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希凡
金秋十月,央视电视剧频道推出大型抗日连续剧《一马三司令》,乍看这个标题,早已厌倦了抗日神剧的我,正疑心又是切瓜砍菜般的快意恩仇,待看了几集之后,方知是一群书生于民族危亡之秋慷慨赴敌、英勇捐躯,其情其景足可感魂动魄乃至感天动地!战争的炼狱使书生经历了生命的涅槃,脱胎为横刀立马的民族英雄。正常生存环境中,书生本应在课堂与书斋,打仗杀敌既不是他们的本分,也不是他们之所长,但当一场伟大的卫国战争把书生都召唤到了血气冲天的战场,足见这场抗日救亡的战争对于这个民族的每一个鲜活生命而言,是何等的正义,何等的必要!我不打算对电视剧作出全面的价值评判,但片头片尾的主题歌却早已令我心动神摇。限于我的专业范畴,我也不打算对作为综合艺术的主题歌做全方位的评析,而仅仅着笔于歌词的赏析。易茗先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著名词作家,他的许多作品诸如《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等都给我留下了经久难忘的记忆,而《一马三司令》中的片头片尾曲《大义忠魂》则更加强劲地激荡着我的心扉,使我禁不住要探寻其感人至深的谜底。
其一,首先是歌词中英雄为民族而战的壮志豪情与催人泪下的亲人间生离死别浑然交融。任何一场浸透着家国仇、山河泪的民族战争都会有血与火的惨烈,刀和剑的残酷,恨共仇的决绝,但战争文艺不是对战争的简单图写,也不是浅层次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张扬和快意恩仇的书写,战争文艺理应有精神人性的超越和艺术审美的升华。易茗先生创作的《大义忠魂》无疑是一曲站在对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命运关怀的高度来书写的英雄赞歌,歌词笔酣墨饱地写足了书生的雄风浩气:
千里长河,万丈高山,齐鲁秋风,萧萧马鸣,烈烈狼烟,汹汹敌寇……英雄则于国难当头,慷慨赴敌,英勇捐躯。只有深具家国情怀的人才会把祖国的每一寸河山写得如此具有人的生命神韵,如此令人豪情激荡,也只有深具审美情怀的艺术家才能对强敌压境的民族危机作如此令人热血冲腾的诗意浓缩。这些宏大的意象与伟大的民族情怀相交融,便成为英雄登场的壮美意境!锦绣河山岂容强寇铁蹄踏践,然而,英雄主体却是一群柔弱的书生。家国有难,全民皆兵,“投笔从戎赴疆场,将军人去了”“英雄捐躯赴国难,豪情终未了”——从墨韵书声到刀光剑影,从笔阵词林到金戈铁马,战火的淬炼使他们终于成为虎啸龙吟的民族英雄,这是书生在民族危难中最为酣畅淋漓、大气磅礴的人生越位,也是书生最为光彩照人的生命升华。自古书生最喜剑,因为他们不仅懂得剑伴书生的风雅,爱国书生更是为能拥有书剑生涯深感自豪!而今,投笔从戎的现代书生真的要如同古代书生辛稼轩一样“醉里挑灯看剑”“倚天万里须长剑”了。但我想如果易茗先生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还算不得高人一等。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著名口号的惯性因袭,只能更多用于民族战争宏大的宣传动员,而要让英雄尤其是书生的壮举直抵人心,就不能止步于宏大的宣传动员,有必要对民族救亡的钢铁意志与千家万户的个体生命诉求作出深得人心的辩证调适。易茗先生确实深谙这生命的辩证法,作品中有着深厚的民族情怀,他懂得民族文化传统的神韵,更懂得这个民族每一个生命的真实诉求,故而在他的笔下,英雄的投笔从戎虽则慷慨但并不潇洒。“爹娘盼,妻儿挽”,“兄弟情,赤子心”,这是千家万户缠绵悱恻的生命情感真实:生离死别面前,英雄自当有泪;民族危亡面前,“壮士跪别泪莫抛”。只有当投笔从戎是为了千家万户的“爹娘盼,妻儿挽”之时,只有当家国之爱紧连着儿女之情和亲人之爱时,英雄的慷慨赴敌才能够真正贮满豪情壮志,书生的生命越位才成为感天动地的升华,民族战争才平添了既正义伟大又紧贴人情人性的生命内涵。因此,当我们看到“一马三司令”先后战死沙场之时,当我们听到这贮满深情大义的慷慨悲歌之时,不仅会热血激荡,更会热泪纵横!
