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
案例背景
溶解这个概念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把液体倒进水里》中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固体、认识固体放入水里的性质基础上的知识的类化与迁移。
情景描述
本节课主要以认识液体在水中溶解现象为主。主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是一节以实际操作为主要学习手段的实验课。 学情分析:通过把固体放在水里的学习,学生知道把固体放到水里,可以认识固体更多的性质,从而为本节《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埋下伏笔,便于学习方法与思路的内化与迁移;平时积累的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的尝试,也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合作、互动的空间;《认识液体》教学任务的完成,为本节知识点的进一步延伸与拓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容量较大,我对教材作了二次构建:重点内容课堂解决,次要内容,课外实践。为此,我把冷热水的流动,液体混合后的重量和体积变化作为课外的延伸来处理。为课堂实验提供了充足空间。
溶解是一个抽象概念,孩子们心中的溶解、熔化、融化都有模糊且错误的潜概念,课前调查反馈,孩子们认为冰雪会融化,那是因为有太阳;糖与盐在水中“消失不见”,那也是融化,生活中的这些理解对清晰“溶解”这一概念,将会带来负引导。针对以上前概念,本节课设计多次实验,一层一层打破直至清晰概念。
一、直观体验,触发多边互动,初步认识溶解与熔化。
第一板块,当学生说出糖和盐在水中熔化时,完成一次体验:在小组内玩一玩冰块,并和组内同学说一说冰块的变化过程。冰块的熔化学生并不陌生,当一个正方体的冰块在手心里变成一滩水时,孩子们特别兴奋,组内生生互动无形被激发,孩子们开心地说着自己的所见所想。原来像冰块一样的固体遇到热乎乎的手心时,会熔化成水这种液体,这才是熔化,比如冰淇淋拿出冰箱后很快会熔化。盐和糖放入水中慢慢“消失”跟刚刚“玩”的冰块却不一样,于是开始第二次体验,喝糖水:小组合作,将称好的糖放入水中并想办法让糖尽快“消失”,将制作好的糖水分给每一位同学并品尝,小朋友的情绪再次高涨,并且自主的开始比较每个人的甜度。一次次体验后,学生自主触发的多边互动,认识到糖溶解在水中其实是一个均匀分散的过程。
二、观察思考,实验引发多边互动,认识不同物质的溶解性。
第二板块,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盐、沙子、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性并记录。孩子们发现盐溶解了,沙子不溶解,對于面粉却有了不同的理解:有一部分孩子认为面粉溶解了,因为他们看见搅拌后的“面粉水”像牛奶一样,均匀分散在水中,而另一部分同学发现静置一会之后,面粉就跟沙子一样,沉在水底,因此面粉不溶解。不同的实验结果揭开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一番讨论过后,得到统一结果:面粉不溶解。一次实验,通过观察现象产生的不同思考,从而引发的多边互动,让学生认识了盐、沙子、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性。
三、学会质疑,问题推进多边互动,面粉真的不溶解吗?
第三板块,提出问题:面粉真的不溶解吗?只靠眼睛能全面的观察并做出判断吗?这时演示实验:分别取面粉水中少量上层清液与水在两个试管中,用红色激光笔照射,发现红色激光在照射上层清夜时,有一段明显的光的通路,而在水中则没有,说明上层清液不仅仅是水,只能是面粉分散在了水中,从而证明面粉在水中能少量溶解。在质疑中,孩子们进入了深度思考,并通过对比实验,现象与前结论的不一致中,再次推翻结论,认识到科学实验的严谨。
反思和分析
为此,打造实验教学中的多边互动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实验材料和实验现象都发挥到最大作用,努力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方式将是我今后思考的方向。
在教学实际中,本人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本人设计了:猜一猜 → 具体实验→得出结论的教学思路。“猜一猜”,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但猜不是瞎猜,是基于学生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基础上的判断,是知识、生活积累内化后的外部表现,同时“猜”也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科学真理的激情,学生不由自主的就想知道答案,就想通过实验来论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从而把教师主导的课堂自觉的变成学生的课堂。“具体实验”环节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我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展示、分享中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训练了学生对现象的概括、总结能力。实验成功了,结论很容易归纳。一位现场观课的老师如是评价:“这就是科学课:猜想、实践、验证。”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定的遗憾,如开始小组分工进行合作学习时,学生表现的有点无序,不配合,个人意识较强。今后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要注意指导与监督,要充分考虑组内的实际情况和对突发因素的处理。既要关注整体,又要拿课堂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并关乎着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它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科学课程理念息息相关。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节课的有效性,那么实现一堂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从对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入手。小学科学肩负着科学启蒙和培养人的科学素养的任务,关系到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伟大事业,对小学科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