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吉庆
我校自2016年以来,在高考新环境下,进行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案的探究,结合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制定我校的教育教学策略,形成“3551”教学模式。
“3551”教学模式即3是三案,预习案,探究案,内化案;5是五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学生应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5是五让,让学生去观察,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操作,让学生去表述,让学生去总结。1是以物理核心素养为中心。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楞次定律》教學案例
【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以后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总结楞次定律。由于地区学校的差异,我们学校没有过多实验器材,所以由教师进行演示,学生观察,然后让部分学生上台进行实验操作,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等等,教师只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同时能让学生对楞次定律理解深刻,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等逻辑思维能力。我们还借助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视频播放,规范学生实验操作过程.
本节课在我校科技楼五楼多媒体教室进行,高二(8)班进行授课,本节除了采用常规的启发式、实验等直观教学法等,还特别注意利用比喻的方法,并将定律概括成“增之减之,减之增之”八个字,方便了学生理解和记忆。
楞次定律是从实验分析开始,归纳概括出初步结论后,再用实验来验证,体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实验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案例描述】
(一)、复习提问引入:
师:要产生感应电流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学: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会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师:磁通量的变化包括哪情况?
学:根据公式Φ=BS sinθ(θ是B与S之间的夹角)可知,磁通量Φ的变化包括B,S,B与S之间的夹角的变化。
下面大家观察这个实验回答问题:
教师 演示 按下图将磁铁从线圈中插入和拔出,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
①为什么在线圈内有电流?
②插入和拔出磁铁时,电流方向一样吗?为什么?
③怎样才能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本节我们就来学习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
(二)、进行新课
1、实验内容:
研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按照上图所示再次操作,并将磁铁向线圈插入或从线圈拔出等,分析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探究: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1)、探究目标:找这两个磁场的方向关系的规律。
(2)、探究方向:从磁铁和线圈有磁力作用入手。
(3)、探究手段:分组实验(器材:螺线管,灵敏电流计,条形磁铁,导线)
(4)、探究过程
操作方法
填写内容 N S 磁铁在管上静止不动时 磁铁在管中静止不动时
插入 拔出 插入 拔出 N在下 S在下 N在下 S在下
原磁场方向
磁通量变化
感应磁场方向
原磁场与感应磁场方向的关系
3、学生带着问题分组讨论:
问题1、请你根据上表中所填写的内容分析一下,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是否总是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
问题2、概括一下,究竟如何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问题3、你能从导体和磁体相对运动的角度来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吗?如果能,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学生六人一组分析、讨论,概括出本组的结论。教师巡视各组的情况,师生共同讨论,形成结论。
4、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
总结:原磁通变大,则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相反,有阻碍变大作用;原磁通变小,则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相同,有阻碍变小作用。
(师生共同活动:理解楞次定律的内涵)
(1)“阻碍”并不是“阻止”,二者区别。
(2)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具有普遍意义。
5、学生总结应用楞次定律步骤:
①、明确原磁场的方向;
②、判断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③、根据楞次定律(增反减同),判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④、利用安培定则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三)、楞次定律的特例——闭合回路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问题1:当闭合回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也会引起磁通量的变化,从而使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运用楞次定律判断电流的方向。
问题2: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过程很复杂,能否找到一种很简单的方法来判断闭合回路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流的方向呢?
总结:
①、右手定则是楞次定律的特例。
②、当切割磁感线时电路不闭合,四指的指向即感应电动势方向。
(四)课堂小结
1、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3、右手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案例反思】
本节课教学过程还是比较满意,但存在一些不足。满意在于上课之前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具有浓厚的兴趣,毕竟是一节实验课,同学们很期待,并且导学案的预习案做的很好。不足在于实验现象有些不太明显,没有充足的实验设备,没有全员参与,总结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