其二,这首歌词不论是念还是唱,都朗朗上口而且脍炙人口,直抵人心。民族抗战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凝聚民族精神,而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路径在于开掘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战争文艺作品就必须契合民族成员在民族文化传统濡染中所形成的审美心理惯性。易茗先生的歌词创作不趋时尚,不追流行,而是精心营造出人们耳熟能详的古典诗词韵味。歌词都是富有节奏感的短句,又间以稍长的句子,且基本做到了一韵到底,酷似古风歌行体,令人想起高适的《燕歌行》和杜甫的《兵车行》,而长短句交织,又回旋着宋词的节律。不仅如此,歌词中冲腾着一种大气磅礴的力量,乃在于词作者精心营造了既具有古典诗词神韵,又契合现代民族抗战的宏大意象:“河流千里远”“山行万丈高”“齐鲁秋风”“马鸣啸啸”“千年旱码头”“民族丰碑”。文天祥《正气歌》有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这一系列意象集中凸显了纵横于天地间的英雄之气,有力地烘托了马耀南、马晓云、马天民为代表的民族忠魂吞天吐地的浩然正气!具有民族文化神韵和古典诗词魅力的歌词完美地诠释了现代民族忠魂身上流淌的传统文化精神血脈,具有典型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然而,抗日战争又毕竟是现代民族战争,因此,歌词绝非是对古典诗词的惰性因袭,它吸纳了古典诗词的神韵,但没有写成纯然的古典诗词,而是同时张扬了五四以来自由舒展的现代白话,使得歌词既凝练典雅又晓畅通脱。充溢着古典神韵却不因袭古典诗词,其指归在于写出更具民族神韵的现代歌词,这就是现代词作家立于民族文化传统和现代中国文化交汇点上独具个性的审美意趣。
其三,歌词具有民族神韵,具有中国气派,但其所歌吟的民族忠魂又殊无古典诗词中悲凉凄恻的厌战情绪。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荷戈八年,喋血疆场,儿女牺牲成千上万,但因为这是一场既关乎现代民族国家命运,也关乎万户千家幸福安宁的正义之战,民心之战,英雄的喋血虽融汇着泪水,但他们悲而能壮,痛而能豪。他们没有“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的战争宿命之叹,没有“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的凄恻悲凉之感。在古代的有些战争并非平民百姓心理指向的关乎家国安宁、人民幸福的正义之战,而更多是封建帝王好大喜功的掠夺之战,“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这直接造成了征人毫无意义的牺牲,田园的荒芜之境和亲人的分离之痛是古代战争文学经常书写的主旋律:“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棘”。而7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则是为了捍卫四万万同胞的鲜活生命,为了捍卫华夏神州的每一寸锦绣河山的正义之战,与此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场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战争。在易茗先生的笔下,“英雄捐躯赴国难”的壮举永远留在了民族的史册,“民心铸就丰碑在,功业永昭昭”,“大义忠魂上九霄”。“上九霄”三字的一咏三叹,凸显了民族忠魂的意义高度。唱着这首《大义忠魂》,热血豪情直冲肝胆,民族神韵回荡在天地之间!而以易茗先生具有中国神韵的歌词为基调,赵季平先生具有民歌风味的作曲和军旅歌唱家雷佳的动情演唱,就形成了歌吟民族忠魂的强大合力。
附:《大义忠魂》歌词
——电视剧《一马三司令》片头片尾曲
易茗词 赵季平曲 雷佳演唱
片头:
河流千里远
(那个)山行万丈高
齐鲁秋风又几度
马鸣风萧萧
当年狼烟起
汹汹寇如潮
投笔从戎赴疆场
将军他去了
爹娘盼哎,妻儿挽
壮士跪别泪莫抛,泪莫抛
片尾:
喋血经百战
(那个)慷慨我同胞
英雄捐躯赴国难
豪情终未了
千年旱码头
一曲周村谣
民心铸就丰碑在
功业永昭昭
爹娘盼哎,妻儿挽
壮士跪别泪莫抛,泪莫抛
兄弟情哎,赤子心
大义忠魂上九霄,上九霄,上九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