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莉
摘 要:本文结合幼儿园美术课程游戏化的教学实践,总结了美术教育与游戏有机结合的策略,对教育同仁开展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幼儿;美术;课程游戏化
在基础教育领域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幼儿园教育也进行了相应改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以游戏作为教育的基本活动”。在美术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将游戏与美术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关注兴趣培养,进行游戏化的教学设计
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由于受到知识本位等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常常在美术教学中,进行美術知识与美术技能的“灌输”,把孩子们当成了“待灌的瓶”。在幼儿园新一轮美术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为此,在美术课程实施中,我们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幼儿的学习主体性,从幼儿的“学”出发,进行了大量的游戏化教学设计。
因为孩子们特别喜欢玩游戏,因此如果在美术教育中进行游戏化教学设计,一定可以点燃孩子们参与美术教育活动的热情。如在教授如何辨别颜色的相关美术知识时,以往教师会出示几种颜色,然后进行机械训练式的教学,导致孩子们毫无兴趣。现在有的教师把辨别颜色设计成了以小动物为主题的各种游戏。如有的教师给孩子们提供了黄色的小鸭子、白色的小鸡、黑色的小狗、绿色的小青蛙等动物模型,在与小动物交朋友的过程中认识各种颜色,并引导孩子说一说:绿色青蛙呱呱呱、黑色小狗汪汪汪,等等,以此强化他们对颜色的印象。这种以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作为对象进行教学,有效释放了孩子们的天性,提高了孩子们参与美术教学的积极性。
二、关注技能提升,开展游戏化的美术活动
在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目标指引下,我们并不是要放弃美术领域基本技能的培养。但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在关注幼儿美术技能提升,进行相关教学时,教师不能再使用宣灌的方式,而是要尝试使用游戏化的方法。
如在幼儿美术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幼儿教师常常使用美术教学语言,而不是游戏化的教学语言,不够形象与生动,因此无法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如“小朋友,现在请跟着老师一起画一画,然后再自己画。第一步先画图形,第二步再涂上颜色”,这种使用传统的美术语言进行教学时给人单调枯燥的感受,如果以下面这种游戏化的语言展开教学,教学效果就会明显不同。如同样是一样的教学内容,有的教师就设计成了“小鸡吃米的游戏”,教师自己示范画一只小鸡,然后用小鸡作为主角,并引导幼儿画圈:“我好饿啊,真想吃一点小米,小朋友们快来帮我找米吧!”在这样的启发下,孩子们开心地拿起笔在画纸上画着一个一个的小圈,这时,孩子们已经不再认为这是在学习美术知识,而是认为正在给小鸡找小米吃。这样的游戏为孩子们营造了愉快地的氛围,使他们体验到了美术教学的乐趣,从而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美术教学的质量。
三、激发想象能力,投放引发游戏构想的材料
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是我们成年人所不及的。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我们除了教给孩子们一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外,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投放适宜的操作材料是激发幼儿想象力的重要途径。而进行游戏化的材料投放,在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基础上,可以有效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
如在以“蝴蝶”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我们通过材料的投放来调动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的参与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蝴蝶翅膀、身体各部位的制作过程中,我们投放了种种辅助材料,这些材料中有丰富的颜料盒、魔术棒、面具,孩子们在给蝴蝶染颜色的过程中,在体会到了成功染出一个个漂亮蝴蝶的喜悦心情的同时,还学会了如何配色,怎样区分颜色等知识。孩子们拿着自己的蝴蝶玩起了蝴蝶飞舞的游戏,有效提高了他们参与美术手工制作活动的积极性。有个小女孩在分享活动中讲述他们给蝴蝶染色的想法时,她说:“我们一会儿要举办一个舞会,所以我给它的身体涂上了漂亮的红色,这个颜色最容易被发现。”由此可见,材料引发了孩子们的情境性构想,有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
在投放美术材料时,我们要确保材料的安全性,通过材料的投放引发孩子们的游戏构想,增强美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幼儿园美术课程游戏化,增强了美术教育的趣味性,延长了幼儿游戏的时间。美术课程游戏化策略的运用,有效激发了幼儿学习美术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兴趣,为他们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创造了机会、搭建了平台。本文对幼儿园美术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探索,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参考文献:
[1]张萍.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和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3):231+243.
[2]张琳琳.绘本与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美妙邂逅——浅谈绘本的教学优势与成效[J].艺术科技,2017,30(1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