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的障碍分析

2019-09-10 19:56何惠
青年生活 2019年7期
关键词:失地农民市民化

何惠

【摘要】:失地农民的对策研究多数是单向研究,如征地补偿问题、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和失地农民市民观培育等问题。实际上,失地农民的市民化之路与征地补偿、就业和社会保障是内在的有机统一体,当然这种内在的有机联系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笔者在可持续生计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新余经济开发区失地农民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分析,这有利于我们更清楚地看清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的障碍因素。

【关键词】:经济开发区   失地农民    市民化   障碍分析

失地农民融入城市转变为市民,不仅仅只是户籍上的农转非,他们在职业、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和价值观也要经历更难的转变。失地农民市民化不仅仅包括物质层面,更包括精神层面,可以说物质层面的保障是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基础与前提,而精神层面的融入更是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实质,这两者缺一不可,不然失地农民市民化不能得以真正解决。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物质层面有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与安置问题、就业与培训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精神层面主要有其市民观的培育,包括思想观念、市民意识和价值观等。但是我国失地农民市民化是在毫无准备、社会保障严重不足、市民待遇没有确立的情况下被动接受身份和角色转变的,是一种被动城市化。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市民化现状并不是很理想,从新余市经济开发区农民市民化的现状可见一斑。这里除了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的缺陷外,大多数失地农民在短时间内难以学会并内化现代城市环境下的市民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生产、生活技能等,造成他们长期游离于市民与农民角色之间而不能融入城市,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与持续发展。

为有效解决经济开发区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笔者根据可持续生计理论模型,结合新余经济开发区失地农民的实际情况,对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整个过程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对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利于我们更清楚地看清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的障碍因素,以便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根据可持续生计理论模型,结合新余经济开发区失地农民的实际情况,建构了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的框架模型。其框架模型如下:

第一,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的要素说明

可持续生计途径框架图是一种理解多种原因引起的贫困并给予多种解决方案的集成分析框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我国失地农民作为一个边缘化群体或弱势群体,用可持续生计框架图来分析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是可行的,但是由于失地农民的具体情况和特殊背景,可持续生计模式图应有所改变。

首先,生计资本“三角形”的形成。随着政府征地的发生,被征地农民失去了农耕地和山林,自然也就没有了农作物和林木业的收成,所以失地农民的生计资本出现了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缺失。而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主要是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所以笔者把他们合并成一个资本,即就业资本。而金融资本改成资金资本,是因为失地农民的收入大多数来自工资收入,而由于农民的保守心态,很少有人会拿去投资,所以来自投资资本、财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的金融资本就很少。另外笔者认为影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失地农民市民观的转换,也将其作为一个因素列入市民化资本中,所以就业资本、资金资本和市民关程度构成了市民化资本的三要素,而且在不同情况下,三种要素可以相互影响和转化。

其次,脆弱性背景的内涵。可持续生计理论模型是以贫困农户为单位进行的可持续生计出路分析的理论框架,而失地农民因为失去土地,所以他们受到自然灾害冲击和季节性变化的影响会比较少,但是失地农民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必须承认其脆弱性的存在,结合失地农民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的脆弱性背景主要表现在失业、缺保和市场价格变动等方面。而结构和制度方面,影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主要有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政策制度、社区的服务水平和文化氛围、企业的用工政策和各种相关法律政策等。而失地农民的市民地位主要表现在收入增加、就业稳定、生活水平提高、可持续升级能力不断增强等,而失地农民的边缘化地位表现则相反。笔者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重构了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框架的各要素。

第二,框架模型各要素的相互机制分析

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框架图是由脆弱性背景、市民化资本、政府和社区的政策措施、市民化表现等因素组成。这些组成成分以复杂的方式互相作用,箭头只是表示一个组成会影响另一个组成的一些因素。

首先,市民化资本的三个因素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相互影响和转化,就业资本可以通过就业实现资金资本的积累,资金资本又可以反过来使就业资本得到提升;资金资本的积累可以作为市民观实现的经济基础,而市民观的转变又可以拓宽资金资本积累的渠道;而就业资本和市民观转变可以作为相互之间的加速器不断加速积累和转变。

其次是失地农民市民化资本的影响机制,我们可以把失地农民看作是在一个脆弱性的背景中生存或谋生的群体,其中脆弱性背景既可以创造资本又可以毁坏资本。比如金融危机引起的就业难和高失业率,会直接影响到失地农民的就业竞争力,从而使失地农民的市民化资本降低;同样的,如果政府能给失地农民建立一个良好的就业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工作环境,那失地农民的市民化资本就会得到加强。另外政府机构投资与管理水平、社区服务水平以及政策与制度的建设对资本创造过程也起着积极或消极影响,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脆弱性背景。正是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失地农民采取的不同生计措施,造就了不同的市民化结果,市民化结果又反作用脆弱性背景和資本状况,形成一个循环过程。

而结合新余经济开发区失地农民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把边缘化看成是失地农民的市民化结果。失地农民因为就业不稳定、工资收入低,征地补偿标准低,造成资金资本来源少;由于失地农民大多数文化水平低、技术水平缺乏,使得他们的就业资本也没有竞争优势;而且由于传统文化和小农思想的根深蒂固,短时间转变思想是很困难的,所以失地农民是建立在脆弱和不平衡的市民化资本组合基础上的,加上近年来金融危机和物价上涨的影响,失地农民的脆弱性背景是加强的,又由于政策的刚出台和刚试行而得不到政策、机构和制度的支持,使其不能有效地使用他们本来可能使用的资产,市民化之路构成了一个不可持续的生计策略,最后导致了被边缘化的恶性循环。

根据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的框架模型的分析可见,其障碍因素来自经济、制度、文化与社会网络等多方面的社会排斥,使得失地农民在城市的工作和生活中面临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向市民角色的转换。

猜你喜欢
失地农民市民化
工会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研究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山东淄博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及对策
论失地农民职业化的问题
山东省奖励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出新招
陆铭:不能高估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
山东农民进城落户不得强制退“三权”
失地农民城市融入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