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圣婷 马国华
摘要: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他们既肩负着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使命,同时也体现和充实着高校立德树人的价值内涵。在新媒体环境下,师德师风建设的本质在于协调高校青年教师文化认同与学术思想认识的内外因素,核心在于通过思想建设塑造教师职业角色的社会定位及自身个体的职业素养。从日常思政工作来说,具体表现为教育引导、机制构建、环境塑造与自身建设四个维度。
关键词:新媒体:思政工作: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
一、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现状
近年来,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高校教师在道德品质与思想观念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通过媒体的传播和放大甚至影响到了教师这一职业在社会舆论中的整体形象,影响到了高校立德树人的价值内涵。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打造一批道德高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而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政工作,无疑有其切实的意义与价值。
首先,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扩张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极大地改变了青年教师所处的社会环境。利益主体多元化、组织形态多元化、组织性质多样化的新情况逐步从社会行业渗透到企事业单位乃至高校,随之而来的是西方文化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渗透,西方自由民主生活方式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影响较大,大部分高学历的青年教师都拥有海外求学或访学背景,西方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多多少少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影响。少数青年教师对社会缺乏正确的认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
其次,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推动着高校各项改革走向深化,从现行高校的干部、人事、教学和科研制度上看普遍存在着“重业务、轻政治”“以工作代替政治学习”的倾向。在竞争激烈的今天,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使部分青年教师认为必须拥有高职称、高学历、教学科研过硬,才能在高校立足,与其花时间在“虚”的政治理想上追求,不如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笔者认为可以以师德师风建设为中心,结合学校党建工作与高校学科建设的客观条件,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思政建设在工作思路上可以凸显以下两个抓手:
(一)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高校的社会功能在于教学育人、科研创新与服务社会,可以说高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人”来展开的。因此,党建工作最核心的工作思路应该在于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对学生,要服务促使其成长成才;对教职员工,要服务保障其发展。将广大师生教职员工的根本利益视为学校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然会实现党群一体,互相促进的思政建设新风貌,助力各教学基层单位中心、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机制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与科研的第一线,基层工作在高校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面临着利益矛盾与改革发展不相适应的种种现实困难。基层党组织要想在青年教师队伍中充分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必须把工作的重心定位在服务与支撑上,讨论并确立需求牵引与问题导向的对接思路,这种新型的工作机制将会打破基层党建工作理论先行的固有模式,“党内人员有感受,党外群众有认可,中心工作有体现”充分凸显了这一工作机制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二、在党建工作引领下以师德师风建设为中心,推动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的新思路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培训。在青年教师的入职培训中,师德规范是重要内容之一,意在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现结合人文社科在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进程中独特的学科优势,就尊道崇德,尝试梳理教师道德与党建工作相輔相成的互动关系如下:
教育学家陈桂生认为,教师道德首先应具体划分为师道与师德两个层面。涉及教师教育价值追求与敬业精神的范畴,谓之“师道”;专指教师行为准则或准则要求指导下的具体行为,谓之“师德”。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诠释了当前以伦理学视角拓展教师道德的新范式:内在美德与伦理规范。
对于学校而言,青年教师的思政工作,可以从教育引导、机制构建、环境塑造与自身建设四个方面展开。
(一)以师德师风建设为中心,拓展青年教师思想教育的内涵。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与引导。“教师自已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培养,在多大程度上是这种教育和修养成为自己的财富,他就只能在这样大和这样多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培养和教育的影响,而且必然会发生这种影响”。由此可知,对青年教师的理论教育和价值引导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逻辑起点。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也是引导青年教师思想文化乃至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其次,具体详明的职业道德规范可以为初入职场的青年教师提供切实的行为典范。再次,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助可以疏导释放青年教师群体普遍存在的负面情绪。最后,弘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优秀的师德传统,也是当前思政工作的内在要求。
(二)进一步优化青年教师队伍的管理机制。青年教师思政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积极探索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必然能发挥其保障作用。正如罗尔斯所言:“离开制度的公正性来谈个人道德的修养与完善,甚至对个人提出严格的道德要求,那么,即使本人真诚相信和努力奉行这些要求,充其量也只是充当一个牧师的角色而已”。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学校健全夯实人力资源体制机制层面的设计与运作。
首先,学校需要持续稳定地对青年教师进行科学高效的职业培训。其次,师德建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还需要学校完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这也是《关于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明确要求:“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再次,强化激励机制也是合理有效的措施之一。学校对激励机制的建设需要从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两方面人手,显性激励在于薪酬待遇、奖励补贴的提升,隐性激励在于职称晋升和学术发展的引导。
(三)以地缘历史文化为契机,通过新媒体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以广东为例,广东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毗邻港、澳,得风气之先,19世纪末至20世纪就引入西学,创办新式学校,近代史上许多新思想是从广东兴起的,许多革命是从广东出发的,广东也是对外开放时间最长、接触西方文化最多、经济实力雄厚、绅商力量强盛、文化最开放的省份之一。因此,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更为活跃,且更容易受到欧风美雨的洗礼,更自由开放。因此,如何利用广东特殊的地缘和历史优势,探索适合的方法途径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现实需要,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要求。高校基层教学单位在持续稳定的运作过程中,必然有其具体的社会文化环境,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抓手,也可以提升青年教师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首先,我们需要破除传统思政教育中说教型的思维定势,把握青年教师的时代特点,贴近他们的精神风貌,以此为基础规划活动方式,基层教学单位教师党支部中的老教师、骨干教师可以利用支部活动、工会活动等形式与青年教师进行交流谈心,从生活上关心、科研上支持、工作上指导,用他们的言传身教感染和帮助青年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其次,重视校园和学院的文化环境建构,以文化人,让青年教师有归属感并能参与其中,可以促进学校师生思想道德和理论素养的提升。而这种人文环境,也可以反哺成为影响青年教师接近党组织、靠拢党组织的强大外部力量。
最后,人尽其才的和谐工作环境能够充分激发青年教师的职业潜能。青年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他们渴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成就,渴望实现自身的意义与价值。可以适当引入沙龙、讲座、小型讨论会、研讨会、青年教师论坛等公共渠道与途径,使这种心理需求,转化为加强学科建设与自身道德修养的内在动力,其关键,就是工作环境氛围的激励与引导。
青年教师思政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全从师德师风这一前设主线而来。在当前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之下,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社会和高校需要对这一人群倾注更多的关心,避免让他们陷入利益和道德的两难选择。作为践行以人为本的主体,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以契合新時期青年教师的群体利益与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