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优化策略

2019-09-10 07:22李豆豆杨斌
职业时空 2019年6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互联网+

李豆豆 杨斌

摘要:“互联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促使肩负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职能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也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通过探讨“互联网+”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影响,构建“互联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M2EC模式,结合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技术,提出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优化策略,以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互联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对于产教融合的理解,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陈民伟(2017)认为产教融合是一个融合了教育系统和产业系统的有机整体。罗汝珍(2017)认为,产教融合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其推动职业教育与社会、产业等各主体合作,共同开展教育、生产、服务等活动。曹晔(2018)认为,产教融合属于上层制度建设,是一种体制机制的设计,它重新设计了国家教育改革与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并且有效地整合了教育及社会资源,优化教育和产业的配置,进一步实现了教育和产业的双提升。

从文献中可以看出,产教融合是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社会活动。但目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也存在一定的困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师资队伍信息化素养不高,教学评价手段传统片面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使用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技术,构建“互联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M2EC模式,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完善的优化策略。

一、“互联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价值分析

(一)“互联网+”产教融合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技术可以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对接,有利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过程更具动态适应性和过程优化性。

首先,“互联网+”有利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在“互联网+”背景下,产教融合各主体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及时了解社会产业变革对人才质量规格的新要求,进而对人才培养体系做出调整,开展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构建动态化课程体系,提高教育水平和能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其次,“互联网+”有利于提高产教融合度。产教融合云服务平台,可以极大地促进产教的沟通协调、资源共享、联合培养等。“互联网+”的用户思维、共享思维等有利于产教融合各个主体建立更深层的战略合作关系,整合不同教育机构、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势,突破办学壁垒,共同培养人才。

最后,“互联网+”有利于促进企业、学校、学生等主体更好地发展。对企业来说,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各种产教融合平台,不仅可以直接参与学生管理,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目标,使学生更符合企业需求,还可以提升企业形象,拓宽企业未来发展道路。对学校而言,互联网使学校管理更方便,能够有效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提高学校影响力。对学生来说,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采用产教融合的模式,能够学到与专业相关的技能知识,并有效提高技能转移能力。除此之外,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多样化、便利化的学习资源,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互联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互联网+”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促使肩负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职能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也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第一,“互联网+”能力本位和工作本位的课程体系。近年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互联网时代要求手脑并用,追求能力本位和工作本位,传统的课程体系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人才能力的培养要求,新兴产业的兴起要求职业教育密切关注,及时设置相关专业,调整已有专业,构建合理专业体系。

第二,“互联网+”智能化、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如何应对互联网对教学管理模式颠覆式的创新,实现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目前,职业教育在学生管理方面,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学生主体需求关注少,教学管理方面,教学模式仍传统单一,课堂讲授为主,课堂缺乏趣味性。“互联网+”时代也是大数据时代,使教育监控体系变成基于全样本、源数据和关照产教融合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体系,而原有教育管理手段与社会发展现状严重脱节、校外教育管理困难等问题的存在,期待更完善的教育管理模式。

第三,“互联网+”综合化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作为人才培养环节的反馈调节机制,在学习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互联网+”的个别化与个性差异特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理念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目前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手段落后,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综合客观的评价。

第四,“互联网+”高信息化素养的师资队伍。“互联网+”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对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也更加重视,但目前很多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不高,能力不足,无法很好地利用互联网进行授课也不能更好地对学生实施有效引导。

二、“互联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模式建构

“互联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不仅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简单应用,也不仅是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单纯建立互联网平台,而是将互联网思维渗透到市场、学校、企业、社会、政府等主体中,推动这些主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思维的转变与进步,从而进一步将互联网的创新本质融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并且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充分依托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技术,发挥企业的技术与平台等资源禀赋,将企业融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互联网+”的快速反应和信息匹配能力,开展企业岗位需求分析、课程与教学内容分析、人才培养规格分析等,打破教育与产业之间的物理边界,推动校企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信息传递,协同育人。因此,构建M2EC(market to enterprise and college)模式,对“互联网+”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如图1)。

