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传播与融合,足球文化的传入促使我国加深对足球的重视程度,将其纳入中小学体育教学之中。农村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开展迫在眉睫,继而本文采用多种方法对“校园足球”在农村中小学开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对“校园足球”在农村中小学的开展进行全面的、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校园足球;农村中小学;必要性;可行性
引言:
足球运动从其出现发展至今,被人们誉为“世界第一运动”,以中国足球运动发展现状来说,中国足球正是因为基础薄弱,相关人才缺乏,所以才出现当前的衰弱状况。近几年,中国政府与专业人士都发现了这一问题,不断提出解决措施希望提升中国足球水平,从而提出了足球入校园的模式。特别是在近些年校园足球措施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国务委员对其提出看法:足球的培养从娃娃抓起,要切实地展开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为足球发展储备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校园足球”在农村中小学开展的必要性
1.农村地域广,学生多
中国有着地广人多的地理特点,而农村人口更是占据多数。虽然就现阶段农村教学条件有待提升,并不是特别适合足球运动的开展,但是农村中小学有宽阔的场地,且生活内容相对单调。而城市地少人多,并且价格高,没有那么多的场地建设足球场。因此,农村中小学有着场地优势,能为学生的足球运动提供良好的场地支持。
2.农村开展校园足球要求低
从国外足球运动的普及程度就可以知道,足球的条件非常低,可以说几乎没有,因此一些人认为足球是最为廉价的运动,只要一个皮球就能进行。农村地广人稀,想要找一块空地可以说轻而易举,待中小学学生找到一块平整的空地,只需给他们一个足球,学生就能愉悦地玩耍。
3.农村学生家庭特点
当前数据分析中,笔者发现广阔的农村区域内,5至16岁的中小学生虽然有着更为广阔的天地、更加自由的实践、更加清新的空气,可以充分地容纳他们无忧无虑的玩耍。但是,实际上农村中小学学生向往着足球,只在电视上看见过足球,也从来没有经历过。此外,农村家长每天要忙于务农,从而疏于对孩子的管束,孩子们有大量属于自己的时间来运动。足球运动的普及,可以组织这些孩子来踢球,在锻炼身体的基础上,又能防止他们去进行危险的活动,为中国足球的发展培养储备人才。
二、“校园足球”在农村中小学开展的可行性
1.多渠道筹措经费
校园足球运动的进行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中,就提出国家体育总局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拨出转款支持校园足球活动的进行。但是由于城市数量多,這批转款可谓是杯水车薪,而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中的数量更是少得可怜,甚至可以说没有。针对这一情况,需要有具体的措施进行资金的筹集。这样,对于农村中小学学生来说,能为他们建立很好的足球场以及购买好的足球,这些孩子就能树立好奋斗目标。除此之外,国家部门可在各大媒体报纸上进行广告的大企业着手,在足球上印制企业名称与标志,以广告费中的部分资金购买足球,随后将足球赠送给农村中小学,不仅是对企业政策上的支持,还是对农村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的支持。
2.提高舆论引导
良好的氛围对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是尤其重要的,更不用说在广大农村区域,消息渠道封闭,对足球的了解程度与关心程度远低于城市的情况下。基于此,各地教育部门需要加强与新闻媒体之间的合作,对农村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案例进行分享,形成正面的舆论导向以及社会氛围,从而为农村校园足球活动的进行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在宣传渠道较为统一的环境下,校园足球的开展,教育局可针对性地设立足球专栏,宣传地方中小学足球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以及比赛状况。
3.提升政府的重视程度
“校园足球”在农村中小学中的开展如若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那么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就被赋予了新的动力。在政府支持的基础上面向社会的资金筹集,同时借用相关升学、奖学金的设置来鼓励农村中小学学生投入到足球运动之中。例如,在某地的中学中,学校建立了足球训练基地,政府每年为当地足球事业的发展拨款100万元左右,从而将打造中国足球强县作为目标,并设立足球专项经费,资助中小学开展足球训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校园足球的开展还未有丰厚的底蕴,可以说是正处在打基础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农村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能推动我国足球事业发展。同时,还需要根据我国国情对校园足球的普及程度进行推广,加强学生、教师对足球的重视,并将农村作为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地区。充分利用农村土地广阔,学生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特点,不断实现青少年足球运动竞技水平的提升,实践我国足球运动整体水平的提高,为我国足球竞技培养优秀的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光. “校园足球”在农村中小学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 考试周刊,2011(41):133-134.
[2]马安武. “校园足球”在农村小学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7(2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