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即生活

2019-09-10 07:22沈春媚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花边绣花布料

沈春媚

和手工结缘,可能在儿时。外公是老裁缝,年轻时候在上海做戏服、旗袍,手艺很好,给我们几个孩子做的衣服、书包,也是漂亮别致。儿孙们虽然没有继承他的手艺,但穿针引线之时的那份娴熟,缝缝补补之时的乐趣,倒是一脉相承。

我的家乡江南小镇浒浦,是常熟花边(雕绣)的发源地,而邻镇碧溪,又以羊毛衫产业著称。因此,我从小跟着奶奶做花边,跟着妈妈给羊毛衫绣花,是必备的童子功,当然,还能给自己赚些零花钱。有时,也喜欢拿些花边棉线、毛线、碎布,一个人静静捣鼓,做个小布娃娃,钩个绒线玩具,整些奇形怪状的小玩意儿,装饰自己的房间。

2006年,我利用暑假,报了一个拼布培训班,第一次接触了拼布艺术。其实,在培训班学到的技巧并不多,甚至因我扎实的童子功,有时比老师做得还要工整些(老师是半路出家)。但在这个班中,我接触了一批爱手工、爱生活的人。他们的职业大多和手工无关,有会计,有工人,有教师,还有户外运动爱好者。他们虽然工作不同、经历不同,但都喜欢拿起针,心无旁骛地缝着、绣着,在喧嚣中获得一种静谧,用自己创造的小小作品,点缀生活的角角落落。他们的生活态度感染着我,而这,也是我学习的初衷——让美,成为生活的一种自然。

在培训班时间不长,我粗浅地了解了一些“入门技术”:压线、铺棉、疏缝、滚边……这为我开启了一扇窗户。回去之后,我的书柜中关于“手工”“拼布”“绣花”“钩编”的书占据了一方天地,就连我的电脑网页收藏夹里,也添加了几个著名的手工网站。在论坛上发布作品,交流创作中的疑惑或窍门,成了一种乐趣。

对拼布的流派、名家深入研究一番后,我不禁感慨,这真是一个广阔的艺术海洋。而我,能在海边采撷几颗美丽的小石子,就很快乐。于是,每次“创作”一个作品,我都会像写作一样,在脑海中进行构思。比如做一个手提包,确定包型后,我会谨慎地选择布料的质地,是棉、麻,还是丝绸……选定布料后,须得配色。配色是个大学问,作为一个小小的手工爱好者,家里没有几柜子的布可选,真是捉襟见肘,只能用有限的布料进行搭配,往往发现原先设想中的这种颜色缺了,那种颜色又不合适,就需再购入一些,时间长了,竟也积累了几架子的布。配色完成后,还得计算尺寸。这又是一个技术活,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有时真是只差了几毫米,最后连个拉链都装不上,整个作品就全毁了。尺寸计算精准后,还要用水消笔勾线,接着裁剪,再铺棉、熨烫,最后才能正式缝合。这其中每一个步骤,都要花心思,一个方案又一个方案反复比较,有时仅仅是设计和构思,就得花上几天,真不比上一堂公开课容易。

学会了做包包的基本方法,我就开始举一反三,尝试各种包型的设计制作:钥匙包、手机包、束口袋、电脑包、零钱包、手拿包、竹柄提包、拉链圆包、水桶包、双肩包……每件作品上,我都喜欢添加上自己的设计元素,哪怕是在上面绣一朵摇曳的小花,或者做一些对比色布条的拼贴,都使这件作品有了独一无二的气质。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做别致的作品。

十多年后的今天,爱好手工的人多了,很多人喜欢购买网上手工店铺配制好的材料包,进行按部就班的制作。材料包里有裁好的布料、足够的辅料、针、线、图纸,只需照着图纸缝合就行。但是,我还是不喜欢直接用材料包,哪怕是一个最简单的卡包或零钱包,我也是自己构思、设计、制作,因为从每一步中,我都能获得“匠人之乐”。

沉浸在手工创作中是一种幸福,而我做手工的初衷没有改变。一直以来,我都有个小小的愿望,希望我的生活中,有更多自己创造的东西,而它们,能让我的生活散发着美好的馨香。为此,我也一直努力着。

走进家门,玄关上挂的镜框里,是两幅常熟花边绣花,文静、素雅;玄关处换的拖鞋,是手缝的布鞋,鞋面做了猫咪头的贴布,小小的尾巴用纽扣固定,非常可爱;客厅挂的是自制的绣花帘,椅子上是毛线织的绞花抱枕,沙发上是钩编的六色小雏菊花棉线毯,茶桌上是手绣的老粗布茶巾;厨房里,有布艺的公鸡形隔热手套、隔热垫;卫生间,有各种花形、人物的十字绣毛巾挂,渐变色拼布纸巾盒……

三八节,给好友做几个纸巾包,钩几个杯垫;端午节,绣几个香囊,里面缝进驱蚊中药,亲朋好友爱不释手;母亲节,给妈妈做上一个先染布贴花提包;儿童节,给儿子做个水壶套和双肩背包……

在儿子的童年回忆中,还有妈妈织的颜色和形态各异的小帽子、围巾、袜子,而菱花格小笔袋、美术课用的大拎包、放各种课外书的杂物包,都惹人喜爱,陪伴着他成长。到了过年时,我就把每年做的手工照片梳理出来,做成台历,给自己留下一份美好的纪念。

由于一直关注手工杂志,我的手工作品也陆续在杂志上有发表,有的还附带教程,我那高兴劲儿,不比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差。也有编辑约我把作品做成教程结集,虽因时间关系未能完成,但把它作为一个小小目标,也未尝不可。

有人问:教师那么忙,哪来时间玩这些?我想,有的人爱好运动,有的人爱好唱歌跳舞……只要倾注了热爱,这份爱好总会在时间的缝隙中顽强生长起来。我也从不认为,这是一种不务正业。每个人从事的职业,都和他本身是个什么样的人相关。在自己的爱好中,锤炼一份专注,涵养一份美好,生活的艺术永远和教育的艺术一致。而承担着育人使命的我们,终其一生的追求,难道不是和孩子们一起过一种审美的生活吗?有名家曾说:美即生活。一点不錯。我常跟孩子们说,在平凡普通的生活中寻找美好,是一种最令人欣赏和敬佩的能力。

(文中图片为作者手工作品照)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花边绣花布料
邹汉珍十二生肖作品展
棒槌花边:指尖绕出别样韵味
智海急流(一)
把生活“挑”出花
早春,就着一条绣花裙
把萧山花边打造成一张文化金名片
下“绣花”功夫 脱贫攻坚“各显神通”
洗水soft fabric
小裁缝
挟布黑板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