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鹤
【摘要】 当前形势下,新课程改革落实的力度与实效因教师专业素养的参差不齐而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势在必行。课堂观察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以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课中“文艺复兴”部分的教学为例,谈一下通过课堂观察,促进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感悟。
【关键词】 历史教师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7-011-01
一、“有的放矢”——做好课堂观察准备
课堂观察之前,老师应该做好充分准备,明确观察维度、视角和观察点,因为“有的放矢”方可有所收获。
首先,明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观察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前提。“了解”“简述”“列举”等是对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要求,“认识”“理解”“比较”等主要针对学生获取史识及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以“文艺复兴”一课为例,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据此可明确,教学目标应是:知道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兴起的基本史实,掌握包括薄伽丘的文学三杰、艺术三杰、莎士比亚等的代表作品,深刻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并能剖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兴起的原因,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形式的原因,认识人文主义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的影响,从而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明确观察维度和视角。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教授将课堂观察评价分解成4个维度、20个视角。其中4个维度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反思历史课堂现状,教学中最值得关注的应是教与学的有效性,即通过教学技能的运用引领学生感悟“历史价值”,完成“价值转化”。在观察前,应明确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技术等专业技能的运用,也应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历史价值的追求。
二、“眼疾手快”——记录课堂教学活动亮点
课堂观察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生硬地记录课堂教学的线索、内容,甚至和学生做笔记没有差别,观察记录应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记录课堂如何凸显“历史味道”。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艺等方面的知识。作为历史教师,必须着重从历史角度审视教学内容,上出有味道的历史课。“文艺复兴”一课的“历史味道”,在于剖析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在于通过研读具体的史料领悟人文主义的历史内涵,在于通过与明清进步思想、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归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点,等等。
其次,记录教师如何“引领课堂”。问题教学法是高中历史课堂的常用教法,但简单机械的“是不是”“对不对”“文艺复兴的原因、实质是什么?有何影响”等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设置的出发点应依据学情,落脚点则应指向教学目标的落实。例如,“艺术作品具有人文主义色彩,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但文艺复兴却标榜人文主义,被誉为一场深刻的解放运动,这是为什么?”等,与学生的潜在知识相冲突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此外,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文艺复兴前基督教神学笼罩下的西欧社会状况,之后,以“文艺复兴把矛头直接指向天主教会神学统治,试结合时代背景说明14-17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再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和角度。课堂观察中还应记录教师如何用历史智慧去唤醒学生的心灵,用教育的光辉去照亮学生的心路。
三、“心有所悟”——反思课堂观察的感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即重视对观察结果的分析与反思,得出对自己教学的启示,使自己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理论,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首先,明确观察目的,摆正评课姿态。课堂观察因人而异,以笔者所在学校开展的“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课堂观察活动为例,资深名师在评课中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评课,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也会发现其亮点,并适当鼓励,以激发青年教师的积极性;青年教师在评课中反思自身教学行为,学习名师引领课堂的策略,同时,也能肯定自身教学优势,不一味的照搬照抄他人模式。通过课堂观察,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课堂观察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
其次,评价课堂效度。评价课堂的效度应结合课堂观察前所明确的维度予以综合评价。例如,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重难点是否突出,教材处理是否得当,有无化繁为简,体现“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有无对教材内容予以拓展延伸,教学互动是否体现双向性,教学问题预设与生成情况、教师专业技能掌握、教学思路有无亮点、教师对历史价值的引领等。其中最重要的评价效度应是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及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正如库恩所说:“理论始于观察,观察渗透理论。”评课还应充分运用教学理论,提升专业理论素养。
课堂观察是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应做到“有的放矢”“眼疾手快”“心有所悟”,学习同仁教学优势,反思自身教学行为,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才能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