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斌
摘要: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为了达到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目的,在大中城市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这样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土地紧张的局面,同时也能够提高人们的居住舒适度。在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中,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是一项非常常用的技术手段。在高层建筑中应用框架剪力墙施工技术能够有效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并且施工材料能够得到相应的节约,还能够有效降低工程的投入。所以相关技术人员要对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这样才能够促进高层建筑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框架;剪力墻结构;建筑施工;技术
一、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的特性
第一,框架剪力墙结构,关于框剪力墙的结构体系,实际上就是把框架结构体系利用钢筋混凝土墙板的形式来进行有效的代替。对于建筑内部应力荷载来说得到了更好的承担,同时对结构体系水平力也起到了更好的控制效果。钢筋混凝土墙板具有较大的水平力以及竖向力,原因都是刚度较大的框剪力墙造成的。建筑体系中广泛应用框剪力结构,可以将空间整体性有效的呈现出来,棱角或者外露梁绝对不会出现裸露的情况,有了这样的结构体系,对于室内装修布置都有很大的优势,同时让住户的定制需求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目前高层建筑住宅体系使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就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第二,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墙体本身就具备形式有所不同的两种抗侧力结构,而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后,就产生了承载力极好的结构形式。与传统的框架形势相比,不同之处就是当框架剪力墙处在底层时,它本身将呈现较小的位移现象,按照相应的弯曲线可以进行变形,都可以很好的承受大部分水平力。对于高层采用的方法则完全相反,伴随着外侧趋势的影响,本身呈现的位移也在不断增大,但框架在这个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趋势则是内收的,这样以来,框架拉剪力墙就可以直接变形,并且变形形式为剪切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框架不仅要承担来自荷载的水压力,同时还要负担剪力拉回的水平利用。
二、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特点解析
(一)受力特点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整体构成较为简单,其中包含剪力墙与框架两部分,其水平承受能力较高。框架若出现弯曲,框架剪力墙结构也会随之发生适当变形,可以有效避免出现位移问题,即使出现位移问题,位移的幅度也很小。相比于传统的建筑结构会具备较强的优势。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外侧部分,可能会在部分结构中出现较大的位移情况,但框架剪力墙结构可以发挥其内收作用,剪切方向会对形变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将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项目时,框架剪力墙结构可以有效承载建筑外部的荷载水平力,还可以同时承受剪力墙拉回过程中产生的水平力。由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具备这种受力特点,可以将框架剪力墙结构与地面视作为互相垂直的悬臂梁,变形的状态为上方较大、下方较小。
(二)抗震特点
在使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将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作为基础,充分明确框架与剪力墙结构的刚度比例,从而加强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整体可靠性,可有效提升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能力。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系统进行合理设计,才能设置科学的建筑抗震等级。
(三)刚度特点
通常来说,框架的受力反应与剪力墙受力反应会基本一致,若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基底部分弯矩超过20%,框架的刚度也会出现变化,可以将这种刚度特点作为基础对抗震等级进行合理设置。若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弯矩超过80%,框架的整体刚度就会下降,在这时需要对框架剪力墙整体结构进行强化,才能提升减震效果,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三、建筑工程施工中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方法
(一)混凝土施工剪力墙结构
在浇筑混凝土于剪力墙结构上时,应用的操作手段多是一次性浇筑施工模式。必须应用达到C6级别强度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并且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高强混凝土施工要求。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杂物和积水是一定不能在钢柱内的混凝土表面出现的。为了有效避免混凝土粗骨料在自由下落的过程中产生弹跳,对接头的质量造成影响,应先浇筑一层水泥砂浆,并且强度等级应该与混凝土相同,厚度在100~200mm之间。模板内部有着互相交错形态的钢柱、梁筋以及柱筋,使得相互间唯有极少的孔隙。故而在进行分层下料作业时,应当控制高度低于500mm,此外,还应用长插入式的高频振动器在混凝土进行定点、垂直振捣。
(二)剪力墙结构的钢筋施工
在钢筋施工阶段应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由于剪力墙结构主要包括钢筋与混凝土,在对钢筋进行设置的过程中,钢筋的分布密度较大,用量也十分巨大,经常会发生错位、位移的情况,因此需要对钢筋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在对钢筋各个节点进行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对钢筋的位移现象进行严格控制,应在柱筋部分设置若干个定位箍筋框,还要在墙体部分设置水平方向与竖向的梯格筋。施工人员可以利用实体放样的形式对定型模具进行制作,可以有效避免钢筋出现位移问题。将放样模具进行一比一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少施工误差,增强钢筋工程的规范性。另外,在钢筋的各个阶段部分由于设计要求原因,会使用不同型号的钢筋,对于直径较大的钢筋一般都会使用冷挤压套管进行处理,对于直径较小的钢筋可以使用闪光对焊的施工工艺进行处理。在将全部的钢筋连接完成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检查,从而加强每一个衔接点的稳定性,为后续混凝土浇筑施工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三)转换层施工
为了能够将转换层施工质量进一步提高,应该进行混凝土连续浇筑施工,粱侧模板与粱底模板共同组成了转换层支模系统,并且21cm的胶合板是粱底模板的最佳选择,梁侧模板与梁底模板所用的材料和规格都相同。梁侧模板对建筑工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对建筑自身的安全性造成了较为直接的影响。一般将门式组合钢架作为建筑梁底模板的竖向的支柱框架,而后用方木将其托起,方木规格为100mm×50mm,建立门架时,两个相邻门架间距离500mm左右,此外还要思量梁板的方向与长度等因素。在连续对模板浇筑混凝土时,会对粱侧模板造成冲击力与压力,为了避免高压挤爆模板,应该提前加固处理。
(四)施工剪力墙样式的模板时,应当先设计模板,而后再开展模板工程的施工
一般来说,外墙的模板相较内墙的模板要短250mm上下。此外,在进行施工时,模板应当紧贴已浇筑好的墙面砌体,然后在与模板有接触的地方用海绵进行有效粘合。在浇筑楼板混凝土时,应当使用短钢筋头调整和控制位置,防止内墙模板与外墙内侧模板产生位移。施工时要将模板的位置调整合理,避免浇筑完成的混凝土楼板构造遭到冲击或破坏致使楼板出现裂缝的情况发生。吊装前,要刷涂隔离剂于模板之上,倘若模板被雨水淋湿,则应当进行二次涂刷,唯有如此方可以使模板的拆卸难度得到有效的降低。
四、结语:
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被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广泛应用,会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与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做好施工准备,将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贯穿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全过程中,从而加强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蒙光大.建筑工程中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34):40-41.
[2]陈育仁.浅析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