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媒事业已经是如今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若是想促使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必须拥有一个完善的传媒体系。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体育事业是非常重要的,在传媒事业不断壮大的基础上,对体育事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体育文化以及体育传媒作为出发点,对体育文化以及体育传媒建设进行探讨与阐述,并且提出有关想法,希望可以为体育文化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体育传媒 体育文化 融合
前言: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就是文化,在文化部分中体育文化是不能忽略的部分。在长久的发展以来,体育强国一直都是发展的核心思想,也是发展的方向,体育其实不光是单纯的比赛与竞技,还包含着体育文化和体育发展以及体育建设,如何将这些主要思想落实到位也是不能缺少的环节。体育发展过程中传媒是重要路径。在当下,体育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还需要不断完善,因此,体育传媒也需要不断进步。
一、体育传媒和体育文化的关系
体育传媒的实际意义是在体育事业中加入传媒,还可看成是传媒和体育融合发展。体育传媒其实也是传媒的一种类型,所以,其也具备信息传播能力强和动态更新快以及涉及范围广等性质,其还具备体育中的竞技精神和不服输精神,这就是普通传媒和体育传媒的差异所在【1】。体育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正是体育传媒的优势所在,也是体育传媒事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体育文化和体育竞技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体育竞技指的是实际项目和比赛,而体育文化具体的表现在赛事规则方面、体育意识方面以及社会环境方面等。文化来源于实践,文化还是社会进步、体育发展的重要动力。体育软实力代表就是体育文化,在体育事业良好发展的状态中,体育文化也是不可代替的因素。在体育意识产生以来,人民的体育基础就有着逐渐上升的态势,更是促进体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动力。运动员具有为国争光精神和体育精神以及竞技精神正是体育的硬实力。
体育传媒和体育文化有着紧密相连、不可或缺的关系。完善体育传媒体系能够帮助体育事业稳定发展,若是体育传媒体系出现问题也会对体育发展造成影响。
二、体育传媒和體育文化建设相融合的过程
(一)报纸以及杂志和体育的融合过程
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之后,经济条件逐渐好转,体育传媒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在全国开始创办体育宣传点和体育报刊。这些机构都是国家部门、体育协会、体育院校、运动单项协会以及科研单位成立的,并且获得了宣传单位和本地体育部门的支持。这类体育宣传的内容具有专项性和综合性,都是通过国内宣传为主,介绍了世界体育,依据强身健体为发展中心,侧重于体育明星宣传和健身养性。宣传的形式有:季刊、月刊、周刊以及日报等。每单次发行的数量都在30万份到100万份不等。
(二)电影以及广播电台和体育的融合过程
广播电视台承办的广播体操和体育访谈以及体育天下等,都拉近了观众和电视台的距离,还很大程度提升了体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在增强体质方面和传动竞技精神方面都有着推动效果【2】。
在电视并没有普及的时候,电影和记录片也曾是先传的主力媒体。在全军运动会的记录片中有着关于体育的宣传。在1959年,《青春万岁》也对体育精神进行了大力宣传,对大众和青少年而言都有着积极影响。
(三)电视转播和体育融合的过程
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之后,经济条件逐渐好转,家庭电视也随之普及,在电视台中就开展了大部分的体育赛事直播,这也意味着电视形式的体育传媒已经开进了全新的发展环节,电视宣传体育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过的报纸。在当下,全国已经有具有很多体育节目,并且是总收视率的30%,饭后看新闻、看体育、观看赛事以及了解运动技巧等,都已经变成休闲娱乐的方式,这也是间接消费体育的态势,部分的体育迷会时刻关注体育转播,尽情享受体育节目。电视和体育的结合,不光为观众带来了丰富的体育直播和体育需求,更是受到广告商的青睐,其也不断的为体育赛事提供赞助,希望在体育这个大群体中获取最大化的效益,这也促进了传媒事业与体育事业的完美结合。
(四)互联网和体育融合的过程
在2001年的中旬,雅虎网站就开展了韩日世界杯的宣传,并且还开展了线下活动,在2005年,搜狐网站也发表成为奥运会赞助商之一,其也创造了奥林匹克诞生开始第一个物联网类型的公司赞助。在这种大的形势下,网易和腾讯以及新浪都成了奥运联盟中的一员【3】。最早主流的体育宣网站是新华网与人民网。在韩日世界杯时期内,新浪日均浏览量就达到了1亿,每个小时的评论2000条。根据有关调查表示,80%的体育爱好者通过网络方式观看世界杯。在当下,网上浏览体育赛事已经变成主流。网络媒体使用独特方式和体育进行融合,展现了强大生命力和美好前景。
结论:体育和传媒的融合从简单模式到完美体系,在开始阶段的经验全无到如今的破勃发展,在报纸宣传到网络传播,这完全可以证明体育传媒已经进行全新竞合时代。在长期融合中,传媒和体育已经密切相连,媒体利用体育直播和体育报道的方式,获取了大众的关注,还拉近了媒体与观众间的距离,具有双赢效益。
【参考文献】:
【1】葛新歌. 体育传媒视角下的体育文化建设[J]. 传媒论坛, 2018, 1(22):104.
【2】卢澎涛. 全民健身背景下手机媒体与体育传媒之间的融合[J]. 体育文化导刊, 2017(03):207-210.
【3】黄小波, 朱建勇. 新媒体视域下体育文化的传播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7(6):22-25.
作者简介:刘佳玥(1997.10.9),女,陕西省西安市人,西安体育学院体育传媒系2016级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