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雪兰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要回归生活,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化学文化,引导学生在化学实践中感受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学习态度和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探索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
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把初中化学作为一门中考的科目,并未充分地感受到化学学科对生活的重要性,丧失了化学教育的本质。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师要转变好教学思想观念,发挥生活经验对学生化学学习的促进作用,通过有效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摆脱对化学的偏见,感受到化学文化的魅力,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完善初中化学课程改革。
一、教学手段生活化
初中学生的心理发育还未成熟,逻辑推理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有推理类比法、网络载体教学法、矛盾冲突法等,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
比如,在学习“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类比推理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氧气的相关性质,了解到了氧气具有可燃性,是一种十分活泼的气体,那么二氧化碳又是怎样的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性质进行对比,通过类比推理的方式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总结中自然而然地获得本节课的知识;再比如,在学习“物质的溶解性”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一谈对溶解的理解,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溶解的解释都是物体消失了,但是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则会发现并非如此,这样,就使得科学知识与学生脑中存储的信息产生了冲突。通过矛盾冲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疑惑,引起学生的积极讨论,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溶解这一概念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材是我们最主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决不能照本宣科,完全地按照教材来教学,那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好奇心,并且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要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将教材中的静态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更好理解的知识,通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比如,在学习“金属的防护和废金属回收”这一节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我在课堂上使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内容来展开了教学。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了一台用久了的电饭煲,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将其中需要重点保护的位置找出来,并想一想,如果这台电饭煲无法使用了,哪些部分可以用来回收?怎么回收?再比如,在学习“能源的综合利用”这一节内容时,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讨论,让学生想一想,我们的日常生活都会应用到哪些能源?其中哪些能源是不可替代的?等等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能源问题的重视。这样,通过教學内容生活化的处理,可以落实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接受程度,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课后作业生活化
课后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化学课后作业不能仅作为巩固学生课内所学内容的工具,还应该积极与生活相连接,成为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的课下学习同样充满个性,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自然界中的水”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以“我们身边的水资源”为主题的调查任务,让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来看看家乡是否存在有缺水的问题,并结合实际的数据去观察周围的水污染情况,了解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等;再比如,在学习“环境污染的防治”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我来设计垃圾分类计划”的课下任务,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了解我国正在进行的垃圾分类活动,并结合自己的认识谈一谈自己对垃圾分类的看法,从实际的角度去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这种开放形式的课后作业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化学学科的实用性,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应用能力。
本文针对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了一番探讨。一味的灌输式教学很容易使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并导致学生掌握到的只能是枯燥、乏味的化学概念和化学符号,难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师要端正好态度,积极开展生活化的化学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玲. 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18.
[2]沈菊明. 生活化理念下初中化学主题式探究教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