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明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最为突出的变化是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活跃,始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生活中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决更加注重学生的数学实际问题的解决,并为学生未来的全方位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这恰好符合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合理地采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探索具体的教学氛围,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设计宽松的课堂氛围,实现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学知识的有效掌握,促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接下来,将针对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生活;二元一次;解决策略
1 创设生活情景,善于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
学生的数学认识来源于生活,数学基本的概念都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原型而有效的抽象出来的,生活情景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其中,进一步唤醒学生的 探究性欲望,促使学生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实际性解决,并不能单纯地依靠数学课本或者教师所讲解过的现成的答案,应当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合理的设计实际生活背景,促使学生在生活探究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应用的实用性,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并进行积极思考,善于发现,表达自己的见解,有效掌握其背后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
在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中,关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借助生活情景:甲比乙少20本小画书,后来甲丢了5本小画书,乙又新买了11本小画书,这时乙的小画书是甲的2倍。问原来甲、乙两人各有多少本小画书?引领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学生从上述情境中寻找相等关系,设甲乙两人各有x、y本小画书,就会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
感受与把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特征:方程组应该是两个含有相同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联立起来组成的,,并进一步达到培养学生方程思想的方法。
2 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放置在开放性教学情境中
开放性的生活活动情景,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想象力,让学生的表现欲望与创造潜能得到全方位的释放与发挥,真正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并培养学生的自主与探究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善于把握与充分的利用课堂动态生成的生活性问题,作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的契机,合理利用学生的数学学习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使学生的数学智慧得到生长。
例如已知X=2,y=5,让学生们写出二元一次方程,促使绝对值满足这个方程的一个解,并让学生写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促使这对数值是满足这个方程组的解。引导学生们克服思维定性,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的区别,通过开放性生活情景的创设,促使学生们从被动学习走向了主动性学习,实现了数学课堂学习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3 生活问题深入思考离不开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质疑
敢于质疑与批判是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习惯与具有批判意识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创设和谐课堂氛围,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提出自己的质疑,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与回答实质性问题,只有学生的回答言之有理,就可以给予正面的肯定,将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向更深处,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探究习惯,全放位的扩展学生理性思维广度与深度。
例如某一商品按定价打九折出售可盈利20%;按八折出售可盈利10元,问此商品的定价是多少?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了两种问题解决公式,第一种是利润=售价—进价,利润=进价×利润率(盈利百分数),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并明确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特点,促使学生们在学习中理解得更加深刻,思考的更加严谨。
4 让学生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提炼与升华
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自己的学习与努力,强调学生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因此教师不能将数学知识教学目标单纯的定义为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在生活中提炼与升华,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有效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例如用长48厘米的铁丝弯成一个矩形,若将此矩形的长边剪掉3厘米,补到较短边上去,则得到一个正方形,求正方形的面积比矩形面积大多少?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认识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设的未知数并不是题目中所要求的,如果学生们设正方形比长方形的面积大多少,那么问题就变得复杂多了,设长方形的长与宽,那么就会变得简单得多,因此需要学生在多方面的练习中,不断的增强自身的實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寻找关键点,并进行总结与提炼。
5 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生活中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中,进行了多次的探索,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教学经验,同时也掌握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基本特点,教师让更加注重从生活中出发,善于提炼数学知识,设计生活情景,倡导开放性环境,注重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数学课堂还给学生,并善于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实现二元一次方程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冯振刚.注重思想方法 培养数学思维——“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7(03).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兴安县高尚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