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志红
随着初中数学学习难度的增加,题型变得复杂,数学教学更要注重方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方面谈几点做法。
重视情境创设,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同时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件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案例1:上完了线段、射线、直线概念后,为了让学生对它们有更深刻的认识,可以这样设置一个教学情境:老师从头上拔下一根头发,学生都很惊奇。
师:刚才大家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的知识,谁来说说看,这根头发是什么线?
学生议论纷纷,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创设情境要有生活性,让学生想学。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联系起来,在生活中捕捉数学的精彩镜头,再配置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生活原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案例2: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我会让每个学生自己在白纸上作一个三角形ABC,然后将三个角用剪刀剪下,最后把角的顶点拼在一起,看看能否形成一条直线,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实践,发现结论,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蕴于简单的实践之中,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促进学生的认知理解,一把小剪刀和一张白纸再一次拉近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案例3:营造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保证。如:教授七年级《图形认识初步》一节课中,我是这样营造氛围的,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借助北京奥林匹克公园14个场馆的宏伟建筑,伴着动听的音乐,由远及近。一下子把在场的学生全部吸引了。这时,老师把学生的目光引导到水立方上。同学们,你们看,水立方上很特别。这些建筑是各种立体图形来构建而成的。从立体图形过渡到平面图形,非常自然,贴切。
重视情境创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生动的情境,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手段。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学生的探究活动就有了保证,学生对游戏都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们有必要把传统的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加进去小游戏环节,在他们眼里,对数学的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运算,在游戏和实验世界里,也可学到许多数學知识。
案例4:在教授完分式方程的相关概念后,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熟悉分式方程,我制作了很多的小卡片,每个上面写了一个方程,有属于分式方程的,有不属于分式方程的方程或者式子,而且整个黑板被我分成了两块,左边区域代表是分式方程,右边区域代表不是分式方程。然后带着学生们做游戏,一组六七个人,每人抽张卡片,每人根据卡片上的方程选好自己的”根据地”,并且要求三秒内完成,底下在座的学生是裁判。代表们都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小任务,学生们积极踊跃参加,课堂气氛顿时就活跃起来,而且没有一位同学出错,因为每个代表都在认真地思考。这节课的课堂效果非常好,孩子们在游戏当中掌握了新知识!
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投入积极的创造性的学习中。如《镶嵌》一课里,创设了“花园式”美丽的校园环境,花坛、教室、宿舍区域的墙砖、地板,学生用这一情境复习多边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复习分类、找出其中镶嵌存在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说,这样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极大丰富的联想,并对结果进行多样化的有理有据的分析和辩论。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在初中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需要、学生需要、教法需要,遵循相关性原则、目的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直观启发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以及趣味性原则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最终为教育教学服务。
对于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应该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课堂,改进课堂,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研究和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理论,掌握先进的教学模式,从而确保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更加高效。同时,只有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够培养出真正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