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廷俊
良好的班集微环境有着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对于培养远大理想、爱国情感,增强自我教育和发展个性心理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人际关系和谐、纪律严明、乐学向上的班集微环境,熏陶着集体中的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这其实就是一种生态型的班级微环境。生态型的班级微环境是蓝天下最美丽的生存空间,这里尊重每位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面向全体学生,關注每一个生命,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幸福而有为的人生,是师生的精神家园。同时,这里更是一个流淌着文化气息,彰显着人性关爱,散发着温馨芳香与自我管理意识的愉悦空间。总之,这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师生同心、同行、同乐,结伴成长,以成为优秀的世界公民和永远的中国人为目标和己任。这里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但又呈现着某种动态的平衡状态,演绎着自然和谐的韵律,是一种有利于生命健康成长、健全发展的可持续生态系统,所以说也是一种生态化的微环境,我们应努力营造这样的微环境,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进行。
积极的班级文化建设
正所谓:“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微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力的,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师生、生生交往互动中,一言一行、某种氛围等,不仅构成了不同班级微环境的差别,也构成了同一班级微环境中不同成员之间的差别。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是班级成员长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具有约束、同化、鼓舞、凝聚的作用,是班级生存之道、发展动力和成功关键。班级文化微环境建设,可通过多种有效的形式来体现班级文化内容:
确立良好班级学习文化微环境 班级学习风气的形成,不是只有班主任不厌其烦的强调得来的。同学之间互相竞争、互相帮助,班级正确的舆论引导至关重要。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笔者把班内的学生根据座位分成多个学习、纪律小组,每组一个组长、N个组员,组与组之间也进行比赛,每组成员的作业完成及上缴情况、自习及课堂纪律情况、学习成绩及进步情况等都在量化评比之列。组员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样同学之间就形成了相互促进学习而不是相互干扰学习的风气。
规范班级制度文化微环境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制度则无班级,学习需要规范,成长也需要规范。为此,笔者和同学们共同商讨、设计、通过了《加减分考核制度》。加减分考核制度的内容主要是对班级成员和小组的日常常规、偶发事件以及班上违纪事件、好人好事等进行打分考核,分个人考核和小组捆绑考核两个方面。加减分考核制度的具体实行办法为:开始一天,先由班主任自己示范记录每天班级各小组成员各方面的表现,然后由班干部负责记录一周时间后,再由值日班长轮流记录。每天早上,前一天的值日班长将前一天的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名单公布在黑板上,并在晨会课上就前一天的考核情况做下说明。每周的班会课上,正负班长轮流就过去一周小组和个人的表现情况加以总结,并指出问题,发出倡议。表现最好的小组给予奖励,个人每满5分可以在墙上贴一朵红花,个人学期总的得分情况作为期末评优的重要依据。每天的晨会上,每周一的总结课上,每月的星际评比中,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依据加减分制度考核记录情况,在班内进行反馈、反思,让学生能及时对错误进行纠正,对优点进行表彰和发扬。从实施的那天起,班级加减分考核制度就成为班级成长的历史记录者,带动班级微环境良性运转的引擎。因为,他能帮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关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修正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真正实现了由他治到自治的目标,使班级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培育健康的班级精神文化微环境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成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长期积累所拥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因素,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运用集体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有效方式。
教师的精神之爱是一个班级健康精神文化微环境塑造的关键因素。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个颠倒——站着的先生占据着至尊地位,而坐着的学生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是跪着的灵魂。”尊重与信任是教师精神之爱的基础,宽容、乐观、感动和人性是里面的重要符号。
记得那是期末考试前的一个上午,正值大课间,笔者想期末复习那么的紧张,考卷接二连三,孩子们几乎是忙的焦头烂额,不如趁此让它们放松放松?也不做作业,就和它们面对面的痛快地聊个天,也趁此机会想倾听一下他们的心声!首先发言的是我们班的班长:“严老师,我们都喜欢您的教学方法,诙谐、风趣、幽默,可我们也喜欢您脸上能常挂着笑容,同学们都觉得你课堂上的微笑特别吝啬,像方便面里的菜叶一样,全班哄堂大笑”。接下来是我们班的小男生“智多星”说:“严老师,上回大练习册圆柱体积一节中做的那道有关牙膏用几次的题目,我认为剩一点是还可以再用一次的”。看,连我们班最文静的女生也按捺不住了:“严老师,上回您画的正方体看起来有点像长方体”……听到这些,笔者猛然发现:原来孩子们都有一颗颗澎湃的心,却因为老师下课后留给学生的只是一个背影,而使得这些原本要流露的“心”戛然而止!在欣然接受他们的见解时,笔者也毫不吝啬地送出了一个又一个灿烂的笑容,于是孩子们也笑了……这才是孩子们最为真实的一面啊,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个和谐的环境氛围呢?
