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是高中英语课程的重要模块之一,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传统的命题作文已向融阅读与写作于一体的读后续写作文转变。这样不仅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还能打破学生的僵化思维,培养他们灵活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本文着重探讨,高中英语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启示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开展读后续写的作文教学活动。
【关键词】高中英语;作文;读后续写;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王艳,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在高中英语作文教学中,采用“读后续写”教学策略,不仅可以平衡学生较弱的产出能力与理解能力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凸显语境作用,激发学生的表达动机。同时学生在“读后续写”的过程中,可以理解文章内涵,并且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参照语言样板,强化逻辑构思,不断地进行创造加工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实现原文与续写的巧妙衔接。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句法表达能力。加速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二语习得进程。
一、读后续写的理论背景
“外语写长法”是由王初明教授所提出的,其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续写,以此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读后续写能力。学生在读后续写时,首先要阅读一篇文章,在理解的基础上领会文章的主旨,然后根据自己的词汇和句法知识来展开合理的联想,续写出逻辑构思清晰,情节发展引人入胜的短文。这样有助于开拓学生的作文视野,培养学生的作文思维,发展学生准确提取信息的能力。从而在作文读后续写实践活动中加速学生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习得进程。
二、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读后续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给文章材料作文,”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文本,仔细阅读,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构思故事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节,从而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高中英语教师采用作文“读后续写”教学策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所写的文章更具有真实感,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英语作文综合素养。
1.阅读文本,揣摩文意。韦特海默曾经说过:“要想实现有效输出,就要不断进行有效输入。”“原文”是学生“读后续写”的前提和保证。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首先诵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厘清文章中的主人公(Who),事件(What),地点(Where),原因(Why),时间(When)以及事物发展过程(How),从而为之后的读后续写活动做好准备。同时学生在诵读全文时,不但可以形成语言直觉思维能力,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合理的推断情节发展,而且很好地开发和训练右脑,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反复的诵读全文,增强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性直觉,促进学生从感性上,从直觉上,从整体上去认识,去体验,去占有名篇佳作的精髓,主动地消化和吸收,提高写作水平。比如:在执教《The wonderful world of pigeons》时,文章围绕“鸽子”进行叙述,聪明的鸽子不仅在古代被人们当作传递信息的“使者,”它们从不迷路并且总是可以找到回家的路,而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鸽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被军方用来传递信息,挽救了很多士兵的生命,甚至帮助赢得了一些重要的胜利。我让学生先诵读一遍文章:1.让他们找出文中的主人公(Who),2.鸽子可以传递信息的事件(What),3.传递信息发生的时间(When),4.传递信息的地点(Where),5.传递信息的原因(Why),6.传递信息的过程(How),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生词或难词,如compass指罗盘,很多学生读到这个词的时候就卡壳了,此时学生读懂文本语境很重要,Pigeons appear to have a compass inside them that…表明鸽子自身具有什么,而后文that tell them which way is north.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鸽子體内似乎有一只罗盘,告诉它们何处是北。”从而这个单词的意思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脑海中,文章的整体大意学生也懂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意识到生词或者难词需要根据文本语境去推断,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整体意识,”明白文章的所要表达的意思。
2.头脑风暴,擦出火花。头脑风暴法是由奥斯本所创的,它强调发挥个人的智慧,任思想自由翱翔,想得越多越好,不受其他人的观点所左右,不作评论。使创造性的思想火花发出耀眼的光辉。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进“头脑风暴法,”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不断地进行思维方式的互动,为后续的英语写作积累更多的灵感。在课堂英语写作活动中,学生有时往往不知如何下笔,思维无法集中,导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而学生的纸张上依然空白一片,针对这一课堂现象,教师利用“头脑风暴法”化身为听众,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协作,交流学习,从而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完成合情合理的作文“读后续写”学习任务。比如:在教学《The wonderful world of pigeons》这一节时,我重点围绕最后一段中的“compass”进行构思,让学生想一想文中所提到的鸽子体内的“指南针”在鸽子的哪个部位?对于这个开放性的问题,我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把自己所想到的看法都可以表达出来,而且在他们表达的时候,我以一个听众的身份进行仔细聆听。其中有一位学生说道:“我认为鸽子体内的‘指南针’位于头部,因为一项研究表明,在鸽子的颅骨下方的前脑中具有0.1微米的针状磁铁”。他发表完看法后,其他同学受到了启发,并开始表达自己的看法,阐述相应的理由。一时课堂上的气氛活跃极了,每个学生都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的观点,并且还伴随着一些肢体语言,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写出不同部位的“compass”的运作过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头脑风暴法”的有效性,学生在表达观点的时候,不仅可以启发他人的思维,点燃他人思想的火花,而且还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锻炼学生积极发言的勇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源自原文,发挥想象。狄慈根曾经说过:“原文为续写提供了框架,续写是原文的投影。”只有符合情节发展的“续写”才是最令人信服的。由此可见,高中英语教师在指导学生“续写”时,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前后事件的逻辑关系进行叙述,这样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文章的紧凑度,还能逻辑清晰的阐述文本主题,勾起读者阅读的兴趣。然而语言并非构成逻辑的根源,恰恰相反,语言乃是由逻辑所构成的。因此,高中英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逻辑,提炼精准的语言文字描述,使语言表达更具有感染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篇全局意识,”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比如:在执教《The wonderful world of pigeons》时,学生通过粗读和精读可以清楚地知道鸽子具有聪明,记忆力高,方向感好的特征,于是在续写活动中,我让学生围绕鸽子的这些特征来展开丰富且合理的联想,想一想二战中的鸽子是如何来识别方位呢?其中我班李成同学在续写时表现的很是突出,他以原文中描写鸽子的特征为依据,讲述了鸽子是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识别方位:“Pigeons have the ability to discern their nest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When the pigeon flies to a strange place, it can estimate the height of the sun at noon by measuring a small part of the sun’s position, and put it with itself in the last time in the nest. See the height of the sun, it is speculated that it is in the south or north side of the nest area, and finally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the east and west by measuring the orientation of the nest area and the moving area.”李成的這一描写既符合原文的背景,又能在理清文章逻辑关系时,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赞美鸽子的特征。在他的启发下,其他学生开始修改续写不合理的地方,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学生在本节课程的学习中,明白“续写”并不是漫无目的地随意发挥,而是要忠于原文,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高中英语作文读后续写对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学生不仅要读懂字面含义,还要理清文章的脉络和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顺着文章思路,根据线索,发挥想象,对其后的情节进行合理的预测,并用英语表达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不断地构建有效课堂,并且提升作文读后续写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