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语杨
2010年,在国家一级指挥、中国交响乐团联盟主席卞祖善的倡议下,经由中央有关领导批准、文化和旅游部主办,首届音乐周于2010年12月17日至29日在重庆举行。从此,西部音乐交响乐周正式以每两年一届的方式拉开了帷幕,由西部各省市间轮流举办,成为目前交响乐团参演队伍最多、演出规模最大、规格档次最高的西部交响乐盛会。
2019年11月1日至11月7日,第五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落地四川成都,为刚刚落幕的中国音乐“金钟奖”完美接力。
开幕:四川爱乐乐团携叶小纲《少陵草堂》拉开本届音乐周序幕
11月1日晚,第五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开幕音乐会在云端·天府音乐厅举行,正式拉开为期7天的交响音乐周序幕。
开幕音乐会由刚参与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安门千人交响乐演出的四川爱乐乐团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中国指挥学会会长俞峰先生任音乐会指挥。音乐会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曲目以德国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创作生涯的代表作《唐璜》开篇,此外,法国作曲家莫里斯创作的《波莱罗》作为上半场的收尾曲目,以其轻快、极富节奏的律动获得了阵阵掌声。
下半场作为本场音乐会的演出高潮,演奏了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叶小纲先生创作的《美丽乡村》及《少陵草堂》,叶小纲亲临演出现场并为开幕式致辞。
《少陵草堂》是叶小纲为四川爱乐乐团创作的第三部原创交响乐作品,以杜甫为创作原型,融合了杜甫诗歌与四川音乐元素,通过《狂夫》《登楼》《春夜喜雨赠花卿》《登高》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五个乐章,全方位地讲述杜甫的巴蜀故事,抒发诗人的家国情怀。该作品今年7月在成都首演后,曾受到业内广泛好评。
“这是我第一次写杜甫,用交响乐来诠释杜少陵个人身上和他文学作品中所散发出的现实主义,是开启这段时空对话的一把钥匙。”叶小纲告诉记者,整部作品流露出悲伤的主题色彩,这与叶小纲以往的其他作品都不一样,叶小纲认为,这是由杜甫身上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所导致的。在乐章《狂夫》《春夜喜雨赠花卿》中,他创新地吸收了一些四川民歌、小调,但叶小纲坦言还没做到最好,“我也把自己的一些理解和音乐语言融入到创作里,未来我还会进一步地丰满现在这个版本,增加一些内容。”
规模空前:14场音乐会、参演人数达1800余人、现场观众2万、网络观众700万人次
“交响乐团是一座城市的精神财富。” 国家一级指挥家卞祖善总结道,“这次交响乐周来到成都,在参会人数、队伍演出质量上都创了历史新高。”
在本次音乐周上,12支西部交响乐团和2支特邀交响乐团齐聚成都,在成都城市音乐厅、Icon云端·天府音乐厅和特仑苏音乐厅上演了14场交响音乐会,展演原创作品比例超过50%,参演人数多达1800余人。音乐会现场观众近2万人,网络直播观众超过700万人次。
本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举办的一次交响乐盛会,汇集了四川交响乐团、四川爱乐乐团、陕西交响乐团、昆明聂耳交响乐团、重庆交响乐团、甘肃交响乐团、新疆爱乐乐团、广西交响乐团、西藏爱乐乐团、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交响乐团、宁夏演艺集团歌舞剧院交响乐团、贵州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等12个西部交响乐团,同时,还邀请了天津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进行交流演出,可谓盛况空前。
同时,本届西部交响乐周期间,还组织举办了“西部交响乐发展座谈会暨2019中国交响乐(成都)峰会”,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艺术家及国内近70余家交响乐团的团长、艺术总监约150余人,围绕西部交响乐团建设发展,创作演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原创交响乐作品等议题进行研讨。
