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9-10 07:22:44李建军
天津教育·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李建军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正确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上具有显著的作用。然而,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却未能得到更新和发展,从而导致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出现诸多的问题。其中最影响学生阅读效率和质量的因素就是兴趣,教师未能通过正确阅读指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了。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探讨了构建优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及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文化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国文教学地位与日俱增,阅读教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阅读能力成了小学生必备培养的素养之一,学生通过阅读能够陶冶情操,丰富语言知识。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一生发展都是有帮助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教育大纲的准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阅读教学才能发挥出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帮助作用。然而,也有一些语文教师未能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也未能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如训练方式的格式化、课堂教学的机械化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阅读兴趣的产生,最终导致了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质量难以提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法落后难以实行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具有较高的地位,小学阶段明确指出学生需要掌握至少3600字的汉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掌握生词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然而,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未能及时更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依旧延续着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乏味,缺少灵活性,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未能认识到阅读教学的本质,而是一味地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广泛阅读,却未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导致学生渐渐成为一个个学习工具,这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的。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占有主导性地位,教师和学生都缺少必要性的互动环节,长久下来,学生必会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影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二)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且教学规范性不足

小学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和学习方法掌握的关键时期,不同于初高中学习,小学阶段更强调教师课堂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教师不仅需要拥有较强的专业水平,还需要保持教学的规范性,才能为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然而,一些语文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储备量不够,即使不乏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老一套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思维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对知识获取的需求了。一些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教师形象,采用一些不恰当的手法开展教学,让学生盲目地模仿,最终形成了一股不良的学习风气。教师接受的传统教学方法,这是他们的教学思维产生的原因。教师在任职之后,如果未能通过学习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促使教学规范性地发展,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语文阅读时间较少

现代化的教育依旧以应试为主,课堂上阅读教学的占学比例较少,而学生阅读能力养成又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且小学学校根本没有足够的办学资金为学生提供阅读书籍,即使有,也只是一些简单的、种类单一的书籍。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阅读求知欲望是难以被满足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导致了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大;与此同时,学生的阅读时间在不断减少,学生主要的精力都投放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之上,因此学生所接触的阅读素材都是来源于书本。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视野受到了限制,学生未能及时地接受我国经典文学的熏陶,无论是阅读兴趣和习惯,还是文学素养都未能提升,这是与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相背离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对策探讨

(一)采用高效的阅读方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快速阅读是基于传统阅读的一次变革和创新,它和略读、扫读又有所区别,是一种带着目的性的阅读方法。在阅读前,学生需要进行思考,如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等,并带着问题阅读,用最短的时间找到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快速阅读为传统阅读课堂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教师则可以运用剩下的时间为学生拓展课外知识,由内到外,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快速阅读都能对学生的知识层面拓展起到帮助作用。小学生正属于知识积累的阶段,快速阅读能够很好地契合小学生对知识面的需求。

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准备中先快速阅读浏览文章,让他们在文章中寻找到一些有关圆明园的形容词。学生很快就能找到一些描述圆明园的词,如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等。如此,在短短五分钟的快速阅读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文章最基本的信息,透过这些信息表面再继续学习,所取得的学习效率是非常高的。

(二)注重自主性阅读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心理特性,他们会主动地靠近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而一味地对学生展开被动式的教育,只会降低其学习兴趣。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性阅读兴趣,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在兴趣的基础上,增强他们自主阅读的动力。在实践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演示阅读,通过抑扬顿挫的普通话,声情并茂地将阅读内容读出来,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这种方式能成功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较强的,他们就会尝试着去模仿教师阅读,并且在读的过程中逐渐融入文章内容之中,进而产生情感的共鸣。

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西游记》的课外阅读中,教师可以根据小说的内容,合理地选择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并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角色体验。这种方式能成功地调动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阅读的主动性更强。

(三)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传授正确阅读方法

学习要讲究方法,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自主性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也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学生如果没有方法,随意地阅读,那么就很难发挥出自主性阅读对语文学习的帮助作用。

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为学生传授良好的自主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阅读,高效率地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问题,学生需要对问题产生质疑,因为质疑能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问题,教师还能进行延伸,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从而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阅读《小摄影师》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高尔基吗?小男孩为什么会进来,他最后还会出去吗?”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带着思考和问题进行自主性阅读,他们的阅读也将更加仔细和认真。这样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三、结语

总的来说,阅读是小学语文重要的教学内容,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丰富自身的文学素养,为学生做好榜样。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金有军.小学语文练习与阅读能力培养[D].青海省门源县青石嘴镇寄宿制小学,2017(3).

[2]雷小东.小学语文快乐阅读的教学实践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4).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输变电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职业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钻孔桩施工的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6:05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