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慧
摘 要:如今,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各行各业的发展也迈入一个新的台阶。因为经济新常态的影响,劳动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突出表现为矛盾越来越激烈,且朝向复杂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虽然说和谐的劳动关系并不是决定经济正常发展的唯一因素,但是劳动关系不和谐一定会给经济发展造成障碍。因此,需要基于经济新常态完成政府、雇主、组织之间的明确定位,通过多方协商的方式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和谐劳动关系 供需关系
在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虚拟经济也取得了极为明显的进步,这是因为二者相互竞争、相互作用,我国整体经濟实力才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在国际市场中我国也拥有了越来越高的地位和话语权。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发展,给国内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国内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在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劳动关系也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以往的劳动关系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更是被新时代的经济模式所淘汰。只有意识到传统劳动关系的弊端和不足,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弥补,才能使劳动关系成为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推力,而不是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经济新常态下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显得十分重要,这样才能使劳动关系满足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为经济建设提供助力。
一、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特征
新常态一词并不是我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得出结论,而是国际社会用于形容经济渡过金融危机之后的过程,但是经济新常态是我国领导人借助这一术语对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的描述。只有掌握经济新常态的内涵,才能真正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制定明确的经济政策。同样,要想建设和谐的劳动关系,仍旧要以经济新常态为基础,并明确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与含义。经济新常态是不以追求GDP速度为前提的,且强调全面的深化改革,当然在提出新常态的同时,经济增速已经不是主要关注点,但也要维持其原有的增长速度。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表现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中高速是指经济的增长速度有所回落,这也是经济新常态最为基本的特征;优结构不只是针对产业结构而言,还有需求结构、城乡区域结构及收入分配结构;新动力是指中国经济不在过度依靠要素的驱动作用,而是逐步转向创新;多挑战是指各类风险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例如地方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等。经济新常态下,如何设计今后的经济政策值得深入思考,而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经济新常态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义
(一)建设经济的必然路径,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的配合与支持,只有经济水平到达一定的高度后,才可更好的建设其他事业,例如教育事业和军事事业等。无论是教育事业还是军事事业,都关系到国家的和平与安定,均是在经济事业达到一定的高度后进行的,这进一步证明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我国领导人早在20世纪就已经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小康社会的建设同样需要得到经济的支持,从而改善国民收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物质水平。经济的发展与建设与方方面面都有关联,其中包括和谐的劳动关系,因为,劳动关系和谐发展,才能丰富企业乃至行业的体系和内涵,使所有劳动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目标中。所以,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追求时代发展潮流的重要体现。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建设经济的核心
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势必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在生产关系和经济建设中,劳动关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位置。社会发展始终围绕着经济的建设与发展进行,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不能单纯的依靠社会或者政府的努力,还需要得到企业行业员工的共同配合[1]。在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任何一个组织或者机构要想达成长治久安的目标,必须积极建设和谐的劳动关系,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最重要的是,竞争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由内部和外部的和谐环境决定。如果缺乏和谐的劳动关系,很难构建和谐的内外部环境,更是难以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会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负面影响,最终演变成为影响经济新常态的恶劣事件。
三、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教育与培训,加深员工对经济新常态的认知
经济新常态下,劳动时间已经不是衡量员工的唯一标准,也无法利用高强度的劳动在企业中长久生存发展下去,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以高水平、负责任的态度完成工作。企业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员工的支持,因此企业不仅要想办法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还要为员工提供一定的成长空间。大部分员工存在认知不正确、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很难深入了解经济新常态,企业应为员工组织定期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认识到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局势和走向。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想办法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使员工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建设助力。
(二)转变工会角色,基于经济新常态进行创新
成立工会的目的在于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我国的工会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工会并不相同,存在本质上的差异,明显存在缺乏权威的问题。经济新常态下,工会必须明确自身发展的不足,找准权威性不足的原因,加快转型与重组,逐渐朝性功能性的方向发展,真正起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代表劳动者发声的作用,这是工会组织的核心内容,也是其最终目标,与经济新常态“优结构”特征相符。当前,如何提升自身的权威性,维护员工的合法利益已经成为工会组织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工会组织要认清自身的角色和地位,明确责任,积极的促进劳动合同的完成率,发挥自身的作用,协助三方就劳动关系进行协商。最重要的是要维护劳动群体的合法利益,深入基层,确保企业就签订的合同履行了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以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例如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此外,工会必须考虑到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与要求,基于经济新常态进行创新性的变革。
(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响应国家经济政策
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始终以扩大利润为目标,这虽然不违背经济规律,但是也不能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忽略责任和义务[2]。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积极承担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例如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和改善劳资关系等。还要考虑到经济新常态中高速特征,朝向动态性的系统目前前进,履行自身义务。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企业价值与义务之间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伴随着企业价值的提高其需要承担更多的义务,例如,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响应国家经济政策等。在整个企业当中劳动者都占据核心地位,给予劳动者充分的尊重和报酬,有利于培养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还可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是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前提,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经济建设中。而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成功企业不仅要积极履行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还要积极地树立榜样作用,带领其他企业一起完成社会责任,给予中小型企业必要的启示和协助,在上下游企业中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以以上带下的方式发展经济,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得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贯穿于企业发展建设的始终[3]。
(四)加快非社会组织的转变,扫清经济建设障碍
经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非公会社会组织出现在社会当中,这类组织属于非专业的边缘型社会组织,但始终致力于解决劳动矛盾,调解劳动关系,是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响应国家经济新常态的中坚力量,但是我国并没有在法律上对此类组织进行严格的界定和保护处于灰色地带[3]。近几年来,非公会社会组织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从法律角度而言,非公会社会组织已经完成了正式化、规范化的转变。这意味着非工会社会组织可在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力量,更好地协调并解决劳动矛盾与劳动纠纷,为经济建设扫清障碍。尤其是在多方支持下,非公会社会组织可将双方之间的矛盾公开化,以一种透明的方式去解决管理问题,为经济新常态下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助力。
综上,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是经济新常态与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与建设,劳动关系更加多元、复杂,如何处理复杂的劳动关系已经成为经济新常态必须解决的问题。首先可从政府入手,完善政策和制度的保障,将雇主、工会组织和政府作为切入点,加深三者之间的联系,并对其进行重新的定位,明确其作用和角色,逐步缓解并解决存在于劳动关系中的矛盾与冲突,保证社会组织可以起到调节劳动关系的作用,建成和諧的劳动关系与劳动体系,共同为经济发展而努力。事实上,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面对诸多还未解决的困难,需要各级组织和政府努力克服,共同努力,只有多方协调统一,才能使经济朝向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也使社会长治久安的目标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嵇巍,王俊.新常态下和谐劳动关系与雇主组织建设问题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7(3):40-41.
[2]赖德胜,李长安.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1):42-46.
[3]陈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