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校筹建初期,为快速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与办学特色,开展首期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汽车维修专业被列为试点专业。车辆工程教研室结合我院汽车维修专业现状,以《汽车发动机简单故障检修》课程为切入点,提出实施方案与改革思路。
关键词:汽车维修;一体化;教学实施;改革
学院《一体化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工作方案》中“确定汽修、机器人两个专业参加学院首期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任务,车辆工程教研室结合我校汽车维修专业师资、设备、场地及生源等实际情况,确定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以《汽车发动机简单故障检修》课程为切入点,在借鉴《汽车维修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训标准及一体化课程规范(试行)》的基础上,确定编制《汽车发动机简单故障检修一体化教学工作页》,改造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训室等工作任务。
一、总体思路
借我市大力推动校企合作之东风,在我校依托办学的特定情况下,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发掘企业在技工教育教学中的潜力,选择试点课程开展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改革,组建一支优秀的一体化教学团队,完成课程相关一体化教学资料编写,从而开启我校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的新征程。
二、我校汽车维修专业现状
我校目前处于筹建初期,汽修专业在2017年开始招生,在过去的两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汽车专业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校现有汽修专业教师,长期从事校内教学工作,缺乏企业生产实践经验,并且刚从不同的单位来到我校不到2年的时间,彼此之间缺乏沟通,缺乏默契,缺乏凝聚力。另外,学历和职称与其他教研室人员对比,均偏低,视野受限。这样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体化改革的整体质量。
2.授课对象参差不齐
现有班级中,最大的问题是人数不均,1731班15人,1741班38人,1841班人数45人,1941班28人。班级人数相差悬殊,在专业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效果形成鲜明对比,小班化教学的优点尤其突出。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60%左右为相关专业职业高中毕业生,25%左右为普通高中毕业生或不相关专业职业高中毕业生,15%左右为辍学人员。学生基础相差很大,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分层教学,否则教学活动很难开展。
3.教学资源受限
汽车是教学设备与教学场地受限。技师学院课程安排实训设备使用率远远大于职业学校,依托办学期间,依托单位的教学设备与教学场地很难在时间和空间都满足我校汽车专业课程的要求。
相关人员能力不足,给一体化教学改革带来很大局限性。例如:一体化教学投入过高,部分领导感觉没必要,给一体化改革带来很大阻力;教务人员不能灵活变通排课方式,机械地按照实施性教学计划每周30课时,连续数周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对学生和教师容易造成疲劳,学习效率不高。
三、目的和意义
台州作为民族品牌吉利汽车的发源地,汽车及零部件作为台州市七大千亿产业之一,其后市场人员紧缺现象严重。为更好的服务台州实体经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汽修专业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从多层面培育技能型人才,为企业、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汽车发动机简单故障检修作为汽车维修专业开课过程中首门专业核心课程,从此课程着手,即从一开始就改变学生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很好的落实,另一方面为今后其他课程改革的实施打下基础。
四、项目特点
本课题研究特点具体如下:
1.在原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融合企业因素,使培育的人才更加贴近企业需求。
2.以企业典型工作岗位为指导,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梳理子任务与微任务内容,重構传统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在校内教学设施受限的条件下,充分开发企业潜力,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或校企共同体,将校外实践环节不仅仅局限于最后一学年或最后一学期。
4.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的提升,更好的适应市场、企业对汽修人才的需求,从而有效的促进学校汽修专业的良性发展及汽修行业的不断发展。
五、主要内容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辐射完成师资队伍、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及教学场地的建设。
1.建设一体化课程师资队伍
通过引进专家,对我院教师进行一体化课程实施能力培训,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在教研室负责人带领下,搭建专业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相互学习的桥梁,培养一支既能讲授理论知识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一体化课程的优秀教师队伍。
2.引进并修订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
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引进国内已有先进研究成果,并根据我院实际情况,设计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发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
3.设计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
教学场的选择所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所不同,重在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或直接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互融合,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机会和学习条件。
4.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内容
一体化课程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应依据劳动者的职业特征,符合职业成长规律,且工作任务具有典型代表性。教学内容的编排与设计,注重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内容的有机结合。
六、实施步骤
1.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使教师达到能完成学习任务设计、教学实施、实时评价的要求。
2.教研室负责人参加“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资源开发和使用能力提升班”,提升核心指导能力,并与课题组成员开展学习交流。
3.课程改革团队赴企业进行调研,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涉及到的子任务及微任务;赴省内一体化改革试点学校调研,学习现有课改成果。
4.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涉及到的子任务及微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并完成《汽车发动机简单故障检修一体化教学工作页》初稿。
5.对教学设计与工作页进行教学实践,同时开设1-2次公开课,并聘请专家进行听课评课。
6.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正与完善,并对试点课程改革形成的成果进行专家论证。
7.查漏补缺完成总结材料并进行结题。
参考文献:
[1]郑建伟.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的探讨[J].新丝路,2015,(017):108.
[2]乔美,林龙,朱北平.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训教育模式的改革与探讨[J].教育界,2015,(9):144-144.
基金项目:
台州技师学院(筹)2019年一体化教学改革招标课题,课题编号:2019YTHZ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