另外,师生共同协商、共同经营、共同创造的体现班级个性特色的班名、班级精神奋斗目标、班徽、班歌等也是班级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比如,我们的班名:幽兰中队;我们的目标:争创书香班级、和谐团队、快乐集体;我们的精神:自律、自强、团结、互助;我们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件事努力学好每门课;我们的口号:我付出我快乐。积极的班级精神文化微环境,对儿童的多样化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师生行为的灵魂。
“关注生命发展”是主题
“关注生命发展”的班级管理是以人作支撑的,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然而,人性是有差异的,但也恰恰因为如此,生命才会异彩纷呈。面对多样化发展的学生,究竟如何转变我们的班级管理理念,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升生命的质量?我们怎样做一个人性化的班主任?这是笔者经常思索的问题。因为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班级中总会遇到一些事情,让班主任感到教育的理想遥不可及,甚至感到灰心沮丧。这时,我们不妨先承认现实,从解决小事入手,想法改变现实,不要期望自己的理想会一蹴而就。
记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生自治能适应学生之需要”。记得以前带过的一个班级,起初纪律涣散,学习氛围低落,许多同学对老师的教育有抵触情绪。一次吃过午饭,笔者到教室发现小强同学趴在桌上,原来是胃不舒服还没有吃午饭。笔者立马叫他到办公室给他胃药,还有抽屉里的饼干,他默默的离开了办公室。第二天笔者去上数学课,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平时走到楼梯口吵闹的教室变得鸦雀无声,上课时一个个尽力的配合老师,最后这个班级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个案引导与建立家校合作机制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和”字左边是禾,右边是口,“谐”字左边是言,右边是“皆”。现在流行的“和谐社会”的概念合起来就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发言权”。在生态式教育的视野中,班级这个生态系统内部的各种人际关系(如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关系)及班级生态系统与其外部的相关系统(如家庭、社区等的关系),也应形成一个积极、良性的生态微环境。
培养融洽的班级人际关系 良好的班级成员关系是生态型班级微环境形成的重要条件,使班集体成为满足学生多种心理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也是教育获得成效的保证。因此,教师在日常管理中,要关注孩子多样化的人际关系。
由于每个学生性化差异不同,因而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及性格爱好等也不一样。班上小凡的小男孩,从小缺乏管教。上三年级时,要和体育老师打架。四年级时要拿刀捅数学老师,五年级经常撕书斯作业。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笔者发现小凡同学脾气比较古怪,与师生缺少亲近感。经常无缘无故向周围同学吐口水,有时还扔别人本子,无故骚扰别人。后来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和接触,笔者发现小凡同学其实很自卑,吐口水、仍本子、骚扰别人等行为只不过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这些行为的发生与他以前所处的班级微环境有关。以前,许多老师和同学看他都是戴着有色眼镜的,都不愿意理睬他,和他交朋友。笔者首先在班里抓住一切机会挖掘他的闪光点,比如主动跟老师问好等,然后通过班级活动等形式将他先融入小组之中,进而融入到六一班这个大家庭之中,让他感受到班级温暖的友爱之情。同时,和他谈心,给他讲怒由心生等一个个与人相处的故事,教会小凡做人应该学会善待别人,诚心的与人交往。小凡是一个悟性极强的孩子,这方面改变很快,人也变得比以前更加有礼貌了,还积极参加了班级的各项活动。有目的的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学生也才能在更加和谐的班级微环境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树立班级学生共生共荣的集体观念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能够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增强班级学生共生共荣的集体观念,有助于生态型班级微环境的构建。正如笔者曾经在变“教育事故”为“教育故事”一文中讲到的小越的故事一样。
