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09-10 00:11:20陈海霞
学习与科普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陈海霞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国现行的初中数学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尤显重要。学生是活生生有感情的人,有極大的可塑性,隐藏着极大的创新能力。教师需要创造适合学生参与和谐的课堂气氛,同时必须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以平等的身份来到学生中间,把学生看成共同探讨问题的伙伴,允许学生思维“越轨”,给学生思维发散时间,并肯定学生的创造思维。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引言:

思维就是平常所说的思考,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新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激发兴趣,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兴趣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地鼓励学生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思维因素,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就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背景中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的确如此,想象可以说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动力。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想象力的形成依赖于社会生活实践,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巧设疑问,增强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活性

古人亦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就没有学生的探索。“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从质疑开始。因为,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质疑的过程实质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因而问题就是创新起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提出一些创造性问题,指导学生自行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获得知识,又能提高能力。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如将陌生问题通过化归、类比为比较熟悉的问题的“类比迁移法”和“条件更改法”等。

四、鼓励求异,使学生养成独立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可谓是标新立异,是对思维定势的否定。作为创造思维的核心,它更体现出其固有的独创性和新颖性。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众不同。因此,教学是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养成独立创新思维的习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为,教学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统一,而要鼓励求异。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发散的求异思维,发散求异的目的在于创新。学生的创新需要教师多赞扬、肯定,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

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出来,从而对数学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有效的解决。

(一)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和把握学生心理实际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数学问题情景,从而扩展具体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的视野不断开拓,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借助良好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选择应用软件制作出多样化、图片化、程式化的课件。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对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推理和验证。借助良好的教学手段,让以往的“数学学习”变为“数学研究”。

比如,在学习“ 切线长定理”这部分知识的时候,由于几何知识有着较强的抽象性,传统教学中的讲解无法让学生对具体的数学知识进行直观的理解。我就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操作。

(三)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同时要对教材内容的特点进行充分掌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选择。教师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将相应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形成一种开放性的研究活动。比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时,就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法。按照以下六个环节来设计:第一发现问题;第二提出问题;第三自主探究,分组讨论;第四小组谈论后给出结果;第五师生共评;第六小结;借助这种研究性的活动,学生不仅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而且获得了较好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贯穿在数学教学始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使之终生受用。

参考文献:

[1]袁乔新.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8(04):45-46.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4:22:47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5:16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9:04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创新能力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