关峡、卞祖善、谭利华、敖昌群四位艺术家走进四川省图书馆,为成都市民带来了4场名家讲坛系列专题讲座。9个乐团的成员们以室内乐演奏、讲析音乐会等多种形式,走进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七中、金苹果公学等学校。
“这是一次有水准的,含金量高的,有聲有色的盛会。” 北京交响乐团原团长、音乐总监、首席指挥谭利华评价道。
不少参与到本次音乐周的专家都表示,目前成都城市音乐厅、金钟奖等一批具有专业水准的音乐项目在成都落地,城市着力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势头正劲,魄力十足,硬件给力后再筑巢引凤“走出去”,未来可期。
原创占比超50%: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职业交响乐团在自身艺术水准的发展壮大上需要历经岁月的洗礼和传承,各个细节都需要有一套严格的标准。职业交响乐团必须让自己先职业、专业起来,严格贯彻各种细节,才能在舞台上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四川交响乐团团长吴灵峰在谈到音乐节对职业乐团专业化建设的意义和影响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本次交响乐周文旅部首次指派国内著名指挥家卞祖善、汤沐海、谭利华、余峰、邵恩、陈燮阳、张国勇等与部分参演团队合作,在严格的排练过程中,把大师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他们严谨的作风和精湛的技艺,手把手地传递给乐团的演奏员们,让他们有机会得到高层次的艺术磨炼,加深、加强对职业乐团的理解。”
同时,吴灵峰提到,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对于品质文化的追求也日益显著,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品质的交响乐是目前所有交响乐团达成的共识,“交响乐本来是西方的艺术品,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世界语言。如何用这种世界语言去书写我们自己的中国故事,是我们目前最应该探讨的话题”。值得欣慰的是,本次交响乐周上,属于我国原创作品的交响乐比重已经占到50%~60%,叶小纲、关峡、韩兰魁等著名作曲家创作的《少陵草堂》《花山歌潮》《永远的绿洲——河西走廊》等原创作品陆续上演,其中一些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2018-2019年度扶持作品。
优势:成都4支交响乐团领跑全国
近年来,伴随中国交响乐事业前进的脚步,交响乐团蓬勃发展。从10年前成立的杭州爱乐乐团到近年成立的宁波交响乐团、苏州交响乐团等,城市交响乐团崭露头角,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现象。
在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陈光宪看来,城市交响乐团的积极涌现是一个好现象。“与由省级部门管理领导的乐团相比,城市交响乐团在获得政府支持等方面拥有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更加顺畅的渠道。湖南交响乐团去年更名为长沙交响乐团,整合资源,获得湖南省和长沙市的双重支持。”陈光宪说。
总体来说,成都是西部地区交响乐团发展潜力巨大且形成了良好传统的城市。目前,成都拥有四川交响乐团、四川爱乐乐团、成都交响乐团、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共4支交响乐团,是国内除北京以外拥有交响乐团最多的城市。“这足以看出成都目前音乐产业的发展,以及对交响音乐的重视。”陈光宪对记者说道。
“每一场音乐会,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断,我们可以感受到成都目前良好的音乐环境,这对我们四川的文化形象和音乐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吴灵峰说道。除了与观众的互动外,本次交响乐周还极大地促进了艺术家的交流。“借着这个平台,1800名艺术家有了一个非常近距离的交流,是真正的台下台上的互动。”
城市交响乐团享受着城市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扶持滋养,同时以自己的方式服务、反哺城市。“乐团与城市文化的关联未必显在,但非常深刻,普及交响乐文化,让高雅音乐融入城市血液,潜移默化间打造优雅的市民文化,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这就是一个意义深远的作用。”陈光宪说。
