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路平
英语阅读课教学是初中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渠道。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试图通过一个个孤立的单词、短语、句型结构等零散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习得目标语言,这就把语言知识孤零零地从文本中剥离了出来[1]。阅读课教学停留在英语知识点的讲授上,导致学生提不起兴趣,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如何优化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英语学习的过程,构建明晰的语言知识网络,进而提升学习能力,是一线英语教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者结合一节南京市公开课,探究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采用LIC教学模式的策略。
Cawley和Mountain根据Bloom的认知目标分类法(记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2 ],将阅读过程分为三个层次:字面阅读(Literal reading)、解释性阅读(Interpretive reading)和批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LIC教学模式是将这三个层次融入英语教学中的一种策略。L重在记忆、理解文本信息;I重在应用文本信息;C重在分析、综合和评价文本信息[3],三个层次逐层递进,从低级到高级,强调阅读的层层递进,这与核心素养所倡导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不谋而合。LIC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以思维为主线[4]36-40的教学模式。
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鼓励学生通过文本的字面意义理解文本,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思维;同时引导学生在互动合作中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宽度,发挥小组的创造性。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通过对文本进行综合性评价,形成独特的观点,进而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1 字面阅读,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字面阅读是最浅显层次的阅读,是读者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处理,通过记忆文本的字面意思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5]94-96。它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理解文章浅层含义,是培养学生记忆力和提高表层理解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解释性阅读和批判式阅读的基础。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还不熟悉文本时,多设计一些直观明了的问题,同时注重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细节与整体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链式问题可以渐进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大意。字面阅读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识。学生通过回答简单的问题,提高表层理解力,增强学习的信心。学生在投入式的参与过程中,把被动输入变为主动输入,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片段1】
教师围绕熊猫名“希望”的含义,根据熊猫是否适合在野外生存等具体信息,提出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问题链,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层层递进地记忆和理解本文内容。
Q1:Whats the name of the panda?What does it mean?
Q :Does the baby panda live in the wild?
Q3:How many pandas are there in the wild?
阅读是一个渐进理解的过程,问题设计要有层次,难度要形成一定的序列,遵循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的逻辑顺序[6]。教师首先提出一个核心问题“熊猫‘希望’的名字意味着什么”,然后让学生回答“熊猫是否能在野外存活”的问题,再问“野外现在有多少熊猫”的问题。这三个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理解熊猫“希望”在野外存活的意义,进而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文本细读中关注“希望”。
解释性阅读,深化合作学习能力
解释性阅读建立在字面阅读的基础上,是读者应用从字面阅读中获取的信息和知识来解决问题,理解作者如何写和为什么写的过程[5]94-96。它基于字面阅读,即学生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运用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逻辑思维方法理解文章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4]36-40。这一过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基础较弱的学生可能会因为思维训练的不充分,产生畏难情绪。而合作型学习解决了这一难题,生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有助于学生思考。教师在教学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思考、质疑、评价和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点评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言知识的梳理、归纳和运用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活动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内化[7]。
在解释性阅读阶段,教师应为学生搭建“合作”支架。学生在观点交锋中,会更加细致地分析文本和理解文本信息,推测作者的言外之意,拓宽思维宽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扩展性活动。这些答案不能直接从文本获得,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活动才能获得。这对学生接下来要开展的批判式阅读起到良好的支架作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其思维不断参与到课堂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质疑,与他人思想碰撞。在交流中学生相互启发、共享集体思维成果,达到对语言知识的优化。
【教学片段 】
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熊猫名“希望”的含义,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以“Where there is …,there is …”的句型结构造句,将文章主旨从保护熊猫上升到保护环境的高度。
S1:Where there is protection,there is a good environment.
S :Where there is love and protection,there is a better nature.
S3:Where there are clear waters and green mountains,there are valuable mountains of gold and silver.
实际上,理解了字词并不意味着学生对一个句子就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句子有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字面意义在字面阅读中得到理解,而对隐含意义的解读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文本形成互动,才能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认为“希望”不仅指一只熊猫的名字,更指代千千万万只熊猫。
【教学片段3】
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集体绘制思维导图,理清每段大意以及段与段之间的内在逻辑。学生的思维沿“GrowthProblemsSolutions”(见图1)展开。
学生要想准确、深刻地理解一篇文章,就必须对文章的结构有所了解,把握文章的脉络,理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设计了一个鱼骨思维导图框架,让学生共同完成导图,直观地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框架结构,将散乱的语言知识结构化,在把握课文概要的同时,准确提取相關细节信息。这对学生开展批判式阅读起到良好的支架作用。
3 批判性阅读,提升探究式学习能力
批判式阅读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是读者在完成了前两个层次的阅读后,对文本所涵盖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发表意见的过程[5]94-96。学生在阅读中运用质疑、评价等思维方式是激发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8]。在批判性阅读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辩论、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前两个阅读阶段的铺垫下,获得了足够的信息,能够通过逻辑推断导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在思维交锋中,学生还提升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这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在讨论、分析、总结中形成,探究式学习能力也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教学片段4】
在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后,教师让学生阅读一篇来自WWF(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or World Wildlife Fund)官方网站上关于大熊猫的文章。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发掘WWF官网上的文章与译林牛津版教材中关于大熊猫数量、生存状态等信息的异同,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保护野生动物的方法。
Q1:What causes the difference?
Q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difference?
Q3:What does WWF want people to do?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激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敢解,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尤其是要敢于提出质疑文章的标题、文本信息、作者观点等高层次问题[9]。教师通过发放WWF官方网站上的文章,让学生对信息源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自主探究发掘,质疑书上关于熊猫数字、生存状态的迟滞性信息,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批判性思维。学生也容易将这种探究式批判性思维迁移至今后的英语学习中,这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赋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综合能力。这种能力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思考,学会质疑。
LIC教学模式层层推进,由易到难,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合作探究中,学生激发了思维,提升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许颖.围绕话题,创设情境,强化运用:谈初中英语阅读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015(4):4 -47.
[2]Bloom B S,Engelhart M D,Furst E J,Hill W H,Krathwohl D R.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Handbook I,Cognitive domain[M].New York:DavidMckay,1956.
[3]Crawley S J,Mountain L.Strategies for guiding content reading[M].Boston,MA:Allyn & Bacon,1995.
[4]吴昭和.聚焦思维品质的高中英语阅读LIC教学模式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017(1 ):36-40.
[5]孙凤娟,石运章.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评判性阅读模式探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13(4):94-96.
[6]梁美珍,黄海丽,於晨,陈一军.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评判性阅读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013.
[7]罗之慧,扈华唯,袁瑶,李丹,陈克宏.高中英语阅读课第二课时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014(10):14-18.
[8]宋颖超.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016(4):46-49.
[9]李冬琴.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017(4):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