结合时代微调整,通过细腻的表演为观众呈现一场视觉盛宴,给人以清新、唯美、时尚之感,获得广大年轻人的喜欢,无疑是粤剧传承创新的代表之作。
多年来,在联谊会的努力下,不仅一些粤剧经典作品吸收时代元素迸發活力,许多粤剧演员专场演出会、粤剧书籍也纷纷发展起来。“李池湘从艺三十年专场演出”“桃李芬芳满园梨——谭佩仪90寿辰师生名曲欣赏会”“郑培英新书《梨园情未了》”等粤剧和书籍作品相继问世,联谊会资助的《花月影》《刑场上的婚礼》两部经典作品近几年公演更是达500多场。
2017年12月,联谊会在粤剧艺术博物馆北岸办公区建立了约800平米的广府人联谊基地,基地集联络联谊、广府文化展示和办公为一体,在联谊交流的同时推进包括粤剧在内的广府文化的传播交流,进一步扩大粤剧的影响力。
弘扬广府美德 真情回馈社会
广府人自古就有乐善好施的传统,如今,岭南地区已经成为中国慈善事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慈善组织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广府人的聚居地广州也被评为善城。“慎终追远、开拓奋斗、包容共济、敢为人先”的广府人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勇往直前。
在新的历史时期,联谊会抓住机遇,践行“推动扶贫与公益事业发展”的慈善理念,设立文化教育慈善基金,不忘故土,积极为粤北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尽心尽力。
24年来,联谊会对韶关市和南雄市的教育捐赠款项达2.5亿元人民币,仅南雄市就接受珠玑巷后裔援建中学16间、小学108间、幼儿园2间、乡镇卫生院2间、市(学校)图书馆3间、敬老院3间、艺术团2个,援建和改造采茶剧团、体育馆2间,捐赠图书及一批教学设备,捐赠奖教奖学、资助贫困学生、校庆捐助等资金。同时,珠玑巷建设捐款达1.3亿元人民币,在珠玑古巷有37个姓氏纪念馆进行了修复和建设。
2015年,联谊会与广州技师学院以“传承广府文化、培育优质英才、实现精准扶贫”为合作目标,联合开办广府班,打造“助学广府青年”慈善项目。广府班全额资助省内广府人聚居地区生活困难的初中、高中毕业生到广州市技师学院学习三年,就读期间,学生除学习专业的知识技能外,广府文化和广府人精神的传承也是其必修的课程,力争将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的高级技能人才。
多年来,参与“‘珠玑寻根’广府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关爱困难失独家庭活动”“弘扬广府人精神主题活动”已成为学生们的自觉行动,一批批学子也饱吸广府文化和广府人精神的营养后走向社会,创造价值。2015年至今,已有来自广州、湛江、茂名、阳江、韶关、佛山、清远、中山、云浮、肇庆等40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广府班圆梦。
联谊会还定期组织广府班学生参加“关爱失独家庭”慈善项目,带领学生前往粤北、粤西和肇庆等广府地区上门慰问失独家庭的老人,陪老人聊天,鼓励他们坚强乐观、积极面对生活。2015年至今,联谊会组织“广府班”师生400多人次,走遍韶关、清远、云浮、肇庆等地山村乡镇,上门慰问失独老人,投入资金逾600万元,帮扶1800多户次失独家庭。“助学广府青年”项目和“关爱失独家庭”慈善项目已成为联谊会的两大品牌慈善项目。
我们乐见,联谊会在广府文化传承发展的道路上继续披荆斩棘、敢为人先,浇灌文化长青之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