小越同学,班级同学称之为“老大”,是一个调皮的大男生。曾经打架、考试作弊、偷盗、敲诈、顶撞老师等等,提起他全校师生人人皆知,更匪夷所思的是就连笔者上体育活动课的一年级小朋友都知道他的大名,一次提起“郭越同学”,一位小朋友说就是那个敲诈的同学。几年来,带他班级的老师没有不头疼的。起初笔者也担忧过,但随着一段时间的交往发现 ,其实他身上还是有优点的,比如和老师礼貌的问好、值日工作认真到位、班级活动积极主动等。期初一个月我们约法三章,一是不能打架,二是不能顶撞老师,他做到了,笔者及时进行表扬。从第二个月开始,各方面对他按照班级加减分制度逐步提高要求,他自然是做不到,找家长是免不了啦。经过了解才知道,父母已经对小越死心了,为此都生了一个弟弟,这些都是当着自己小越的面讲的。笔者说,“再傻再孬都是自己儿子,父母是不应当放弃的,否则将来你会后悔的”,并为他父母传授了许多教育和管理的方法,临走他父母说那我试试吧!小越同学眼含泪花的回到了教室。第二天笔者找他谈话,请你想一想:为什么同学,老师,甚至自己父母都看不起你?要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做起!另外,笔者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队会:“为我们的集体喝彩”,接着借助班级趣味运动会、示范班展示、毕业典礼等许多活动都将他安排在重要位置,将他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培养他的集体荣誉感。之后,他的表现比以前有了很大改观,表现好时笔者及时进行了表扬,反弹大时及时和家长沟通和指导。家长会时他家长满怀感激的说:这么多年没有一位老师像你这样的关心我儿子,没有放弃他。
此时,笔者的内心萌发了一丝作为教师的歉疚,因为只是做了一个老师应当做的。再到后来,他的表现虽有反复,但一直越来越好,全校同学和老师看到的不再是昔日那个淘气捣蛋的少年,而看到的是趣味运动会时带领男生冲锋陷阵和勇夺第一,示范班展示时带领全班充满自信和礼数的表演,毕业典礼时充满阳光和希望的大男孩。
引导正能量的班级舆论 班级舆论是班级行动的风向标,一个班集体有什么样的舆论,就会有什么样的集体行动。教师在班上常说什么,常做什么,对集体舆论起着导向作用。要构建生态型的班级微环境,就一定要适时引导正能量的班级舆论。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每个学生总有他的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欣赏他们的闪光点,适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很多时候,教师一句小小的表扬,可能就是孩子前进的一大步,甚至会改变孩子的一生。记得前年准备毕业典礼节目时,班级没人站出来担任伐木工光头强的角色,这时长相和光头强有几分相似的小辉同学在其他同学的怂恿下站了出来,出色的完成了这一任务。排练结束后,笔者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性格有点内向、平常说话细声细语的小辉。笔者说:“小辉是我们班勇敢的男子汉,其他男生向他学习。”后来他在日记中写到:“同学们都说我是‘娘娘腔’,妈妈也常说我胆小,只有您说我是男子汉……”其实,不管是那种个性的孩子,都需要理解、更需要认可。从此以后,他积极主动参与班级各项事物,整个人表现的越来越自信,成绩也稳步提高,班级同學对他也是刮目相看。没想到一次不经意地表扬,竟能改变班级舆情,会影响他这么深远。
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长。”因此,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光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很有必要把家庭、学校结合起来,形成相互协作的局面,共同寻找最佳教育方法,改善育人环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和平校区主要招收的是外来民工子女,许多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较低,自己孩子出现种种教育问题时,要么一个“打”字,要么就是“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因此,借力家校合作,不是要告孩子的状,而是要站在家长的位置思考问题,站在孩子不同个性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为家长提供协助,排除困惑,帮助家长走出自卑、迷茫的困境。比如,班级中小晖同学作业是出了名的慢,笔者就提醒家长从在家的日常小事做起,训练做事麻利开始,最终改变了作业拖拉的习惯;班级中小宇同自制力很差,笔者指导家长每天在家监督静坐写作业1小时,坚持一段时间,自控能力较之前有了明显的进步;班级中小胡同学成有撒谎的习惯,通过调查发现小胡每次一犯错误,其父亲每次就是一顿暴打。后来经过沟通,其父亲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改变了教育方式,很久没有听到胡恒成同学撒谎的事情。借力于家校合作教育,才能找到适合每个孩子自己的教育方式,从而优化其成长环境,最终达到外部环境推动内部环境优化的目的。
结束语
生态型班级微环境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其中的成员应该有老虎,有小白兔,有树木,也有小草,他们在人文、温暖、和谐、自觉的环境中学习,都有想生存的念头(学生想上进的念头),而且以集体为荣,为集体奋斗,相生相成。我们只有构建生态型班级微环境才能让人人都享有一份爱,我们只有构建生态型班级微环境,才能使人人都得到尊重;我们只有构建生态型班级微环境,才能让人人都享有机会;我们只有构建生态型班级微环境,才能使人人都有所追求;只有构建生态型班级微环境,才能使人人都体验欢乐和成功!也只有构建充分展示个性的良性微环境,才能让班级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学生多样化的发展提供可能,让每个学生各有所长、各得其所,尽可能获得更多全面发展的正能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