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城市”理念在城市设计中的实践

2019-09-10 07:22刘旭东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风貌桂林文旅

刘旭东

摘要:从山水城市的内涵中汲取城市设计的思想,将山水城市的理念和低碳发展的目标相结合,在桂林万达文旅城的规划设计中以“山水城市“为切入点体现地域特色,在城市设计的空间布局,慢行交通、水环境以及建筑风貌等方面展开分析进行“山水城市”的探索。

关键词:山水城市;地域特色;文旅城;低碳

一、山水城市理念的意义

(一)山水城市的理念

钱学森教授在给吴良镛教授的信中说 :“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立了山水城市的概念。山水城市的理念其目都是人類创造的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统,是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对人居环境的探索。

(二)山水城市与城市风貌

中国进入快速的城市化阶段,原有城市的山水格局被破坏历史遗存被忽略。 “城市文脉”遗失,许多城镇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魅力,形成千城一面的现状。山水城市”是在现代规划理论和建设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以民族文化为内涵,尊重特定的城市地理环境条件,创造与环境和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间。

(三)山水城市与低碳城市

城市无序扩张,由自然环境“低碳”演进为人工环境的“高碳”。而带来的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矛盾日益突显。因此“山水城市”思想,就是为了解决现代城市发展中日益严重的人地危机,将“低碳”与“山水”并重融合,就是把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与中国特的山水城市的精髓有机结合。

二、项目概况

(一)山水桂林

桂林城市兴起于秦始皇统一岭南开辟的湘漓水路漓水西岸的岩溶盆地中。为岩溶地貌,多石灰岩峰林和孤峰,漓江及其支流穿流其间, 使桂林拥有甲天下的山水风貌,在2000多年城建史中桂林的城市格局始终以其生态本底为依托,城市生长顺应自然山水环境特征进行城市空间形态的布局,以延续山水环绕、自然融合的城市风貌。

(二)项目现状

桂林万达(融创)文化旅游城位于桂林市东南方向,与园博园相邻。前往阳朔的必经之路桂阳公路在基地西侧通过,基地东侧是雁山河谷区。规划基地地形为喀斯特地貌,周边山丘起伏,中部为平原。现有村庄大部分位于冲积平原和山脚下,沟渠、丘陵和山峰景色优美,也提供了良好的观景点。基地地貌犹如一幅画卷般沿项目南北长轴展开。

(三)山水万达(融创)城理念

近年来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桂林城市更新与扩张不可避免于山水资源及空间环境的压迫和挤占,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山水本体,也破坏了以自然山水空间形态为依托的城市风貌。

因此桂林万达(融创)文旅城的规划建设,不仅仅满足文化和旅游的功能,更要体现传统文脉,展现山水桂林风貌和低环境影响的要求。尊重自然山水,保护山水资源,延续城市原有的山水特色空间格局、自然人文要素与空间肌理。运用城市设计手法,对文旅城空间结构、强度与建筑高度进行控制,以及对文旅城轴线等结构性要素、轮廓眺望体系、特色风貌体系等方面提出优化与控制引导要求,将其融入山水,形成鲜明地域特征。

同时山水城市的精髓与低碳城市的思路是一致的,以山水现状格局为基础所塑造的规划结构、空间形态、道路交通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风貌也为项目建设和运营低碳的实现在总体规划层面上打下基础。

三、设计分析

(一)规划形成

规划概念的形成源于于基地的自然环境意向,规划的起点把山水环境看作整体,将文旅城按照动静、私密与开放等多方面因素在自然山水空间形态的基础上划分为功能完善的多个组团, 分别设计完善各组团自身的功能空间形态,最终再以慢行交通为主的道路体系和景观水体以现状保护的自然风貌为基础将各功能组团有机联系为一个整体,规划思路上形成了师法自然的逻辑结构。

(二)功能空间布局

可以说本项目所要解决的关键就是与山与水的关系。

问题一,场地的可持续性以及承载的历史文脉被依赖于自然山水环境,如何减少建设所带来的“现代化”元素将喀斯特地貌、水田、人家的山居风光破坏。

问题二,水文问题,场地东侧大埠河水量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枯水期经常断流,场地内低洼处在暴雨时节也面临洪水安全威胁,场地消落带高差较大,垃圾、杂草,不仅造成景观破坏,而且为人们亲水、游水带来障碍。

建设项目主要分为商业展示中心区、主题公园活动区、星级酒店区及公共停车服务区,其中商业展示中心区属于高密度开发区域,设置于用地西侧桂阳路的临街位置,公共停车服务区设置于用地最北侧,目的都是为了减少交通、等对场地内自然基底的破坏。主题公园活动区设置于场地东北侧,结合喀斯特地貌的环境建设特色的主题娱乐项目;湿地星级酒店区结合场地内水系采用自然布局融入山水的方式位于场地南侧。滨水低密度商业和景观带串联场地内多个功能区域。