“互联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M2EC模式是指在“互联网+”背景下,市场主导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信息流、资源流以及供需结构等,依托互联网平台,通过信息技术聚合分散分布、数量庞大的市场需求,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人才需求资源库,为企业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培养计划等指导方向。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与学校依托互联技术,共同建立互联网平台,对自身数据资源进行松绑。其中企业高度参与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在互联网平台上提供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求信息、行业信息等;学校发布本校的科研成果、人才培养计划等,将信息发布在互联网平台上,走向融合、共享、连接,促使碎片化信息整合,通过互联网的快速反应与精确匹配能力,将企业与学校的供需进行对接,融合成为适用于实际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过程中,结合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适度更新,学校对目前的人才培养计划等进行调整,再次发布到互联网平台上,形成更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展开循环。在这一模式中,“互联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共享共治。在这一模式中,学校与企业处于双主体地位,共同享受多方资源,参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以此改善传统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处于从属的弱势地位,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程度的双赢。

第二,开放高效。“互联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M2EC模式体现的是一种开放的格局。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实施过程中,市场处于主导地位,使学校与企业明确市场刚需,二者针对市场需求实施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使资源、信息、产品、学生等实现无缝对接、高效交流,打破了信息等在市场、不同企业、不同学校、不同地域间自由流动的物理边界,为劳动力市场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进一步促进企业、学校的共同发展。

第三,多维互联。传统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尚未突破现实条件的掣肘,存在“科层制管理”模式,科层制管理的特征之一就是行政部门主导管理活动,社会公众被排除在管理之外。在传统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制定、实施过程中,学校处于主导地位,在行政力量的指导下依照经验、社会热点等设置专业,信息传递较为封闭,企业及市场需求不能有效传递到学校,导致学校、企业、社会依照不同主体形成“条块分割”的管理架构。而M2EC模式则将市场作为主导,企业与学校将资源开放共享,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传递优势,实现人才培养的跨界融合,推动企业、市场、学校、社会等主体多维互联。

第四,创新驱动。“互联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现了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技术对人才培养格局的整体提升。一方面是在人才培养的信息搜集、资源分配、信息传递等领域进行技术层面的创新,并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使用智慧教室、教学软件、网络课程等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教学方法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为创新的分享与开放提供了可能。创新理念和创新技术通过互联网进行广泛传播,使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更新,推进产教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生态集群。生态即多样、多元、共享、融合等,集群即聚集、综合、高效等。“互联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M2EC模式使用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思维,将人才培养过程中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进行连接,实现信息和资源等的共享、融合、联通,促进人才培养过程及培养手段的多元化、多样性,形成“互联网+”下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生态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走向生态化道路,促进可持续发展。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改善传统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中信息、资源等点状分布特点,构建平台将各种资源聚集,促进人才培养整体呈现更完整的综合性特点,更高效地解决人才培养问题。

三、“互联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优化策略

针对“互联网+”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多方面的影响与挑战,致力于树立新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理念,将时代变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从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技术两方面构建更适合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提高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质量。

(一)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包括多种核心要素,主要有用户思维、爆点思维、迭代思维、产品思维、痛点思维、流量思维等,针对“互联网+”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影响与要求,主要从用户思维、平台思维、迭代思维入手,提出相应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优化策略。

1.以用户思维为中心,构建对接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互联网思维主张用户至上,以用户为中心。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中,企业与学校属于相对意义上的用户,互为对方的用户,相互服务。因此,在体系建设中,积极融入互联网思维方式,将用户思维渗透其中,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将产教双方的碎片化信息进行分类聚合,建立动态管理与预警系统,对双方需求进行预测与监控,打破传统的企业、学校内部的自循环封闭模式,相互推送精确的需求信息,主动对接市场需求,在满足市场、企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对接型人才培养体系,丰富体系架构,使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满足多方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灵活运用平台思维,建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云服务平台,打造多边共赢的产教融合生态圈。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与学校运用平台的思想,通过平台运行规则、运行机制对人才培养建设进行方法上的创新。在建设云服务平台过程中,市场将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融入平台信息,企业主动参与课程建设、专业设置、教材开发等学校活动,将自身需求、资源、信息等与学校、市场等实现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资源孤岛”局面,构建成聚合多边主体需求、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生态圈,逐步建设成一个专属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云服务平台,实现平台上人才培养体系设计的变革。

