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课导入的常用方法

2019-09-10 21:26魏明明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

魏明明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艺术的开始,它虽不是教学主体,但好的导语是课堂艺术成功的开始,它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切入主题,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遨游。因此地理新课的导入成为优化课堂结构关键的一环,现在结合本人在地理教学中粗浅的经验,浅谈地理新课导入的常用方法。

一、复习导入,承上启下

学习要“温故而知新”,由旧知识引入新的知识,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运用此方法导入新课,关键在于找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它们的结合点。通过精心的语言组织,使导语成为联系新旧知识的桥梁、纽带,从而自然过渡到新课的主题。如在讲述初中地理第三册“中国地形概况”时,可以先由学生回顾在世界地理学过的有关地形的知识:①什么是地形? ②地形分为几种类型?③中国地形概况怎样?而后引出学习新课题——中国的地形。这样导入衔接自然,水到渠成,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

二、开门见山导入,切入主题

开门见山导入这种方式比较直截了当,这种导入的方法常被许多地理教师所采用。它是在上课开始时,由教师直接阐明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以及教学程序,从而更为简单扼要切入主题,明确学习目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立刻对这节课心中有数,可以及时调整好心态。如在讲述初中世界地理第一册“大洲和大洋”时可以采用直接导入:目前,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存在着生物,有我们人类生存,我们人类是生活在陆地上。但有人说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因为如果我们从太空俯视地球,地球表面有71%被海水覆盖,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大洲和大洋”。

三、设置疑问导入,开启思维

思维永远是从疑问开始,所谓“多疑善问,增长才智”。因此提出问题,设置疑问也是一种很好的课堂导入方式。如初中地理第一册“地形的变化”,可以这么导入:第一步提出问题——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了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海洋中的生物为什么会出现在“世界的屋脊”呢?第二步得出结论——地形是不断在变化的,这样就进入了主题。

四、教具导入,直观形象

地理教具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力,以及提高记忆地理知识的效果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采用教具直接导入新课,能及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情绪。如用地球仪导入“地球”这一节,用地形模型导入“陆地地形”,用中国的地形模型图导入“中国的地形”。再比如讲初中地理第二册“美国”时,可以直接展示一面美国的国旗来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可以说既直观又形象。

五、谜语导入,趣味横生

谜语是我们人类智慧的结晶。倘若能巧借谜语来导入新课,将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智慧,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习“地球仪”有关知识时,可先设置谜面:“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不要看它个子小,载着大江和高山。”其谜底就是“地球仪”,由此引入新的课题。再比如上“地图”时也可采用此种方法导入,谜面为:“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采用谜语导入新课,关键在于教师平时对这方面素材进行积累,再加上教学时合理地应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诗歌导入,创设意境

诗歌是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思想的结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哲理性,不仅能给人一种语言美的享受,而且里面还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若能运用好诗歌来导入新课,将能够创设美好的意境,吸引学生去探求知识。如可以用“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写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作为导语,带领学生来学习“中国的旅游业”。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情景,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比如可引用“雪山连绵,冰川纵横”“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来导入初中地理第四册“青藏地区”这节课;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来导入“地球的运动”。

七、历史典故导入,情景交融

在讲“黄河”这节课时,可借用大禹治水的故事导入: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因而流芳百世,這里的治水就是治理黄河。如此导入生动有趣,情景交融,又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意味深长。值得一提的是,应用的历史典故内容要贴近主题,能自然地链接到主题,切忌牵强附会,同时还要充分挖掘故事中的思想教育内容,做到一箭双雕。

八、时事新闻导入,贴近生活

在讲授国家地理或者区域地理时可采用这种方法。比如可联系最近的新闻广播、报纸、电视报道等内容导入新课,用“克什米尔地区”引入“南亚地区”,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对抗”引入“西亚和北非”,用“布什和克里竞选总统”引入“美国”等的学习,使学生感觉地理学习时刻都在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九、数据导入,有理有据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之一。运用统计数据来导入新课,能开宗明义说明问题之所在。如在学习初中地理第二册“俄罗斯”这节课时,可先列出数据: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1700多万平方千米)是俄罗斯。如“我国的人口”的教学时,也可先列出2000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21%。一组数据能说明问题,又能导入新课。

十、乡土地理导入,通俗易懂

乡土地理知识是学生耳闻目睹的本地区的地理知识。如果能把乡土地理知识和教材二者紧密结合起来,融入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知识里面,将会完善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这种方法经常通过比较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如中国地理“台湾省”一节的教学,可以通过讲述闽南地区的方言、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地理知识,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东南沿海还有哪个地方跟闽南的这些地理特征差不多?这样就可以顺畅地连接到新的课题——台湾省。

总之,导入新课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重在用得“巧、准、新”,力求因课而异,有所创新,避免弄巧成拙,拖沓冗长,喧宾夺主,要充分发挥导语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画龙点睛的作用。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学生
欢乐的课堂
赶不走的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写话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写字大课堂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