通过对自然山水的合理利用与构建形成所谓“城在景中,景在城中”意境。让场地内的山水本身形成生态系统,构成了特有的自然和谐美。尊重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场地内现状的田园,农庄布局山顺应自然界的阳光、风力、气温和湿度的自然特征,它与气候协调,形体与空间也较和谐。给规划、建筑设计和环境配置等以启示。规划结合自然地形和局域气候的生态空间形态,尤其酒店群建筑背山面水的布局夏季可形成良好的通风,避免阳光直射,减少辐射热;冬季可阻挡寒冷的北风,获得更多日照,以实现冬暖夏凉和节能降耗的目的。

场地东侧的大埠河为良丰河一级支流,水文特征不能满足文旅景观水体需求,区域上与大江水库和在良丰河引水沟通水系,同时依据场地内汇水分析规划景观水体约570亩,平均水深1.2m,增加场地内的蓄水能力。建设项目布局综合利用了景观水体这个巨大的热汇区域,提高场地内水安全和复合生态系统安全同时宜人的微气候,多样性的自然生态景观,也使滨水地区建筑与环境的观赏性与游憩性统一。

相互连接的自然生态系统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流域和绿化区域形成良好整体减少热岛效应。水系和绿道好比主动脉血管,通过这些主动脉的流通和更替保持生态系统的活力与多样性也成为自然减碳机器。

(三)慢行系统

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的良好接驳是实现道路交通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依据《桂林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8-2030)》,桂林轨道交通2号线北起灵川南至雁山万达(融创)文旅城,分别在桂林枢纽站与1号线、桂林西枢纽与3号线实现换乘。实现与城市交通枢纽的无缝衔接。

文旅城在基地北部规划3500个停车位、在轨道交通站和展示中心之间规划小广场实现城市交通与慢行交通进行转换。慢行系统的核心目标应是打造与风貌、景观休闲、旅游以及商业紧密结合,将各类人群吸引核连通,让文旅城魅力流通起来。

在商业区内,组织步行动线能够保证人流被有效集中在步行街区,能够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促进商业行为的活跃。酒店区内步行是保证安静与私密的最好方式,实现大多数区域内内实行人车分流模式,机动车被限制在住区地面出行。在景观区域,交通主要以步行与自行车骑行为主,按照保护、舒适和乐趣三大主要原则提出构建以人为本的人行道、广场、滨水道、酒吧街及街景设计,步行系统的设置紧密结合场地内的自然地貌。加强游客与建筑、街道、文化的对话。

(四)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采取多中心、多轴线、多视廊的设计思想,考虑地块沿快速路桂阳路的城市立面考虑,将主体商业万达茂,及主题酒店,作为地块标志性建筑,控制在25-34m,为地块最高建筑物。其他地块结合山体及水面关系,由高到低,形成层次跌落的空间形态。沿水系及山体交汇处,布置建筑及景观节点形成分散且有序的建筑及景观序列。沿桂阳路有多处开敞视觉空间,将基地内景观与城市相互渗透,尊重城市视线通廊。

建筑空间组合要求小、散、隐 和显山露水、情景交融的空间环境。建筑空间组合将地块通过廊道及水系分解,再优化各地块内建筑形态,柔化大型建筑,细化小型建筑,使其融入山水大背景中。

旅游小镇以室内乐园为背景、室内乐园以山体为背景。构成与山水环境融合的建筑外部空间,山体背景线的呼应和协调的天际线。利用自然山水条件造景及借景,以自然式布局为主要的布局形式。

(五)民族特色的绿色建筑

在兼顾生态节能原则和建筑美学原则的基础上,建筑设计要注重体现建筑的地方性特征,在建筑布局、形体、朝向、自然通风、采光、材料结构等方面实现经济、生态、环保、节能目标。

桂林建筑文化深受桂西百越土著文化圈、桂东汉族移民文化影响,独具特色。旅游小镇建筑风格借鉴兴坪古镇建筑风貌,利用廊桥、飞檐等元素和色彩体现地域建筑特色。

酒店建筑群建筑采用大屋顶的形式,饰以壮族铜鼓、壮锦等浮雕图案凸显建筑的雄伟古朴及浓郁的壮族特色,建筑造型上轻巧通透降温问题——遮阳、隔热、通风。建筑造型上轻巧通透,有效地降低能耗。

室内乐园建筑体量较大,借助建筑屋顶立体的结构形式,设计城市屋顶绿化,高低落差组成城市梯田绿色形态。形成桂林龙脊梯田意向与区域的山体环境融合。将桂林的九马画山融入建筑立面,灵动简约,远观建筑,犹如一幅幅中国古代的水墨画,形如群山、古树,矗立于绿水青石中,游人流连于室内乐园的外部空间猶如徜徉与漓江。

四、结语:

城市规划设计中运用“山水城市”的规划理念,其目的是为了创造更适宜于人类生活的人居环境,山水城市依据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营造城市是科学技术和文化遗产有机融合,是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的理想样本,是中国城市快速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途径。

猜你喜欢
风貌桂林文旅
深度拓宽文旅融合边界
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
桂林行
包裹的一切
文旅地产 破局模式
文旅地产或将逆风飞扬
乐!乘动车,看桂林
库车城市风貌
新休闲主义风貌
泥火的实验和表达理念的个人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