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防部门应急救援工作研究

2019-09-10 07:22孔庆岭
今日消防 2019年6期
关键词:应急救援要素机制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各类突发性事件日趋频繁。消防部门作为应急救援的基本力量,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消防部门应急救援工作的现状和问题,以此为应急救援提出科学和合理的建议。这对全面提升消防部门应急救援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一定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消防部门; 应急救援; 要素; 机制; 体系

1   问题的提出

在防控突发性事件形势日益严峻的条件下,预案完善、体制合理、机制科学的应急救援格局逐渐成为防控突发性事件工作的核心内容。因此,我国消防部门需要抓住提高应急救援效能的关键问题,通过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不断提高突发性事件的防控能力。

应急救援过程中的管理网络要比一般组织结构复杂,要确保应急救援管理网络的有序运转,必须有合理的运行机制作为支撑,从而使体系内各子系统和组成部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具体而言,应急救援运行机制是指为确保应急管理中各构成要素以及子系统的有效运行而形成的系统结构和运行机理,应急救援运行机制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制度化原则,应急运行机制必须做到主体、内容和程序都有制度保障;二是科学性原则,应急救援结构设计以及运行程序都要符合科学规律的要求;三是系统性原则,应急运行机制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以系统整体的优化为目标,协调各机制相互关系,使运行过程有序进行;四是动态高效原则,应急救援本身的性质决定动态高效原则的重要性,我们要根据突发性事件的生命周期,科学和合理设计应急救援运行机制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任务以及每一个过程,以实现应急救援过程的动态高效运转。

2   我国消防部门应急救援现状及问题

2.1  预案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应急预案是为了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性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规范突发性事件应对活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汶川地震以来,以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修订为开端,现有的预案体系开始了以系统化和操作化为主要特征的战略转移。目前我国各级和各类应急预案已经形成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体系。根据“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我国各级消防部门也构建了系统性的预案体系。然而我国消防部门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首先,应急预案的原则性太强。应急预案往往原则性的内容较多,缺少操作性的内容,难以在具体的应急救援工作中发挥指导性作用。其次,应急预案之间兼容性不足。当前多数应急预案往往建立了一种框架性规范,预案层次之间、类别之间以及同一层级内部和同一类别内部各方案之间面临着诸多矛盾问题。最后,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不当。一方面,预案多注重于理论方面的表述,缺少有计划、有步骤的演练工作,造成了预案与实践难以有机统一;另一方面,低阶应急预案对高阶应急预案的过度仿效,导致应急预案难以与应急救援过程相结合。

2.2  协同应急体系有待完善

协同应急救援是消防部门为了及时和有效地防控突发性事件,积极协同其他应急主体力量共同参与应急救援的一系列规则、措施以及程序。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系统规定了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应急管理主体之间要整合应急资源,加强监测预警,构建协同机制。从预防工作,到处置工作,再到善后恢复,消防部门通过良性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协同应急。但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也表现出一系列问题:其一,不同区域的消防部门主要依据实际应急工作制定了不同的应急预案和程序,相互之间协同制度存在一定的难度。其二,“以块为主”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各地区消防部门各自为战、衔接困难,难以实现信息、技术以及资源的共享。其三,消防部门主导协同应急的能力有限,由于协同主体对政府形成了过度依赖,往往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而不是主动协作,使得消防部门不能积極主动与其他参与主体有效协同。

2.3  应急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应急救援运行机制以客观规律为依据,以组织结构为基础和载体,由若干子机制有机组合而成。应急救援运行机制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到突发性事件的生命周期与各子机制的运行特点与作用,重点放在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决策处置、善后恢复、多元协同以及信息沟通机制上。当前我国消防部门应急管理机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预警机制方面,在预警工作中,部分单位存在信息管理能力不强、预警研判工作不到位、信息报送不规范等问题;二是保障机制方面,消防部门在应急救援物资管理的过程中缺少科学和系统的评估,造成应急保障库存物资与应急管理的实际需求无法有效衔接,进而制约了应急救援能力;三是参与机制方面,消防部门整合社会力量的能力不足,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消防部门和社会主体的沟通水平不高,对协同主体拥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参与方式等缺乏系统的认知。

3   提升消防部门应急救援能力的对策

3.1  提升应急救援预案水平

我国各级与各类应急救援预案的设计应向规范化、体系化以及科学化方向发展。一是加强预案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各级消防部门通过制定预案指南,为各类和各级预案的编制提供标准上、程序上和方法上的统一指导,确保应急救援预案的有机衔接。二是应急预案的体系化建设。要加强多领域、多层面以及系统内预案之间的整体协调, 基本确立以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为核心,以部门预案、专项预案、各地预案、基层预案以及重大活动应急预案为支撑的的预案体系。三是加强预案的演练工作。要定期进行预案演习演练,使应急演练工作常态化,并对演练工作进行评估,根据演练检验的结果不断修正预案,实现应急预案的权变性。

3.2  健全协同应急救援体系

构建协同应急救援体系主要从三方面着手:首先,构建网格管理的新格局,改变目前条块分割的现状,通过网格化管理的方法明确区域之间的应急救援职能,在横向上形成职责分工和分类管理的协同机制;其次,构建专业协调机构,专业协调机构无论是矩阵型组织,还是职能型组织,都应成为协同应急救援的指挥平台;最后,构建战略协同制度,借助制定应急救援框架协议的形式,达成协同应急救援的共识,定期开展救援演练和信息共享,在防控突发性事件过程中能够及时整合应急资源。

3.3  完善应急救援管理机制

其一,提升监测预警能力。监测预警是应急管理的前哨,是反映社会稳定的指示器,也是有效防范和控制突发性事件的前提和基础。消防部门要结合属地突发性事件特点,定期开展风险预测,对辖区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进行研判。结合研判情况,拟制应急救援预案,确保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响应。通过信息日报制度,完善信息报送的内容和程序。经过综合研判,进行有针对性的预警。当进入突发性事件爆发后,事发地总队、支队单位进行有效的应急救援工作。

其二,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一是科学分析应急物资的需求。在横向上,既要考虑专业性应急物资和后勤补给的需要,又要保证一般性生活物资和自救物资的需要;在纵向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应急物资需求,以国家、省、市、县四级为核心制定应急物资储备预案。二是制定平战结合的物资调拨制度,发挥国防物资动员的优势,建立应急和应战统一的物资调度平台。三是建立应急物资配送体系,加快建立应急救援的绿色通道制度, 精简应急物流运输工具的申请程序,设置一个合理的应急交通系统控制中心。

其三,提升社会协同能力。一方面,完善社会沟通渠道。要与利益相关者保持信息的沟通和共享,及时掌握各种应急主体的工作动态,使其在合理和合法的制度空间内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另一方面,完善社会参与制度。对社会主体的参与方式、途径、程序以及监督做出明确规定,进而使社会主体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成为一种常态化和制度化的活动。

作者简介:

孔庆岭(1977—),济南消防救援支隊参谋长,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灭火救援工作。

参考文献:

[1]   闪淳昌,薛  澜.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80-384.

[2]   岳清春. 我国应急救援多元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应急救援,2016(5):26-28.

[3]   岳清春.我国应急管理机制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45-46.

[4]   岳清春,潘伟烽.我国消防协同应急问题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8(12):1739-1742.

[5]  岳清春.协同应急视阈下的监测预警机制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6(1):126-129.

猜你喜欢
应急救援要素机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突发事件下应急救援最短路径问题的研究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提升武警部队应急救援行动中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几点思考
皮革机制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艺术需要公共环境参与的中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