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正和
摘 要:问题情境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其对于学生科学分析物理知识,以及对知识进行连续运用迁移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初中物理课程内容,对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导向的本质在于揭示事物的内部矛盾或引发认知冲突,以便唤起新的思维,激发其内部的存在的驱动力,使学生积极地成为问题探索者的角色,切身参与到物理知识建构的学习活动之中去,从而达到掌握物理知识、训练物理辨析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一、充满趣味的连续性问题
物理问题具有导向教学的作用,而问题所设置的情境也要针对全体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出发点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趣味的情境中通过连续提出问题来推动物理课堂教学不断前进,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抵触心理。教师应以初中物理教材为载体,将物理问题融入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引起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力”时,教师设置悬念出示连续性图片:学生背着书包上学;雪花飘落;愚公移山等等,接着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向学生展示动态与静态的力:用手拉弹簧使弹簧边长;揉面时的面团形状在不断变化;刀片划破纸;弯弓射箭等等。通过连续的图片创设出问题情境,使学生伴随浓厚的兴趣,并带着问题去认识、了解、掌握直至能够运用“力”的物理知识,从而完成问题式导向教学。
二、从实际生活出发的问题
物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将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分类和归纳,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从而有效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当中。例如,在“惯性”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行驶的小车上竖立一个木块,从而使小车和木块一同进行运动,而当小车突然停止时,会发生什么现象?教师进行演示:在刹车前,木块和小车同时进行运动,在突然停止的瞬间,木块下部分连同小车停止了,但基于惯性考虑,木块上部分还是要保持原本的向前运动,所以导致木块出现了向前倾倒的现象。由此将学生引向当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身体向前倾倒的这一普遍现象,并让学生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当公交车开始启动并向前行驶时,这时的公交车地板会和人的脚部产生摩擦力,所以人会有向前运动的趋势,但由于人本身存在的惯性,导致人的身体不会立刻向前倾倒,所以人相对会向后倒。从具体实例中抽象提炼出物理概念,实现了由感性认識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量变飞跃,而物理学习的核心目的在于知识的实际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从理性认识再返回到实践中,从而实现学生认识的质的飞跃。仍以“惯性”为例,教师可以再举几个生活实例:①汽车突然刹车、启动和急转弯时,车内乘客身体的倒向分别会怎样?②乘客在正匀速向前方向形式着的汽车里往窗外跳时,朝哪个方向跳不容易摔倒?③乘客在正匀速向前行驶的车内,分别依次向前跳和向后跳,哪一次会跳的更近一些?④在正进行匀速、减速和加速的向前移动的车内竖直向上跳,落地时,三次会分别落在原来位置的哪一边?
由此可见,从惯性知识的单一运用逐渐渗透到速度与惯性知识之间的综合探究,从简单的匀速运动逐渐深入到复杂的运动变速,联系生活设计问题情境,既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有效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技巧,也有效提升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拓展,引发深入探究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使自己充分地探究和创造科学知识,这其中某些起决定性作用的步骤需要学生自己去实践。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通过拓展旧知来引申出探索性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努力尝试分析和解决这些具有探究意义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连接串、并联电路”中,教师出示几张图片,帮助学生复习电路组成这部分的知识,并提出问题:在了解电路组成的基本部件后,请猜想,如果多个用电器同时在电路中使用应该如何进行连接呢?
学生根据现有器材,尝试如何将多余的灯泡接入电路中,来促使小灯泡发光,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并继续引导学生探究这两种电路的特点。该方法在初中物理课堂问题情境教学中,体现为拓展旧知而引出新知,将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新知探究欲望的同时,加强了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结合目前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分析,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而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合理设计就要求教师要以教材的课程目标和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点,设计出适当且多维度的连续问题,构成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建构。
参考文献:
[1]李小叶.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运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157-158.
[2]李钢坚.初中物理课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