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以中国武术发展作为对象,立足于凸显人文精神的发展理念,通过对其进行内容解析与价值探析,认为在当前以市场经济为主导,倡导“全民健身”的形势下,以人为本作为武术发展的理念之一,武术的发展应该直面市场,以人的需求为发展前提。
关键词:武术;人文;可行性;需求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6-141-01
事物的生存发展有赖于与社会环境的契合,以体现其价值。无论是武术在古代作为一种“杀人术”的实用性需要,还是统治者为了平定天下的政治需要,还是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化上的需要,其发展动因均是因为需求。武术之所以能够如此被需要,就是因为“与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中国武术,即便在面临危机、动荡、压迫、迷失的境遇,总能够保持与时俱进,保持与时俱新,并正对时局的变更作出有效的判断和应对[1]”。武术作为一个文化产物,之所以能够这样的与时俱进也是因为人对武术的需要,我们需要武术去改变和发展以适应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因此在现代社会,武术的发展也应该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
1武术文化为人所用
人本思想的提出可上溯到孔孟“仁者爱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这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古希腊人物普罗泰戈拉也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我国著名人类学家胡小明指出“体育不能忘记人有思想、有感情、有精神世界、有生物性的个体差异,体育应以人为出发点,从人本身出发考虑问题,以人为归宿,以人的需要贯穿始终[2]”,从而有学者提出“而反观以往武术发展历史,我们总是过于强调国家、民族的利益,将武术作为满足政治需要的工具,很少考虑到“人”、特别是个体的需要[3]”。大多有关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优劣比较,武术的发展视角,武术的理念这样的主题,这些观念无论看起来有多么的独到不同,其实都是出于武术本身以武术发展观为指导所得出的结论,刘文武提出这种观点为“武术本位论”[4]:“指在讨论武术发展时,其出发点和目的都只在武术本身,为武术而武术,忽视了“先人后武”的历史发展逻辑”[5]。
韩东屏先生在其《文化工具论在文化差异与融合问题上的主张》一文中阐述“文化不仅仅是人的行为方式或生活方式,也不仅仅是符号体系,而是人类创造力的果实,它包括人所创造的一切及人进行创造的方法”[5],文化自然也包括武术。“文化工具论”主张把文化看作人的工具,认为人创造文化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久而久之文化就成为了人的生活方式,又因此每一代人都要去学习掌握文化这个工具从而在这种生活方式下生存,人又被文化所影响,但这种影响也是出于人的需求,这就说明了,不管如何,人才是文化的主导者,对文化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同时,文化既然作为一种工具,我们在文化的运用上就可以选取不同工具为我所用,择优而取,而不必忧心与这种工具为谁所造,所属于谁。那么择“优”的标准是什么呢?“具体的说看其是否能够解决这一事物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或者说能否满足我们的需求,抽象地说,则是看是否符合我们共同认定的至善或社会终极价值目标这个最高的评价标准”[6],将这种理论带入武术就可以得出,武术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被创造。在漫长历史中习武也成为了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之所以去习武也是出于人的需要,因此无论如何人才是武术的主导者,同时将文化作为一种工具,运用各种能够解决武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或者说能够满足我们需求的工具为武术的发展所用。
2人文導向下的发展路径
事物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武术也是如此。时代更迭,武术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与之前的每一个时代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不同的时代又有着不同的时代需求,因此,对武术的发展来说,把握好对时代的需求形式无疑就显得尤为重要,掌握这种形式,并且在实践上作出调整,是武术在新时期中获得良好发展的有力保障。当前武术面临的新形势主要是: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之前的体育“奥运战略”和“举国体制”不同,我国正向体育强国迈进,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印发之后,随着实施的力度越来越大,我国的体育事业必然会迈向市场化,《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到“要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这就是说要扶持武术等项目在民众间的推广,也就是要面向市场,面向大众。
在对“人”的关注上,与以往不同,在离我们较近的建国以后,在计划经济的主导下,国家主义、集体主义是主旋律,很少提及个人需求,为了国家的发展这无可厚非。改革开放以后,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以计划经济为辅的经济发展方针下,人们的思想逐步开放,人的主体意识也逐渐觉醒,现在人们提倡追求个人幸福、个人自由的权利已经是理所当然的事。“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消费的形成要求武术应密切关注人的需求。”因此武术要获得好的发展,关注人的需求是必然的。
3结语
武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在习近平主席提出“文化强国”的背景下,作为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武术更应该有所承担。武术传承不如意的现状是很让人心痛的,任何一名武术人都有义务为武术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笔者认同刘文武学者的观点,将“文化工具论”引入武术发展理念而得出的“人本武术观”,提倡武术发展直面市场、直面人的需求,在未来我们将会面临更多更加严峻的挑战,市场化“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规则是武术所不能避免的问题。国家政策对传统文化的提倡是武术发展的新契机,武术在民众心中的地位也会“水涨船高”,这就要求“武术从业者”[7]更新观念,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大众体育,全民健身,以及文化市场的竞争中,以争得属于武术的“利基市场”,以期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岗,吴松.“大武术观”视域下的中国武术发展路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9)19.
[2]胡小明.新世纪中国体育理论的创新[J].体育文化导刊.2002(1):5-8.
[3]刘文武.论“本体与人本统一”的武术发展理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3).
[4]刘文武.武术研究引入“文化工具论”的重要意义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5):68-73.
[5]韩东屏.文化工具论在文化差异与融合问题上的主张[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2-14.
[6]马明达.走向世界的少林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4.
[7]唐芒果,蔡仲林.武术从业者:武术发展研究的一个新视角[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
作者简介:
魏霞(1994—),女,四川三台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