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准目标的定位和达成

2019-09-10 15:55张绍容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解读课标定位

摘 要:每个学段的教学,都离不开课标的指引和方向,作为一线教师,不仅要研读本学段课标,更要研读其他各学段的课标,构成一个课标体系,注重学段之间的衔接和融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定位精准的教学目标,只有目标定位精准了,我们就知道了该教什么,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扎实而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解读;课标;精准;定位;达成

学段的教学,都离不开课标的指引和方向,作为一线教师,不仅要研读本学段课标,更要研读其他各学段的课标,构成一个课标体系,注重学段之间的衔接和融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定位精准的教学目标,只有目标定位精准了,我们就知道了该教什么,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扎实而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精准地领会课标精神。

(一)识字与写字

1.主动识字,查字典、词典。

读课文或者读课外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应主动查阅字典、词典,及时扫除字词障碍。孩子们都有《字词句》,不管懂不懂词语的意思,盲目照抄,我就要求孩子,不懂的词语不要写,你要抄就在这个词语的旁边写上意思。

2.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良好的书写姿势。

规范: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如字的间架结构:左窄右宽,部件的收紧让位等;笔顺规则: 先横后竖,先里头后封口等。

端正:横平竖直,字不歪歪扭扭,有骨力。

整洁:干净,不打黑疤疤,想好再写。

良好的书写姿势:“三个一”的要求是一直要提醒并要求做到的。

3.毛笔临摹。

临:照着写,易学好笔画。

摹:蒙着写,易学好字的间架结构。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有感情的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有些文章,老师能指导学生读出感情来,我想,他对内容就已经理解了,无需再去过度分析。如:四下《春的消息》《神奇的九寨沟》,我就是让学生结合自己所看到的和生活感受,通过朗读的语气、语调、高低、快慢、抑扬顿挫等,读出自己欣喜、迫切、神往、自豪、赞美的感情来,就算完成了本课的教学。

2.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要内容:中年级的孩子,读完一篇文章,应该初步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整体框架,知道文章内容,不能读了文章一片茫然,或者还是停留在文章某一点或者某一个情节上。

中心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情感体验,读完文章,我想,学生基本能与作者感同身受,与文中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这就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理解方法: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生活积累。

理解:理解词语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甚至理解课文内容。反过来说,我们有时要通过这个句子或者上下文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这是相辅相成的。那么,练习题上经常有解释词语,就是要我们联系句子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这对学生来说,这个词语理解并准确表达是个难点。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分享习作快乐。

写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内容和情景,进行评改、交流和分享。

作文评改:

(1)先写后评。

(2)每次评讲作文有一个主题。如:开头结尾;条理清楚;具体生动等。找寻一些写作具有相同特色的作文进行评价。正面的反面的都可以。

(3)互批互改。要求:圈出错别字,勾出好词好句, 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写批注,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这个词或句子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体会到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有怎样的建议。关注好词,好句,修辞和表达方法。

(4)交流争辩。

(5)最后可以写个总评。中年级有一定难度。

2.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小标题,总分段式,文体不限,构思不限。中段多结合课内的经典段落,进行仿写。

3.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鮮感的词句。

前面谈到了积累,所有的积累的都是死的东西,好词句的运用要恰到好处和自然流畅是个难点,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学生语言的运用,也就是语用。

语用: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妥贴地进行表达,并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的运用。以此为核心内容的阅读教学,我们称之为“语用”教学。也就是我们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不忘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语言,掌握语言的运用方法。

(四)口语交际。

1.认真倾听,能把握说话的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对不理解的进行请教,有不同意见进行商讨。

2.自己能清楚明白地讲出自己的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力求具体:一问一答,再把刚才问得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五)综合性学习。

1.搜集资料、筛选,抓重点,整理重点信息。

2.观察大自然、社会,用书面或口头表达。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会思考。假期作业:每天编写一条动态。这印证了作文教学中的读者意识。

3.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有趣的语文活动,学会分工合作。

积极开展与语言文字、语言表达、语言运用、语文书写相关的活动。

4.用语文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如:分析商品包装上的使用说明、介绍等。

二、精准的学习目标。(教什么?)

(一)教内容

(二)教知识

(三)教精准的知识

(四)教系统的精准知识

(五)和学生一起构建系统的精准知识

范围越来越小,目标越来越精准。以上是整个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它不是泛泛的知识,是精准的,它不是零碎的知识,是系统的。它不是没有关联的,而是构建起框架的。它不是老师个人行为,而是和学生一起的。

三、精准的教学方法。(怎么教?)

(一)我们的语文要有“正”的语文味。体现“语用”价值

语文教学的核心根本目标是:运用语言和创造语言。而不是重点放在研究语言和分析语言。该不该分析,要分析,但是我们不能偏离了重心,一味地分析和理解。

(二)指向用语文的方式解决问题,而非用其他学科的方式。、

指向用语文的方式解决问题,而非用其他学科的方式。由此看来,原来提倡的多学科的整合是错得,还有就是一节课听说读写样样都有的大容量语文课,也是错的。因此,我们的教学就是在不能的改革中反思和革新,不停地肯定又不断地否定,总之,我们要把握一个观点:学生生长没有。

由此看来,原来提倡的多学科的整合是错得,还有就是一节课听说读写样样都有的大容量语文课,也是错的。因此,我们的教学就是在不能的改革中反思和革新,不停地肯定又不断地否定,总之,我们要把握一个观点:学生生长没有。

简单的说,学生从不会到会,就是生长点。近阶段听的作文课,已经不是我们原来的方法,老师先把习作要领讲了学生再学,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前篇一路,没有灵性。现在的模式基本是,老师引领孩子们一起先审题选材,确定写什么。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写,评价,通过初稿的评价发现文章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怎么写才能写得更好,评价中渗透一些习作的要领。然后再让学生修改。通过修改这个过程让学生的作文得到提高,这个过程就是让学生长了。这个生长不是老师揠苗助长,而是孩子的自己在生长,符合自然规律,长得茁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绍容,1973年9月,女,重庆,重庆市江津区向阳小学,高级教师,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解读课标定位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