如果说举办音乐节并非每座城市都有条件,在城市文化的建构中“润物细无声”又较为隐性,那么,委约创作、演奏以城市为主题内容的交响乐作品,就是城市交响乐团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直接举措。近年来,沈阳、成都等许多城市都委约创作了主题作品,不仅让乐迷一饱耳福,而且也让社会各界意识到城市交响乐团的独特价值。
然而不是每个城市交响乐团都能幸运地找到合适的作曲家、创作出满意的作品。对此,中国交响乐团原团长、作曲家关峡建议,乐团选择作曲家,要优先考虑该作曲家是否真心热爱这座城市,他说:“作曲家的创作是一种自我表达、情感表达,而不是为了奖项或者收入,只有真心热爱一座城市,才能写出与之匹配的好作品。因此,乐团要尊重作曲家,与作曲家交朋友,作曲家心中没有感情,笔端、音符就更不可能有感情。”
短缺:音乐人才问题仍是短板
“总体来看,西部地区交响乐发展呈上升势头,但人才问题依然是短板。”卞祖善提道,这次令他遗憾的是,西部地区唯有青海没有职业化交响乐团参加音乐周,人才短缺、编制不齐,是不少西部地区交响乐团的“痛点”。比起北上广地区,西部交响乐团怎样吸纳人才、留住人才是值得深思的。
这个观点得到了不少参与讨论的业内人士的认同。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陈光宪在峰会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西部发展交响乐,首先需要聚集音乐人才,不能只靠高收入来吸引,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的音乐环境,发展的方向等等。”
杭州爱乐乐团名誉团长邓京山也认为:“虽然成都有4支交响乐团,这个数量在全国其他城市都排在前列,但如何让4支交响乐团从高原走向高峰,打造出一支国家一流、世界知名的乐团,还需要这个城市的管理者和所有音乐人一起努力。成都硬件已经如此给力,有这么棒的城市音乐厅,长期坚持下来的话,我相信成都交响乐未来会发展得很好。”
同时,论坛还提出了“职业化”这个热点词。卞祖善认为,一个职业化的交响乐团需要对自己有清醒的界定,除了需要独立法人身份,也需要具有系统成套的高水平演出,还需要有一定套数和场次的音乐季。“国外成熟的交响乐团一年一个月季下来,演奏150场交响音乐会都不在话下,但这个‘工作量’很难在国内实现,能演出大量场次其实也是因为乐团对演奏曲目轻车熟路,是业务能力和实力的一种体现。”
提升:讓品牌音乐节带动交响乐整体融合
在本次交响音乐周上,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开设了声部训练专项基金。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陈光宪介绍,从2020年1月开始,专家组推荐优秀乐手参加申请乐团的分声部排练、小课、音乐会排练、音乐演出等,并给予每人1万元的资金,以提高地方乐团各声部乐手的合奏水平和整体演出质量。
“演奏业务水平和艺术管理水平要两手抓。”四川交响乐团团长吴灵峰认为,通过承办这次音乐周,乐团的演奏、票务、宣传等全方位能力也得到提升,未来他希望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交响乐团能多多交流共建,互通并优化共同资源。“打造音乐之都离不开优秀的交响乐团。”邓京山建议,从长期来看,四川可以把交响乐纳入一个城市品牌来打造。杭州国际音乐节目前成为杭州音乐、整座城市的品牌,是乐团努力、系统规划、整体营销、社会多方协助的结果。乐团通过参加音乐节与各国演奏家同台交流,既拓宽了视野,也深化了自我认知,同时在增加城市美誉度的同时,也有了新的艺术目标。
陈光宪则提到,提高交响乐整体实力,需要大量高质量的音乐演出、音乐节。尤其是音乐节,不仅能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吸引众多人关注,而且还能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比如说瑞士的琉森音乐节,这座城市很小,之前也不知名,但是通过音乐节,被世界所熟悉。
欧洲三大音乐节之一的琉森音乐节行政与艺术总监迈克尔·海弗利格(Michael Hefliger)向大家介绍了琉森音乐节、节目内容及赞助商的相关情况,并谈到了自己对于中国交响乐发展状况的观察,“通过近三年的了解,相对于西方交响音乐会,中国的观众成熟度有着很好的成长,也非常的年轻化,这一点是我们非常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