3.重视迭代思维,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迭代思维是一种持续改进的质量理念,它包含创新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也体现出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因此,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要针对新时代学生特征、教学类型、教学手段、教学特点等不断改进人才培养理念,顺应新时代教育發展趋势。除此之外,将迭代思维融入构建的互联网平台,从以学生为本出发,对实际运行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持续性的改进,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从量变到质变的根本性变革。

(二)互联网技术

1.运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并高效使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大数据库。大数据库的建设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带来多方面的变化:一是基于互联网平台构建的人才库、信息库、资源库,整合各项信息资源,打造信息网络超市,有利于打破企业与学校的物理边界,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禀赋,有效收集多方信息,对人才培养计划的完善提供更优质的资源,引企入教,推动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二是大数据库的建设推动了人才评价方式的变革,促使评价依据更加科学、评价内容更加多元、评价应用更加便捷。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评价,可以摆脱经验主义、主观评价、唯分数论的传统评价方式,依托大数据库,收集学生考试成绩、情感倾向、心理测验情况、实践能力等数据,从而推动学生评价的多元化、综合化、丰富化。除此之外,数据库可以即时向学校、企业、家长推送学生评价信息,分析学生表现,针对学生问题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完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学生也可以通过数据库对企业、学校、教师进行评价,使学校、企业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改善,以此推动多方共同进步,实现评价的内涵式发展。

2.运用互联网技术,更新原有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应合理使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智慧型教室、实验室、实训室,打造智慧型校园。教学、实践过程中使用多种仿真教学软件,提高学习的实效性;使用教育类网络游戏,寓教于乐,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将教学、实践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学生管理、教务管理、后勤管理等管理领域的一体化,实现学校管理的智能化、网络化、便捷化,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充分享受“互联网+”带来的技术红利。

3.运用互联网技术,变革学习方式。在“互联网+”的支撑下,移动终端、互联网等融入到学习者的日常生活中,传统的学习方式有了根本上的变革。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中,要鼓励学习者使用网上课程资源,如MOOC、微课、可汗学院等,通过网络课程资源的应用,拓宽学习者视野,对个人知识体系进行完善与补充。网络学习方式的广泛应用,有利于突破传统学习中的时空限制,帮助学习者拓展学习资源的获取渠道,学习者不再束缚于简单的课堂讲授之上,学习方式得到合理迁移,学习方式完成从教师、学生面对面交流到线上线下结合的转变,结合互联网技术,努力打造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内容(Anything)、任何方式(Anyway)、任何角色(Anyone)的“5A”的学习环境,增强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

“互联网+”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充分结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互联网+”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有利于学校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紧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对接,帮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更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陳光锋.互联网思维:商业颠覆与重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  陈民伟.产教融合理念的认知和实践——以厦门华夏学院物流工程专业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9(02):183.

[3]  罗汝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价值判断、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25):49.

[4]  曹晔.关于新时代产教融合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8(18):5.

[5]  南旭光,张培.“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6(08):8-12.

[6]  欧阳日辉.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技术革命如何孕育新型经济社会形态[J].学术前沿,2015(05).

[7]  郭大林.从“数字化”到“互联网+”:城市管理的多元共治之道[J].求实,2018(06): 74-84.

[8]  周伟.地方政府间跨域治理碎片化:问题、根源与解决路径[J].行政论坛,2018,25(01):74-80.

[9]  秦虹,张武升.“互联网+教育”的本质特点与发展趋向[J].教育研究,2016,37(06):8-10.

[10]  李法勇,真溱,汤珊红.迭代思维在知识服务产品化中的运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37(01):11-13.

[11]  过文俊,邓宗俭.教育网游—网络游戏发展新思路[J].西部论丛,2009(04).

[12]  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互联网+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