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成强
摘 要:在现代体育教学背景下,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促使学生实现终身发展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因为教育的基本目的便是要促使学生实现自我发展,所以小学体育教师要注意坚守生本理念,根据小学生的现实需求与发展潜能来优化体育课的教学结构与实施策略。本文将从根据学情水平确定体育课的起点、根据认知特点组织趣味性的活动、根据个体需求组织针对性的辅导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如何组织生本教育,全面彰显人文关怀。
关键词:小学体育;生本理念;渗透策略
虽然体育学科走进小学学校已经有一些年头,但是教学效益却并不理想,小学生难以及时通过体育学习来优化自己的身体素质,而且大多数学生都不会自主在体育课后坚持体育运动,缺少“终身锻炼”的成长意识。面对这些现实问题,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上思考小学生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根据学情需求来改善体育教学策略,以便切实调动小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促使小学生自觉优化运动意识与运动习惯,从而为小学生的一生成长打好运动基础。
一、根据学情水平确定体育课的起点
常规的小学体育教学是以教材为基本依据的,小学体育教师会按照教案内容来设计课时任务与运动量。然而,教案设计只是一个依据,如果过度依赖这一工具,反而忽视了小学生的主体需求,那么不仅无法优化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反而还有可能损害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落实生本教育的第一步便是要根据学情水平确定体育教学的起点,保证课时任务可以稳步提升小学生的运动能力,避免小学生受到身体伤害。
就如在立定跳远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客观分析了小学生的跳跃能力,发现多数学生或多或少都积累了一定的跳跃经验,但是弹跳力、身体爆发力不够,而且对立定跳远这一体育项目的感触不深,尤其是对立定跳远的起跳、落地姿势存在一些疑问,很可能因为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不足而经历运动失败。对此,笔者就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规范立定跳远的起跳、落地姿势这一运动任务之上,希望小学生可以重点突破这一运动任务。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跳远天赋,所以笔者会严格要求这部分学生,对跳远距离、学生的身体控制能力等提出较高的要求,希望这部分学生可以切实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展现自己的运动天赋。
二、根据认知特点组织趣味性的活动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层面考虑,激发小学生的运动兴趣不仅可以切实改善小学生的运动行为,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不断优化小学生的运动情绪,坚定学生的心智,是渗透生本教育的必经之路。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来优化小学生的运动感受,便于小学生真正实现健康成长。
就如在队形队列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一个“贴人游戏”,即小学生需围成一个圆圈,每5个人为一个纵队;笔者会随机抽取两名学生,一名学生担任“猎物”,另外一名学生担任“猎人”,负责抓捕“猎物”;如果“猎物”绕过圆圈一周之后,并未被逮捕,那么则可随机选择一个纵队站在最前面,而这一纵队末尾的学生则会成为新的“猎物”,以此类推。这个游戏能够切实营造出紧张、激烈的运动氛围,便于小学生全面展现自己的身体素质,而这也可促使小学生生成愉悦、刺激的运动情绪,便于学生自觉参与体育活动。再者,笔者在热身环节也会经常组织一些传统游戏,如丢沙包、踢毽子等等,希望学生可以快速进入运动状态,对体育课产生期待。
三、根据个体需求组织针对性的辅导
既然是生本教育,那么便要关注学生群体,而群体是由单个的小学生组成的团队,所以渗透生本教育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兼顾学生共体与个体的需求。客观来讲,每一个小学生的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发育情况都是不同的,所以小学体育教师要秉承精益求精的精神,坚守因材施教的原则,全面观察小学生的运动行为,根据小学生个体组织针对性的运动辅导,允许小学生异步成长,从而全面改善小学体育教学效益,让更多的小学生主动走入操场之中。
就如在“跳绳”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认真观察了本班学生的跳绳行为,及时进行了跳绳指导。比如,有一部分学生的身体不够轻盈,经常绊住跳绳,所以跳绳速度不快、数量也不多。对此,笔者指导学生学习了跳绳的步伐,告诉学生发力、起跳的姿势,借此帮助学生突破了运动瓶颈。还有少部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跳跃能力很差,而且胆子很小,不敢跳绳。于是,笔者就一直耐心地鼓励学生,以慢动作为学生演示跳绳的手法、步法,希望学生可以及时学习跳绳。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學中体现生本理念至关重要,影响着本学科的结构转型,可以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进程。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关注学生现实,突出学生本位需求,制定循序渐进地体育教学计划,以便为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
参考文献
[1]龙艳妮.生本理念下小学体育趣味教学[J].运动,2018(11):122-123.
[2]许浩.以生本理念为基础的小学体育分层次改革途径——还原学生主体地位,实现课程合理化目标[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9):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